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泡菜榨菜是我国传统酱腌菜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堪称国粹。二十多年来在科技的支撑下泡菜榨菜产业迅速发展,但消费者对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担忧与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了亚硝酸盐的形成影响因素和代谢转化机制。对接泡菜科研团队的长期研究结果及现有的相关资料,可以获知:大部分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5.0 mg/kg,远低于国标对其亚硝酸盐的限量(20 mg/kg),日人均摄入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剂量分别约为0.002 3-0.004 9 mg/kg体重·d和0.002 5-0.005 3 mg/kg体重·d(以亚硝根离子计),因此日常摄入泡菜榨菜是安全的。原料、食盐含量、温度和pH对泡菜榨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具有明显影响,通过接种乳酸菌、添加抗氧化物质,可显著降低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是泡菜榨菜中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潜在有害微生物,而乳酸菌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本文通过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代谢研究,创立了泡菜榨菜亚硝酸盐的N2-NH4+(氮-氨)转化学说,即泡菜榨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通过反硝化、同化与异化硝酸盐还原生成,随后经反硝化途径被还原为N2(氮气),或经硝酸盐还原途径被还原为NH4+(氨),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导致泡菜榨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升高较快,随后逐渐降低。同时,再次从理论上阐明泡菜榨菜是以有益微生物乳酸菌主导发酵而成的蔬菜制品,所以无论是家庭或工厂制作的泡菜榨菜,均应做到制作过程的清洁干净,避免有害微生物繁殖。该学说解析了泡菜榨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转化途径,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泡菜榨菜的安全担忧和历史性的误解,为科学的泡菜榨菜制作加工储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极其重要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解析了川渝地区定型包装榨菜和工厂半成品榨菜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为人们科学认识榨菜营养价值,合理消费榨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榨菜脂肪含量多在1.0 g/100 g以下,定型包装榨菜的脂肪含量高于工厂半成品榨菜。定型包装榨菜与工厂半成品榨菜的粗蛋白含量相接近,多在3.0 g/100 g以下。川渝地区榨菜中钙、铁、锌、硒、镁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460~1 500 mg/kg、10.3~105 mg/kg、1.2~6.2 mg/kg、0.04~0.12 mg/kg、31.8~336 mg/kg,大部分样品中未检出铜元素。川渝榨菜中未检测出维生素C,其维生素B_1、B_2和B_6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 2~0.458 0 mg/100g、0.011 0~0.052 5 mg/100 g、0.011 5~0.090 7 mg/100 g。榨菜的总膳食纤维的含量为5.77~18.62 g/100 g,定形包装榨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半成品榨菜明显偏高。川渝地区榨菜是一种低热量低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硒元素的食品,还含有少量的B族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集市售的20种常见泡菜产品,分别测定其化学指标:亚硝酸盐含量、NaCl含量,微生物学指标:大肠菌群数、菌落总数,对照《酱腌菜卫生标准》,分析本地市售泡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市售定型包装酱腌菜产品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山东和外地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7.5%和83.3%。而散装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较差,产品合格率只有30.0%,主要表现为大肠菌群和亚硝酸盐指标不合格。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新鲜黄秋葵为主要原料,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对黄秋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以亚硝酸盐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的黄秋葵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9.78 mg/kg)更低,成熟期更短;植物乳杆菌发酵黄秋葵泡菜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5%,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5.5 d,食盐水浓度4.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黄秋葵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2.98±0.02) mg/kg,低于国家腌渍蔬菜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20 mg/kg),比优化前降低1.21 m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并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6个不同地区的超市及农贸市场采集腊肠共84份,按照GB 5009.33-2010《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中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84份腊肠样本中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59.5%,亚硝酸盐含量的合格率为98.8%;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高含量分别为99.73 mg/kg和44.64 mg/kg。6个不同地区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化生产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小作坊家庭自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市售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合格率比较理想,而硝酸盐残留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内蒙古医科大学新华校区周围市售香肠和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方法选择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离子对试剂,以甲醇-磷酸缓冲盐为流动相,样品经La Chrom 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量分析亚硝酸盐的含量。对市售香肠和火腿肠随机抽样126份,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合格性评价。结果亚硝酸盐在0.10~5.0μg/m 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15 mg/L,相对标准差均小于5%,回收率在85.0%~99.8%之间。测得该地区市售带包装火腿肠和散装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4.92±2.29 mg/kg和8.61±1.76 mg/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但均低于国标限量值。结论该地区亚硝酸盐均在安全范围以内,散装香肠和火腿肠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带包装样品。  相似文献   

7.
