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浓香型青酒大曲、酒醅、酒窖、窖皮泥、酿造用水、晾堂等场所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及生理活性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形成浓香型青酒的微生态体系。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 5 株曲霉菌株、4 株根霉菌株和 4 株酵母菌株,对生产高品质青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宜宾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细菌多样性及分布的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宜宾多粮浓香型酒厂内生产过程环境中分离到的24株优势菌株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对其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3株为Bacillus属,9株分属于Lysinibacillus属、Staphylococcus属、Rummeliibacillus属,Brevibacillus属、Brachybacterium属,还有2株菌与数据库中模式菌株相似性低于97%,很可能代表着新类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对酿酒相关细菌优势菌株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对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优势细茵区系的变化进行探索,探讨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优势细菌对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己酸乙酯为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成份,作者在对泸酒的微生物与发酵研究工作中,首次分离到一株具有酯化合成己酸乙酯能力的有效菌株,定名泸型酯化菌M—101。本文对该菌的形态、培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着重研讨了该菌对浓香型酒己酸乙酯合成的诸条件。  相似文献   

4.
浓香型白酒酿造大曲及糟醅中功能芽孢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白酒酿造中分离筛选出有助于提高浓香型白酒风味成分的芽孢杆菌,本文从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大曲和糟醅中分离得到了55株芽孢杆菌,通过筛选得到了一株在发酵液中产生较多己酸乙酯和较少正丙醇的菌株,编号为YB-16,该菌株所产己酸乙酯含量符合国标高度优级酒的范围,所产正丙醇含量符合国标特级食用酒精的范围。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YB-16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CCM NBRC 15305聚为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可将菌株YB-16鉴定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若将筛选的该Bacillus cereus应用至浓香型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将能够提升浓香型白酒的香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己酸菌SJ为出发菌株,经"神舟八号"飞船搭载进行太空育种,返回地面后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SJ-20,产酸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5%,将该菌株应用于浓香型白酒生产,酒体中己酸、己酸乙酯等酸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突出了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麦粉发酵闻香,从分离所得的来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的612株纯培养细菌中,筛选获到20株能够利用麦粉产生豆类香气物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3%,并以Bacillus属为主。对这20株细菌的生长温度、酸度、乙醇适应性研究表明,20株细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可分别用于制曲、发酵、窖泥培养、丢糟酒生产等多个白酒酿造环节。  相似文献   

7.
对3个不同的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窖池的片球菌进行研究,共分离得24株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0株菌属于片球菌属的7个已知种,另外4株菌的特征与已报道的种不同,因而提出了两个新种:酒窖片球菌和耐乙醇片球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纯培养霉菌群落组成,检测纯培养菌株与酒醅发酵过程相关的功能酶酶活特征,为白酒相关功能菌株发掘与利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纯培养方法,对不同发酵时间、不同位置酒醅样品中的霉菌进行分离;根据形态特征去重复后进行18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初步判断其分类地位;采用点接法进行酒醅发酵相关5种功能酶筛选。结果表明,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中蕴含丰富霉菌类群,共获得纯培养霉菌63株,形态去重复后共计15株,归属于:草本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沃特曼篮状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嗜松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米曲菌(Aspergillus oryzae)、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菲律宾青霉(Penicillium freii)、雪白丝衣霉(Byssochlamys nivea)及两个潜在新分类单元;霉菌的纯培养检出率在宋河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3~15 d较高,之后随发酵时间增加逐渐降低;酒醅中的纯培养霉菌菌株具有丰富的功能酶酶活特性,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酯化酶的酶活筛选率分别为:100%、93.3%、33.3%、73.3%、46.7%,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功能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从宁夏银川地区自然发酵的葡萄酒中分离得到30株菌株,并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酿酒适应性的筛选.从中优选出4株菌株,对筛选出的4株菌株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得到它们的16S~23S rDNAITS片段,并测定所得到片段的DNA序列.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DNA数据库已知的菌种对比,确定4株菌株均为酒酒球菌.  相似文献   

10.
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及发酵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酒类酒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通过考查分离菌株苹果酸—乳酸发酵性能后,对鉴定为酒类酒球菌的127株菌株进行了pH、SO2和酒精单因素耐受性试验,然后再选择抗性较好的初选菌株(8株)进行复合因子(pH×酒精×SO2)梯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有4株酒类酒球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适应性,其中分离菌株O.oeniSD-2a对胁迫条件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商业菌株O.oeni31DH。  相似文献   

