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浓香型青酒大曲、酒醅、酒窖、窖皮泥、酿造用水、晾堂等场所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及生理活性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形成浓香型青酒的微生态体系。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5株曲霉菌株、4株根霉菌株和4株酵母菌株,对生产高品质青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宜宾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细菌多样性及分布的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宜宾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生产过程环境中分离到的24株优势菌株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对其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3株为Bacillus属,9株分属于Lysinibacillus属、Staphylococcus属、Rummeliibacillus属,Brevibacillus属、Brachybacterium属,还有2株菌与数据库中模式菌株相似性低于97%,很可能代表着新类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对酿酒相关细菌优势菌株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对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优势细茵区系的变化进行探索,探讨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优势细菌对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己酸乙酯为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成份,作者在对泸酒的微生物与发酵研究工作中,首次分离到一株具有酯化合成己酸乙酯能力的有效菌株,定名泸型酯化菌M—101。本文对该菌的形态、培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着重研讨了该菌对浓香型酒己酸乙酯合成的诸条件。  相似文献   

4.
浓香型白酒酿造大曲及糟醅中功能芽孢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白酒酿造中分离筛选出有助于提高浓香型白酒风味成分的芽孢杆菌,本文从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大曲和糟醅中分离得到了55株芽孢杆菌,通过筛选得到了一株在发酵液中产生较多己酸乙酯和较少正丙醇的菌株,编号为YB-16,该菌株所产己酸乙酯含量符合国标高度优级酒的范围,所产正丙醇含量符合国标特级食用酒精的范围。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YB-16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CCM NBRC 15305聚为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可将菌株YB-16鉴定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若将筛选的该Bacillus cereus应用至浓香型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将能够提升浓香型白酒的香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己酸菌SJ为出发菌株,经"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进行太空育种,返回地面后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SJ-20,产酸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5%,将该菌株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酒体中己酸、己酸乙酯等酸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突出了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麦粉发酵闻香,从分离所得的来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的612株纯培养细菌中,筛选获到20株能够利用麦粉产生豆类香气物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3%,并以Bacillus属为主。对这20株细菌的生长温度、酸度、乙醇适应性研究表明,20株细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可分别用于制曲、发酵、窖泥培养、丢糟酒生产等多个白酒酿造环节。  相似文献   

7.
对3个不同的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窖池的片球菌进行研究,共分离得24株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0株菌属于片球菌属的7个已知种,另外4株菌的特征与已报道的种不同,因而提出了两个新种:酒窖片球菌和耐乙醇片球菌。  相似文献   

8.
对从宁夏银川地区自然发酵的葡萄酒中分离得到30株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酿酒适应性的筛选.从中优选出4株菌株,对筛选出的4株菌株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得到它们的16S~23S rDNAITS片段,并测定所得到片段的DNA序列.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DNA数据库已知的菌种对比,确定4株菌株均为酒酒球菌.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纯培养霉菌群落组成,检测纯培养菌株与酒醅发酵过程相关的功能酶酶活特征,为白酒相关功能菌株发掘与利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纯培养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不同位置酒醅样品中的霉菌进行分离;根据形态特征去重复后进行18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初步判断其分类地位;采用点接法进行酒醅发酵相关5种功能酶筛选。结果表明,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中蕴含丰富霉菌类群,共获得纯培养霉菌63株,形态去重复后共计15株,归属于:草本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沃特曼篮状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嗜松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菲律宾青霉(Penicillium freii)、雪白丝衣霉(Byssochlamys nivea)及两个潜在新分类单元;霉菌的纯培养检出率在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3~15 d较高,之后随发酵时间增加逐渐降低;酒醅中的纯培养霉菌菌株具有丰富的功能酶酶活特性,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酯化酶的酶活筛选率分别为:100%、93.3%、33.3%、73.3%、46.7%,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功能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及发酵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酒类酒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通过考查分离菌株苹果酸—乳酸发酵性能后,对鉴定为酒类酒球菌的127株菌株进行了pH、SO2和酒精单因素耐受性试验,然后再选择抗性较好的初选菌株(8株)进行复合因子(pH×酒精×SO2)梯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有4株酒类酒球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适应性,其中分离菌株O.oeniSD-2a对胁迫条件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商业菌株O.oeni31DH。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传统浓香型大曲微生物资源中筛选产香功能性微生物,研究其与大曲香味物质之间的联系,并对产香功能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法从不同发酵阶段的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获得细菌22株,酵母6株。以小麦固体培养基为底物对各细菌、酵母菌株进行单菌产香实验,经闻香评价,菌株X19和J3发酵后能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两株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发现菌株X19和J3的发酵产物中香味物质种类丰富,其中吡嗪类物质、苯乙醇、愈创木酚等香味物质为浓香型大曲的重要香味成分。因此,可初步认定菌株X19和J3为浓香型大曲的产香功能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X19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J3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相似文献   

