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植物乳杆菌发酵鲜整枣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发酵鲜整枣的工艺进行探讨。即以鲜枣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发酵,使枣内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乳酸,提高了枣的保藏性,同时改善枣的风味,增加了枣的一个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周兆梅 《饮料工业》2011,14(12):15-17
以鲜枣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发酵,使枣内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乳酸,提高了鲜枣的保藏性,同时改善了枣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研究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鲜湿面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贮藏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将老面团中筛选的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制成发酵菌剂,接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用以生产鲜湿面,结果表明:混合发酵鲜湿面感官评分高于单一菌种发酵,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改善鲜湿面的硬度和弹性,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混合发酵都可以有效提高鲜湿面中蛋白质含量,混合发酵组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7.82±0.36)%;在120℃处理后,酿酒酵母发酵和混合发酵组鲜湿面质构品质和感官评分得到提高,且贮藏期内植物乳杆菌发酵、酿酒酵母发酵、混合发酵组的老化焓ΔH相比对照组出现下降,植物乳杆菌发酵和混合发酵组的色泽相比于对照组更亮(L*值更大);相比对照组中的40种香气成分,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检测到48种香气成分,酿酒酵母发酵组检测到49种香气成分,混合发酵组检测到53种香气成分,醛类、酯类、酸类为鲜湿面条的主要风味物质,发酵组3类物质相对含量都出现明显提高,说明混合发酵可以促进风味物质的产生。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组分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以清涧红枣为原料,提取红枣枣清汁。通过选择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单独及复配发酵,探索发酵时间、发酵菌种、接菌量及枣清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发酵饮料pH及感官评价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红枣枣清汁以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6:1:1 (m/m)复配发酵为宜,接菌量为0.01%,在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37 ℃发酵48 h,pH为3.61,乳酸菌活菌数≥1.5×108 CFU/mL,还原糖含量为10.46 g/100 g,总酸含量为8.99 g/kg,符合QB/T 5356-2018果蔬发酵汁标准;环磷酸腺苷含量为21.4 μg/mL,较好的保留了发酵前枣清汁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本文制备出一款营养丰富、风味俱佳地清涧红枣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株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与酵母协同完成酒精发酵,再接种醋酸菌发酵制作鲜枣发酵醋,减少了枣醋的尖酸感,增加了柔和度,改善了枣醋的风味口感,提高了枣醋的品质。研究得出多菌混合最佳酒精发酵工艺:酵母接种量为2.0%,乳酸菌最佳接种量为2.0%,发酵pH为4.5,发酵温度为28 ℃,初糖为15%,产酒精度为8.4%vol;产乳酸2.13 g/L。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34 ℃,搅拌转速 200 r/min,总酸含量达到5.7 g/100 mL。  相似文献   

6.
以陕北木枣、新疆和田枣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制备发酵枣汁,分析两种发酵枣汁在冷藏过程(4 ℃、28 d)中的理化特性、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以及风味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发酵枣汁的活菌数逐渐减少,但28 d后发酵枣汁中活菌数仍高于6.0 lg(CFU/mL)。冷藏过程中发酵枣汁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升高。冷藏28 d后的发酵枣汁总酚含量高于冷藏前的发酵枣汁,冷藏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发酵枣汁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经过冷藏后的枣汁中风味物质含量相较于冷藏前的发酵枣汁有所降低,但始终高于未发酵枣汁,植物乳杆菌发酵赋予枣汁丰富的花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低聚半乳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特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发酵乳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以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乳最佳发酵条件;以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HN001为指示菌,探究低聚半乳糖的添加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乳抑菌活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有效利用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代谢,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牛奶中添加适量低聚半乳糖能够增加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降低发酵乳的pH,并提高其持水力;响应面分析发现低聚半乳糖发酵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0%的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的低聚半乳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24 h及发酵温度为42 ℃;添加低聚半乳糖的发酵乳能有效控制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在106 CFU/mL以下。该研究结果为低聚半乳糖及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枣浆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复合菌进行发酵,测定红枣浆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并比较发酵前后pH值、总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多糖、抗坏血酸、有机酸、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营养丰富,上述3种不同乳酸菌混合均能在红枣浆中较好的生长,发酵24 h后,活菌数超过9.4 lg CF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红枣浆色泽与未发酵组更接近。在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也优于其余2个发酵组。综上所述,红枣浆应以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香菇不同部位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菇盖和香菇柄发酵液为原料,以香菇发酵液的等鲜浓度(EUC)为响应值,分别考察发酵时间、菌液接种量、粉末添加量和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发酵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分析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盖和香菇柄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接种量4.5%,粉末量1.5 g,发酵温度40℃;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柄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 d,接种量4.2%,粉末量1.5 g,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香菇盖和香菇柄发酵液的EUC值分别为84.61 gMSG/100 g和32.02 gMSG/100 g,与预测值84.09 gMSG/100 g和32.38 g MSG/100 g相近。结论:本试验从多角度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菇工艺,为香菇的进一步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一株分离于自然发酵牦牛酸乳的植物乳杆菌YS1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研究对豆奶的pH值、总酸、总菌数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pH值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而总酸和总菌数低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浆。由此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理化特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是一种高品质的发酵大豆饮料。  相似文献   