市售泡菜中生物胺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凤梅  丁晓雯  王瑜 《食品工业科技》2014,(21):316-319,32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川渝地区30种市售泡菜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表明,腐胺平均含量最高,为47.44mg/kg;组胺、色胺、尸胺次之,平均含量分别为34.21、28.74、26.79mg/kg;精胺平均含量最少,为0.7mg/kg。除精胺和2-苯乙胺外,其余6种生物胺在所有30种泡菜样品中检出率为100%,而2-苯乙胺检出率为96.67%,精胺检出率仅为16.67%。生物胺总量范围为50.48~453.53mg/kg,不同泡菜样品中生物胺含量差异很大。30个泡菜样品中,有1个来自于厂家3的泡菜样品生物胺总量较高,按FDA规定应该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原料和工艺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5种单原料泡菜(莴笋、萝卜、豇豆、白菜、嫩姜)和4种典型工艺泡菜(四川泡菜、东北辣白菜、东北酸菜和涪陵榨菜)为研究对象,动态跟踪不同原料发酵泡菜、不同工艺泡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并探究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原料中根茎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其发酵泡菜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积累。4种工艺泡菜发酵初期都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但发酵后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都远低于20 mg/kg,亚硝酸盐风险较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杂菌的消亡和酸度上升而逐渐降解,发酵后期的泡菜不易存在亚硝酸盐积累问题,安全性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泡菜的安全性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市售的9种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取其中的3种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和回收率试验,RSD在1.3~1.6之间,回收率在95%~103%之间.所测9种肉制品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64 mg/kg~12.31 mg/kg之间,均符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散装腊肉腊肠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真空包装的腊肉腊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同一种包装制品中,腊肉的肥肉部分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瘦肉部分的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进口干酪制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水平,并评估我国成人干酪消费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基于我国市售的进口干酪制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2012年我国居民干酪消费量数据,通过概率评估方法,对我国成人干酪消费人群的膳食硝酸盐、亚硝酸盐暴露量进行估计,并分别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制定的亚硝酸盐ADI比较后进行风险表征。结果 162份进口干酪样品中,硝酸盐的检出率为89.5%,平均含量为11.23 mg/kg;亚硝酸盐仅2份检出,含量为0.4和0.6 mg/kg。不同种类进口干酪制品中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软质、半硬质、其他、硬质。我国成人通过进口干酪硝酸盐的平均暴露量为5.13 μg/kg BW/d,占ADI的0.14%,高暴露人群(P95)为20.06 μg/kg BW/d,占ADI的0.55%。结论 我国进口干酪制品中硝酸盐的检出率较高,且不同种类进口干酪制品其含量存在差异,而亚硝酸盐检出率很低。我国成人通过进口干酪暴露硝酸盐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四川泡菜历史悠久,产品丰富,美味可口,食者众多。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标准还未对四川泡菜的分类归属及定义给出清晰规定。该文在综述现有酱腌菜的定义及分类上,建议在现行的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食品分类体系中,分别在蔬菜分类中增加泡菜类蔬菜,在肉及肉制品分类中增加动物肉类泡渍制品。建议四川泡菜的定义为在四川范围及与其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地理范围内,有生产泡菜传统的区域里生产的泡菜。  相似文献   

12.
研究花椒对3种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证实:花椒添加量不同,3种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先增大再减小后趋于平衡,蔬菜种类不同,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差异较大;花椒添加量增加,亚硝峰出现时间延迟,亚硝峰值及亚硝酸盐平衡值减小;花椒添加量为2g/L时,3种泡菜感官评分均最高,均出现在第8天,此时亚硝酸盐趋于平衡,平衡值小于国家标准限量(20mg/kg)。  相似文献   

13.
