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伟  李建庆 《皮革化工》2003,20(1):21-24
本文着重研究了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体预乳化和单体直接滴加丙种不同加料方式制备的乳液共混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涂饰剂;乳化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1%-4%和2.0%-4.0%时,聚合过程稳定,乳液耐水性好。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制备工艺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对单体的乳化方式、乳化温度、引发剂的投料方式及分配比例、预乳液pH、双滴加温度及时间等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0℃分步乳化,在不同的聚合阶段引发剂以1:3:1的比例分3次加入聚合体系,调节预乳液pH为5,恒温80~85℃、100 min双滴加,追加引发剂后升温3~5℃并保温80 min,可制得应用性能优良的涂料印花粘合剂.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皮革填充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聚合方式和预乳化工艺 ,合成了丙烯酸酯皮革填充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方式、复合乳化剂的用量和配比、聚合温度、官能团单体含量和搅拌强度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研究了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体预乳化和单体直接滴加两种不同加料方式制备的乳液共混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涂饰剂;乳化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1%~4%和2.0%~4.0%时,聚合过程稳定,乳液耐水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滴加乳液聚合法制备室温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交联单体、乳化剂和分子量对乳液性能及印花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和苯乙烯为主单体,乙烯基硅油为改性单体,阴-非离子复合型可聚合乳化剂X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羟乙酯为交联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无皂乙烯基硅油-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优化的乙烯基硅油-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工艺为:预乳液滴加时间60 min,体系保温时间60 min,反应型乳化剂X用量0.8%,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0.8%,丙烯酸用量2.4%,乙烯基硅油用量12%.乙烯基硅油-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用于涂料印花工艺,与纯丙烯酸酯黏合剂相比,前者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及耐皂洗色牢度优良,手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乳液型丙烯酸酯台板胶无毒、无污染、粘合力强、重复使用性好,适合于在织物印花中使用。文章介绍了该类台板胶的制备和应用。详细叙述了制备过程中单体、乳化剂、引发剂、pH调节剂及水等原材料的选择,粘合剂的机理,包括生产配方、主要设备、生产工序在内的聚合方法,以及产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D_4预乳化方法对预乳液及聚硅氧烷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使有机硅单体在乳液聚合方面区别于一般单体,单体的预乳化效果决定聚合物乳液的质量.通过跟踪研究转相法及D相法应用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单体预乳化的过程,考察了预乳化过程中电导率及粒径的变化、预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D相法可制备粒径小于900 nm、室温存储达到10 d以上的D4单体预乳液,而聚合后的乳液粒径可控制在100 nm之内,室温稳定存储时间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9.
乳液型丙烯酸酯合板胶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型丙烯酸酯台板胶无毒、无污染、粘合力强、重复使用性好,适合于在织物印花中使用。文章介绍发该类台板胶的制备应用。叙述了制备过程中单体、乳化剂、引发剂、PH调节剂及水等原材料的选择,粘合剂的机理,包括生产配方、主要设备、生产工序在内的聚合方法,以及产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黄璐  朱希  蔡再生 《印染》2011,37(14)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改性丙烯酸酯类静电植绒黏合剂SA.通过系统研究苯乙烯单体含量、乳化剂质量分数与配比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稳定性、胶膜吸水性和胶接抗剥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工艺:苯乙烯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8%,乳化剂[m(平平加O)∶m(SDS)=2∶1]为单体总量的3%,制得的SA外观呈乳白泛蓝光乳液.用其制备的静电植绒织物耐磨性试验大于6 000次,静电压小于2000V,各项指标均达到FZ/T 64011-2001《静电植绒织物》优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应单体预乳化的方式,引入自制阳离子单体及带有亲水性基团的双官能团交联剂,以氧化-还原体系的引发剂降低反应温度,合成高固体含量的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着重探讨了反应的工艺控制及阳离子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最终产物性能和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钢丝绳防护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钢丝绳防护脂在防腐性能、滴点、附着力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要求。新型钢丝绳防护脂(LGG-200)研制过程中采用滴点和低温性能较好的基础油,添加体积分数为3.5%的稠化剂和3.0%的黏附剂,滴点、滑落和低温性能测试表明,钢丝绳防护脂的性能达到最佳。按照国标对LGG-200、普通钢丝绳防护脂和进口Elaskon SK-U钢丝绳防护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GG-200的滴点比普通钢丝绳防护脂提高了1倍,-45℃下的低温性能合格,滴点和极压性能接近进口防护脂。渗透性试验、疲劳试验和-45℃下的使用发现:LGG-200附着力较强,滴点大于100℃,低温性能良好,能够替代进口钢丝绳防护脂。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接枝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KH-550,通过酰胺化反应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再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包覆,并通过TEM、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用DSC和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接枝率,用两种不同用量的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预处理,复合粒子的接枝率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且接枝量和单体的酰胺化率随着NaOH滴加时间的延长和单体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包覆粒子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随着引发剂和单体用量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亲水性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海霞 《染整技术》2003,25(5):34-37
在氨基有机硅乳液聚合中,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预乳液滴入催化剂的水溶液里,控制滴加速度对产品透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乳化剂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产生的微乳液稳定性好,而且透明。应用于织物上,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低黄变性,该产品为阴离子性,应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5.
环氧基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姣  王树根 《印染》2004,30(16):10-12
采用乳液聚合法,由D4开环聚合、硅烷偶联剂KH560共聚改性制得透明的环氧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讨论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催化剂用量与单体转化率的关系及乳化剂用量、滴加时间对乳液透光率的影响。应用结果表明,用该助剂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能和手感。  相似文献   

16.
降低清梳联生条结杂和短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左隄 《棉纺织技术》2005,33(1):6-12
棉结、杂质和短绒在清梳联工艺处理上是一组矛盾,通过对“青锋”牌清梳联工艺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连续均匀喂给、薄喂柔和开松、早落少伤纤维、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气流参数保证”的工艺要点,并作了简要理论分析。指出做好开松、分梳元件的配套工作,根据品种要求与使用原料条件调整好工艺,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降低生条结杂和短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得到了一种色涂粘合剂,分析了乳化剂、单体、引发剂和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工艺路线,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自制色涂粘合剂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D4为原料,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通过连续滴加D4单体法,在十二烷基苯磺酸的催化下制得稳定的有机硅微乳液。讨论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D4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乳化剂A用量为微乳液质量的1.2%,催化剂为微乳液质量的2.4%,D4单体用量为20%时,可制得稳定的有机硅微乳液,其转化率可达84.67%,粒径36.59 nm,其Ca^2+稳定性、机械稳定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19.
刘殷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13,34(2):129-135
 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酰胺在棉织物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及其抗菌效果。实验分别测定轧烘焙工艺(DPC)和浸渍工艺对棉织物含氯量的影响。轧烘焙工艺最佳工艺条件:引发剂和单位浓度分别为30g/L和90g/L;轧余率76%;反应时间3min;焙烘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50℃和1.5min。最佳工艺含氯量为0.52%。浸渍工艺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分别为30g/L和50g/L,反应时间为180min,含氯量可达1.11%。利用红外、SEM等对接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由基引发下,棉织物可有效地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酰胺。抗菌结果表明含氯量为0.52%的改性棉织物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贝惠玲 《食品科技》2006,31(11):198-201
对乳清大豆复合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复合乳化稳定剂、工艺上采用预乳化及二次高压均质均有助于提高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