11.
传统酸马奶受制作环境和工艺的影响,其菌群结构有所不同.本文运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基于乳酸菌特异性引物对新疆部分地区酸马奶和鲜马奶的乳酸菌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马奶中乳酸菌丰富,以瑞士乳杆菌(35.52%)、唾液链球菌(10.11%)、乳酸乳球菌(9.49%)、嗜热链球菌(5.96%)以及德氏乳杆菌(5...  相似文献   

12.
鲜牛乳中乳杆菌的检测及脂肪酶、蛋白酶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鲜牛乳中乳杆菌、脂肪酶及蛋白酶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以改良MRS培养基检测了 4个鲜牛乳样品中的乳杆菌数目 ,以改进的脂肪酶活力分析法测定了 4个样品的脂肪酶活力及蛋白酶活力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瑞山  谷云 《中国酿造》2013,32(11):102-104
以发酵酸奶为主要原料,复配怀菊花汁和红枣浓缩汁制作一种具有清热祛火、补气养血、抗氧化的乳酸菌饮料。主要探讨了产品的感官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怀菊花红枣乳酸菌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制作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复配稳定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0%发酵酸奶、7%怀菊花汁、2%红枣浓缩汁、8%蔗糖、0.4%稳定剂制作的怀菊花红枣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老香黄的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鲜果的优势菌群为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老香黄的为Ignatzschineria、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采用纯培养方法从鲜果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等,但未从老香黄中分离出有害细菌。结果显示,佛手经加工制成老香黄后,其中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增加,但其生产和食用的微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乳源短乳杆菌M8 S- 层蛋白的提纯及其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来观察凝胶过滤层析法提纯短乳杆菌M8菌株的S-层蛋白的表面形貌,同时探讨S-层蛋白的再生特性及黏附特性。结果表明:凝胶过滤层析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S-层蛋白;该蛋白在纯水中可自我组装成纳米级“团簇”结构;去除S-层蛋白的菌体细胞仍然具有生命活性,适当培养后可重新表达该蛋白;短乳杆菌M8可黏附到Caco-2细胞上,其S-层蛋白介导此过程。  相似文献   

16.
曾小群  潘道东  .  杨瑶  郭宇星  刘颖婷 《食品科学》2009,30(21):241-245
从新鲜牛粪中分离出的5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其体外胆固醇脱出率达到50.83%。经API50CHL系统及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命名为发酵乳杆菌DF-4。模拟胃液中的低pH和小肠中的胆汁盐浓度进行了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胆盐的性能,对致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是一株具有开发前景的高效降胆固醇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7.
红薯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春 《饮料工业》2008,11(3):13-15
以红薯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配以蔗糖和稳定剂,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发酵,制成风味独特、营养全面的保健饮品。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入3%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在42℃下发酵5h,后发酵时间为22h。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与鲜乳混合后进行乳酸发酵,产品营养全面,酸乳的感官品质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Nham‐Pla (fermented sour fish cakes) were made from four kinds of fish, namely, striped catfish and nile tilapia from the fresh water fish and threadfin bream and barracuda from the marine fish. Sensory evaluation tests showed that Nham‐Pla made from the fresh water fish have a higher acceptability score; and score differences between catfish and nile tilapia are insignificant. However, sco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adfin bream and barracuda are noticeably large. Chemical analysis and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have also been perform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nge of pH readings among a variety of samples varied from 4.50 to 5.80, lactic acid contents varied from 0.49 to 1.13% (w/w), moisture contents varied from 75.7 to 80.1% (w/w), protein contents varied from 14.08 to 14.92% (vv/w), fat content varied from 0.49 to 1.95% (w/w) and salt contents varied from 1.61 to 1.97% (w/w). Among the forty bacterial isolates identified, twenty three were identified as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ix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hree as Pediococcus damnosus, three as Lactobacillus Ieichmanii, two as Lactobacillus delbmekii, two as Lactobacillus brevis and one a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相似文献   

20.
腊鱼加工中的乳酸菌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白鲢为原料,对腊鱼加工过程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其特性,为腊鱼加工及其品质控制提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腊鱼加工中存在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食品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且不同加工阶段乳酸菌菌种分布不同。原料鱼、腌制结束时鱼体和成品中杆菌分别占乳酸菌的88%、56%和94%,是腊鱼加工中的优势乳酸菌。所有分离的乳酸菌都具有一定的耐盐、耐低温能力和蛋白酶活性,其中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的耐盐和耐低温能力较高;乳酸片球菌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