四川泡菜与乳酸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泡菜是中国泡菜的代表,历史悠久,传承千年,其独特的微生物发酵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以传统优质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应用PCR-DGGE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了泡菜优势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分布及其发酵变化,其中初步确定了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及耐乙醇片球菌等乳酸菌是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群,同时对四川泡菜产业和分类及乳酸菌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传统优质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区域优势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分布,乳酸菌多样性表现于四川泡菜之中,初步确定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及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等乳酸菌是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群,同时对收集的四川泡菜微生物的部分功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泡菜微生物功能拓展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微热辅助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MH-CPS)在榨菜类发酵蔬菜产品中的适用性,该研究分析了MH-CPS处理后榨菜在贮藏过程中的膜璞腐败进程、理化、微生物以及安全性指标,并与未杀菌(对照)、巴氏杀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和微热杀菌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H-CPS可实现与巴氏杀菌相当的杀菌效果,能够完全杀灭真菌尤其是产膜真菌,将细菌和乳酸菌数量分别降低了2.8 lg(CFU/g)和2.6 lg(CFU/g),有效抑制了膜璞腐败现象。此外,MH-CPS能够克服巴氏杀菌引起的榨菜质构软化和色泽褐变,硬度和咀嚼性比巴氏杀菌组提高了34%和44%,在保持产品pH、总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同时,亦可将亚硝酸盐含量降低51%。结果表明,微热辅助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对榨菜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有应用于榨菜类发酵蔬菜产品杀菌工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李恒  陈功  伍亚龙  邓维琴  张伟  朱翔  王勇  张其圣 《食品科学》2018,39(24):131-138
为探明传统四川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变化规律,构建传统四川泡菜发酵模型,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发酵阶段(20?代发酵)泡菜母水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泡菜母水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包括7?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94.64%和2.73%,为优势菌门;真菌群落主要包括3?个门和1?个未分类种群,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9.93%,为优势菌门。泡菜母水中含量在0.1%以上的细菌属有7?个,主要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泡菜母水中的真菌属主要是Kazachstania,含量超过99%。通过分析不同发酵阶段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发酵代数的增加,泡菜母水中的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微生物群落构成趋于稳定:Lactobacillus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细菌属,Kazachstania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真菌属。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天然含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如苯甲酸、硝酸盐、二氧化硫等,但目前对食品中天然产生的这些物质的本底值数据还较少。本文重点介绍苯甲酸、硝酸盐、亚硝酸盐、丙酸、二氧化硫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情况,这些成分的产生途径,在食品中的含量范围。其中苯甲酸在部分水果中的含量很高,如红莓、青梅、李等中约有0.5 g/kg,接近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其的限量要求(0.2~2.0g/kg);蜂蜜和发酵乳等乳制品中也天然含有苯甲酸。硝酸盐在果蔬中的含量远高于亚硝酸盐,部分果蔬中天然含有的硝酸盐的量超过了国家对硝酸盐的规定。丙酸、二氧化硫也天然存在于水果、果酒、食醋等食品中。随着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天然本底研究的深入,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成分是天然存在的,了解这些情况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综合判定,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亚硝酸盐添加量对西式培根产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在西式培根加工过程中分别按低(0.08 g/kg,low nitrite content,LNC)、中(0.12 g/kg,medium nitrite content,MNC)、高(0.15 g/kg,high nitrite content,HNC)水平添加亚硝酸盐,并设不添加亚硝酸盐的对照(control check,CK)组,测定4 组真空包装西式培根在(4±1) ℃冷藏0、5、10、15、20、50 d的感官评分、菌落总数、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亚硝酸盐残留量、生物胺及N-亚硝胺含量。结果表明:贮藏期间,CK组西式培根色泽灰暗,整体外观较差,而HNC、MNC和LNC组色泽美观,贮藏50 d时,MNC组仍能保持枣红色,香味浓郁,感官评分最高。随着贮藏期的延长,4 组产品的各项指标变化有所不同,菌落总数在2.0~2.5 (lg(CFU/g))波动,后期缓慢增长至4.0 (lg(CFU/g));pH值和TBARs值先缓慢降低后升高,HNC组的TBARs值一直保持最低值;亚硝酸盐残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HNC组>MNC组>LNC组>CK组,在贮藏期间均呈降低趋势;生物胺含量未呈规律性变化,整体处于安全水平;各组N-亚硝胺形成量随贮藏期延长整体呈降低趋势,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检出量随亚硝酸盐添加量增加而升高,MNC和HNC组的NDMA含量均超过3.0 μg/kg的限量。由此说明,亚硝酸盐添加量影响西式培根的安全性,在保证西式培根产品品质及安全的前提下,亚硝酸盐添加量应低于0.12g/kg。  相似文献   

19.
为从泡菜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且能应用于泡菜发酵的乳酸菌,从陕西家庭自制泡菜中筛选出了1株菌PC5。菌株PC5通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对菌株PC5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C5发酵24 h后,发酵液pH值为3.73±0.01,滴定总酸为(1.99±0.01)%。菌株PC5在含有150 mg/L NaNO 2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到(99.37±0.56)%。对菌株PC5的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C5对ρ(NaNO2)≤200 mg/L和ρ(NaCl)≤60 g/L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PC5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和耐受性,可作为泡菜接种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贮藏温度(0、10、20 ℃)、贮藏方式(未包装、0.04 mm PE保鲜袋包装)条件下贮藏大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16 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方式条件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增加、后降
低、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硝酸盐的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均在低于432 mg/kg的安全食用范围内;亚硝酸盐含量在20 ℃贮藏条件下贮藏7 d即超过了4 mg/kg的安全摄入量,而其他贮藏条件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大白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在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到贮藏末期(16 d时)20 ℃和10 ℃贮藏大白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是0 ℃贮藏的1.2 倍和1.1 倍,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是0 ℃贮藏的1.4 倍和1.2 倍。PE保鲜袋包装有助于减少大白菜在中、低温(10、0 ℃)贮藏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但在高温(20 ℃)贮藏中其含量增加。因此,建议贮藏大白菜时最好采用PE保鲜袋包装和0~10 ℃的贮藏温度,以保证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