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了检测食品中花生过敏原基因Ara h6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对花生过敏原成分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现性,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能够作为鉴定花生过敏原成分很好的特征序列,为食品中的花生过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保证了食品进出口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食品过敏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方法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检测食品中过敏原最常用的是核酸的方法和酶联免疫的方法,质谱技术的发展,为过敏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质谱方法逐渐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从榛子、花生和牛奶角度,总结质谱技术在过敏原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3.
食品过敏原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对食品过敏反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和接触各种含有致敏成分的食品.因此,快速和灵敏地检测食品中过敏原对预防和控制食品过敏反应是十分重要的.食品过敏原检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两大类检测技术.与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传统检测手段相比,生物传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食物过敏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严格避免摄入致敏食品仍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最有效方式。因此,食品中过敏原的识别鉴定、性质分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八大类过敏食物,从分子结构、免疫学特性等方面介绍了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现阶段用于食品中过敏原分析的常规检测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检测丰富,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相比于植物源性过敏原,动物源性过敏原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蛋白家族的确定及空间结构解析等是未来动物源性过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食品中常见过敏原的常规检测方法及新兴检测方法依然存在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不高、成本昂贵等局限性,建立高效、准确、低成本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仍是该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因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水产品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过敏食物,其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来过敏原的污染,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明确水产食品中的过敏原,并利用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监控,有利于预防水产食物过敏疾病的发生。本文概述水产食品中的主要过敏原,以及基于基因水平的核酸检测技术、蛋白水平的免疫检测技术及质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为丰富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国际上有关食物过敏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如何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地检测食物中的过敏原成分,已成为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的关注焦点。本文综述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为主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等进行比较,探讨了食品中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与传统过敏原检测方法相比,现行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对单一样品同时检测多种过敏原成分的特点,将成为一种新颖有效的过敏原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食品掺假、食源性致病菌和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前,食品过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食品过敏成分或微量过敏原对敏感机体都是巨大的健康威胁。因此,可靠的分析方法是鉴别和检测食品中过敏成分所必需的。该文综述了基于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食品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食物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综述食品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涉及致敏的食物种类及相应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分子发生机理,并对食物过敏原现存的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食品过敏原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黄峙  郭宝江 《食品科学》2003,24(8):240-244
过敏原生物活性包括过敏原性即引起致敏个体发生过敏症的活性和致敏原性即引起人群致敏的危险性两个方面。随着转基因作物及相应食品的大量出现,评价和检测食品过敏原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迄今,食品过敏原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皮肤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组胺释放试验等;对食品致敏原性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价和监测技术,FAO/WHO采纳的分级评价策略包括血清学测定、过敏原分子结构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评价等。本文对食品过敏原生物学活性的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丽姬  佟平  肖娜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4,35(21):274-278
食物过敏是目前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物过敏原对保护过敏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的过敏成分依赖于可靠的分析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分辨率、高自动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蛋白质的研究中。本文主要阐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单一过敏食物中过敏原蛋白质的检测方面和在复杂基质中多个食物过敏原蛋白质的检测方面的应用,并简要概述了提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过敏原蛋白精确度的措施,指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检测食物过敏原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雅君  张浩  杨选  韩永斌 《食品科学》2014,35(17):312-318
花生作为影响部分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过敏食物之一,其中含有的过敏原会引起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的死亡。花生过敏反应因其潜在的危险性、长期性以及不断增加的发病率而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研究花生致敏机理及脱敏方法已成为热点,探索有效脱敏方法,对保证花生食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花生致敏机制,过敏原致敏组分分析和脱敏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物过敏动物模型不仅为食物过敏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还可有效地对食物过敏原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检测。本文对小鼠、大鼠、豚鼠等啮齿类动物及幼猪和狗等非啮齿类常见食物过敏动物模型、动物模型致敏途径以及动物过敏模型检测、评价指标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大米过敏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蛋白可引起食物过敏,激发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和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本文介绍大米中可导致食物过敏的主要蛋白:即14~16 kD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磷脂转移蛋白和33 kD具有乙二醛酶Ⅰ活性的蛋白。此外,本文还对预发芽结合加热处理、超高压技术、酶解等可降低大米过敏蛋白致敏性的加工工艺进行阐述,其中,酶解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加工方法,能有效降解大米过敏蛋白。预发芽结合加热处理与超高压技术是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两者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大米过敏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具有致敏性的水产品,其引发的过敏反应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凡纳滨对虾中4 种分子质量在20~80 ku范围的过敏原蛋白(即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球蛋白轻链以及肌浆结合蛋白)的性质、分子组成、空间结构及其各蛋白的致敏表位等诸多方面,这些将十分有益于更好了解这些过敏原蛋白的致敏机理以及降低过敏原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食物过敏原的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食物过敏问题对消费者和食品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食物过敏原的管理和控制问题亟待解决。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强制性食物过敏标识并加以立法保护的国家,现已形成完善的食物过敏原标签管理系统。日本食物过敏原法规的形成过程、约束范围及食物过敏原标签的标注方式、不规范标注的处罚措施和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中国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食物过敏原强制性管理法规和建立相关的检测技术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欧盟对于食品中过敏原标识的管理比较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欧盟食品中过敏原标识的管理机构、标签指令的修订过程和交叉污染的管理情况,并对比我国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现状,对我国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食品中过敏原标识法规、标准不完善,过敏原的风险评估工作甚少,交叉污染管理法规尚属空白以及消费者对过敏原的认识程度不高。本文结合欧盟的管理经验,为完善我国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食物过敏原表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位是过敏原与抗体结合的物质基础。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表位预测包括线性表位预测和构象性表位预测。其中线性表位预测主要是基于过敏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构象性表位预测主要包括基于蛋白结构信息和结合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两大类预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食物过敏原表位主要应用在牛乳、鸡蛋、鱼、甲壳类水产动物等动物性食物过敏原和花生、大豆、小麦、果蔬类等植物性食物过敏原方面。  相似文献   

19.
Milk allergen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etection in food: A review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Cow's milk allergy (C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o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This allergy is normally outgrown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however 15% of allergic children remain allergic.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fine and characterise the allergens involved in CMA and described two major allergens: casein (αs1-CN) and β-lactoglobulin. In addition to this, many other milk proteins are antigenic and capable of inducing immune responses. Milk from sheep or goats differs from cow's milk (CM)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and allergenic properties. Food processing such as heating affects the stability, structure and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CM proteins, thereby changing the allergenic capacity. Chemical and proteolytic treatments of milk to obtain milk hydrolysat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reduce allergic reactions. Prevention of CMA largely relies on avoidance of all food products containing cow's milk. To achieve this, interest ha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ng and measuring the presence of milk allergens in food products by immunoassays or proteomic approach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technologies implemented for the analysis of milk allergens (allergenicity, biochemistry)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detection in food matrices.  相似文献   

20.
目前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収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食物过敏已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过敏事敀最有敁的预防方式是过敏者避克食用过敏食物,因此检测不同食物中是否含有过敏原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食品法具委员会、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南非、美国对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的情况,综述了基于蛋白水平的酶联克疫(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法、克疫层析技术和基于核酸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探讨了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兵他新关检测技术在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