11.
齐运东 《酿酒》2007,34(4):119-121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与人民的饮食生活关系紧密.作为一部反映清代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儒林外史》对明清时代的酒文化有较详细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泽孝 《酿酒科技》2012,(1):121-122
双沟酒作为中国老字号名优白酒,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塑造了特有的风味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简要介绍了清末民初双沟酒的发展状况及南洋劝业会成立初期的部分情况,侧重于两者间的历史渊源。(晓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芽孢杆菌的添加对小曲酒高级醇含量的影响,以13株大曲来源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得到2株可降低小曲酒高级醇含量的芽孢杆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菌株B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B1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将2株功能芽孢杆菌制成芽孢杆菌麸曲,进行小试和中试小曲白酒固态酿造试验,验证芽孢杆菌对小曲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8与B13强化发酵可明显降低高级醇含量,主要变现为异戊醇与异丁醇的降低,以及微量正戊醇的产生,中试最高降低率可达29.87%,且低于某市售小曲清香型白酒成品酒中高级醇含量。该研究为解决小曲白酒中高级醇含量偏高问题提供了方法,以期提高小曲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胡建华  胡佳音  周森 《酿酒科技》2011,(3):37-39,42
牛栏山酒厂从清香大曲及酒醅中分离、纯化得到12株拟内孢霉。经过酶活力测定,闻香,品尝等筛选实验,最终选出性能优良的拟内孢霉4株,实验酒样在香气、口味上均有明显改善,表现出醇甜、绵柔的特点。拟内孢霉具有一定产香能力,在酿酒生产中对原料的糖化和生香起着重要作用,将其确定为酿酒生产中的"综合菌种"。拟内孢霉的分离与应用丰富了酿酒微生物的实验范围。  相似文献   

15.
蒲岚  王涛  周宇科  姚韬  游玲  王松  冯瑞章 《酿酒科技》2012,(9):29-31,35
对分离自窖房空气中的104株霉菌产糖化酶能力进行检测,发现其中有14株具备产糖化酶能力。结合形态、特征和基于ITS nu-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此14株菌分属于Aspergillus(6株)、Mucor(3株)、Penicillium(2株)、Rhizopus(1株)、Gibberella(1株)、Cladosporium(1株)6个属,Aspergillus为优势属,显示浓香型白酒窖房中空气存在多样性较为明显的产糖化酶霉菌。  相似文献   

16.
宋连宝  赵辉 《食品科学》2017,38(6):153-159
采用微包埋培养法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对白酒窖泥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分离到95株细菌。经菌株生长实验从中筛选出8株生长较缓慢的菌株LS4、LS27、LS32、LS37、LS64、LS66、LS69’、LS85,经气相色谱分析,LS66菌株产白酒香味物质较为丰富,确定其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可能为一株窖泥未培养功能菌株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N8-7,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 H值和最佳发酵接种量分别为35℃、p H 6.5和4%。  相似文献   

17.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筛选及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清香型麸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从已有菌株中筛选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J-4,乙酸乙酯产量为1.38 g/L,经初步发酵实验表明,其最适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高粱粉与酒糟质量比1.0∶4.5,发酵时间7 d,酒醅入发酵容器后,以正常压力进行压醅(醅料密度为331.43 kg/m3),所得原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1.31 g/L,出酒率为46.3%,均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将酵母菌J-4应用于麸曲白酒酿造生产中,以不添加产酯酵母发酵为对照,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菌J-4发酵生产原酒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达1.07 g/L,比对照组增长50.7%,出酒率为45.3%,比对照组降低0.87%,原酒口感品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是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的工艺特点之一。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种类的霉菌、酵母以及细菌,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体系为白酒的发酵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酶以及风味物质。其中霉菌作为酒类发酵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微生物,在大曲发酵过程中能够分泌一些糖化酶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以及有机酸等多种代谢产物,对大曲质量好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曲中霉菌功能,本文对不同时期大曲中分离的霉菌采用ITS4/5 rRNA区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共分离鉴定了193株霉菌,分属于13个种。主要为红曲(Aspergillus ruber),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Rhizopus azygosporus,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嗜热子囊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 salwaensis),Aspergillus chevalieri,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等,并构建了M-L系统树。根据这些分离鉴定的结果初步探究出大曲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霉菌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白酒的酿造微生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志琴 《酿酒科技》2004,(4):102-102
“黄鹤楼”酒10年后“重出江湖”。“黄鹤楼”酒旧称“汉汾”,史栽为康熙元年夏口人刘氏所创。而今。面貌一新的“黄鹤楼”酒被注入了全新活力。全新上市的“黄鹤楼”系列酒将主要定位于中高档白酒市场,让“黄鹤楼”品牌重现风采、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白酒产酸细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分离得到204株细菌,经初筛、复筛、产酸实验得到产酸较强的4株细菌Pe-B36、SW-B158、T-B14和Q1XX-B254,经放大产酸实验得pH值及总酸分别为:4.63、0.73度,4.47、0.82度,4.63、0.86度,4.69、0.81度。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细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Pe-B36和Bacillus cereus、SW-B158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B14和Bacillus sp.、Q1XX-B254和Bacillus cereus分别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产酸细菌的筛选和精确鉴定对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产酸分析及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