12.
杨磊  陈良 《酿酒》2021,(2):49-53
以浓香型酒醅分离得到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以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转速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该菌株同时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36h,培养转速150r/min,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的51.84U/mL,淀粉酶活力达到37.36U/mL。  相似文献   

13.
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份古襄阳酒业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选择性培养分离出窖 泥中的优势乳酸菌,再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是古襄阳酒窖池中的优势细菌,其相对 含量高达92.02%。在分类操作单元(OTU)水平上,发现8个核心OTU相对含量>1.0%,其中7个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4份 古襄阳酒业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中共分离到12株菌株,初步鉴定其全部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态发酵原理,设计了“多种微生物液态一步法”生产浓香型白酒取得一定成果,质量好于固态法麸曲浓香酒,出酒率高11.47%。其具体方法是:①生香酵母增加酒的前香;②加己酸菌液形成主体香;③根霉液增加乳酸乙酯。工艺的成功是选育了3株优良菌株。(陆月霜)  相似文献   

15.
以浓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分离酵母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初筛,通过发酵力、产酒能力、耐高温、耐酒精能力实验进行复筛,筛选一株优良的功能性酵母菌,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其液态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浓香型大曲中共分离出9株酵母菌,其中菌株NDY-06性能最突出,可耐受42 ℃的高温,16%vol的酒精度,且具有一定的发酵产酒能力;该菌株被鉴定为产香酵母Zygosaccharomyces cidri,从其液态发酵产物中共检测到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13种,酸类物质7种,吡嗪类物质3种,对白酒香气成分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浓香型大曲中筛选到1株产4-乙基愈创木酚(4-EG)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 DNA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编号为EG06。该菌株的选育,为研究白酒酿造中4-乙基愈创木酚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优质大曲中选育出糖化菌A2-3和LZ-24、酯化菌R-3、发酵菌S2.10四株优良功能微生物,将其组合强化到浓香型大曲中用于酿造浓香型酒,试验结果表明:出酒率提高10.9%,己酸乙酯增加15.7%,酒的口感提高。  相似文献   

18.
《酿酒》2016,(6)
研究以浓香型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生成因素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方案,以踩池子方式、用曲方式、底醅用量、用糠量作为正交实验的4个考察因子,了解它们对浓香型酒中正丙醇、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程度,探讨解决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高级醇含量偏高的问题,提升浓香型酒发酵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宋河镇浓香型白酒酒醅产香细菌资源,选用纯培养方法针对不同发酵时期酒醅样品进行分离,结合感官评价分离得到1株具有香味的微生物。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对比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判断菌株为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首次从酒醅中分离得到。通过生理生化、酶活性、乙醇耐受特性检测发现,菌株在液体条件下具有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具有蛋白酶活性,能够耐受体积分数9%乙醇。利用淀粉为碳源分别在有氧及兼性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风味物质,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液挥发物质成分主要为乙醇及乙酸,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大部分未知。  相似文献   

20.
分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生态位和群落组装的改变,以探究其对酒醅微生物演替的影响机制。通过接种1株从浓香型白酒中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态位变化,利用零模型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装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物种组成减少;实验组的微生物群落生态位宽度降低、特化种类群的相对含量升高;在共现网络中,实验组网络主要模块中特化种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网络的复杂性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均主要受随机过程主导,但实验组生态漂移和均匀质扩散对群落构建的重要性降低,使微生物的群落演替更具确定性。本研究揭示了酿酒酵母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对白酒发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