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禽油脂功能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肉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消费禽肉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含禽类油脂的屠宰副产物。禽类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含量低、香味独特等特点,促使学者对其展开研究。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家禽油脂脂肪酸构成、功能性质的研究,为更好地利用家禽油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传统发酵食品味噌与中国豆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我国豆豉与日本传统发酵食品味噌的发展现状、生产工艺、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同时借鉴其研究和发展经验,分析了我国豆豉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为分布最为广泛的镰刀菌毒素之一,不但给全球粮食产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利用微生物代谢来降解原料中DON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现已发现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吸收途径,包括3C—OH氧化、开环氧化、水合作用、糖苷化、3C-异构化、结合与吸收等作用机制,以期从原理上了解DON的各种生物降解途径,为研究生物学方法控制粮食与饲料中DON含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碳化钙,俗称电石,作为水果催熟剂和植物调节剂被广泛用于农业。虽然随着碳化钙安全性问题的出现,其作为水果催熟剂的应用已被很多国家禁止,但有很多地区仍在使用。另一方面,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碳化钙作为植物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本文综述了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以及碳化钙在应用中可能造成的安全性问题,补充碳化钙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的文献缺失,为其进一步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生产氧化肽的原料、方法、分离纯化氨基酸构成和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五十年代宋就发现缺铬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三价铬的复合物在细胞膜上构成“葡萄糖耐糖量因子(GTF)”,它是胰岛素的受体,可促进胰岛素与组织结合,使胰岛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体一旦缺铬,葡萄糖就不能被充分利用或进行正常的分解、转化,导致血糖、血清胆固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酶水解缫丝蚕蛹蛋白,拟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蛋白酶水解缫丝蚕蛹蛋白,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单酶水解时,实验所用的8种酶中以蚕蛹蛋白水解专用酶的水解度最高,最佳水解条件是底物浓度7%,温度53℃,pH7.2,加酶量3%,水解度达到21.44%。  相似文献   
8.
市售泡菜中生物胺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凤梅  丁晓雯  王瑜 《食品工业科技》2014,(21):316-319,32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川渝地区30种市售泡菜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表明,腐胺平均含量最高,为47.44mg/kg;组胺、色胺、尸胺次之,平均含量分别为34.21、28.74、26.79mg/kg;精胺平均含量最少,为0.7mg/kg。除精胺和2-苯乙胺外,其余6种生物胺在所有30种泡菜样品中检出率为100%,而2-苯乙胺检出率为96.67%,精胺检出率仅为16.67%。生物胺总量范围为50.48~453.53mg/kg,不同泡菜样品中生物胺含量差异很大。30个泡菜样品中,有1个来自于厂家3的泡菜样品生物胺总量较高,按FDA规定应该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综述国内外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研究进展,包括丙烯酰胺毒性、产生机制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本文分别介绍了各种抗营养因子的结构、抗营养机理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