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米加工精度与营养素含量呈负关系。大米加工精度越高、留皮留胚越少,营养素损失越大,糙米中存有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在精洁米碾白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为了提高大米营养价值,生产营养强化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营养强化米制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内特法和外加法两大类。内特法是借助保存米粒自身外层或胚芽所含营养素,籍以提高大米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米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素大部分含于米粒的外层,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大米在淘洗、浸泡过程中可使多种营养素损失掉,特别是一些水溶性维生素B1、B2和各种无机盐、蛋白质等,淘米时损失较多。淘米次数越多,搓洗浸泡时间越长,淘米用水温度越高,则米中各种营养素就损失越多。据统计,大米淘洗两次,其  相似文献   

3.
大米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素大部分含于米粒的外层,很容易溶解在水中。大米在淘洗、浸泡过程中可使多种营养素损失掉,特别是一些水溶性维生素B1、B2和各种无机盐、蛋白质等,淘米时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4.
《粮油食品科技》2009,17(4):5-5
根据卫生部的中国营养状况调查,中国人由于膳食习惯造成的营养素缺乏主要有铁、锌、钙和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素是人体重要的酶和介质,如果这些营养素缺乏就会造成人体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人体机能性病变。为此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行主食营养强化发展营养强化大米。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说,继加碘盐、强化食用油、强化面粉后,大米强化在我国将成为营养素补充的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借助电子显微技术,对喷涂法生产的营养强化大米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显示其强化效果,证实了所添加的营养素渗透到米粒内部,在米粒表面喷涂非水溶性蛋白质保护膜有利于强化大米储存过程中营养素进一步向米粒内部浸入.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国家,大米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主食食品,可提供很高的百分比的每日热量(卡路里)摄入。然而稻谷在研磨过程中,当皮层和胚乳从原料稻谷中被除去时,大米中的大部分营养素也随之损失了。平衡营养大米强化的价值已经被人们认同多年。特别是对于在那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高危低收入群体国家中,具有特别意义。在这些国家中,大米构成每日膳食的一部分,但是强化措施的执行却受到当前现有技术发展的大大限制,为此,DSM公司和布勒公司共 同研发了一项成本低、效益高,简单、有效的大米强化技术,即再制营养强化挤压技术。再制挤压技术强化大米营养…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国家,大米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主食食品,可提供很高的百分比的每日热量(卡路里)摄入。然而稻谷在研磨过程中,当皮层和胚乳从原料稻谷中被除去时,大米中的大部分营养素也随之损失了。平衡营养大米强化的价值已经被人们认同多年。特别是对于在那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高危低收入群体国家中,具有特别  相似文献   

8.
喷涂法生产营养强化米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优质大米,在实验室条件下,按GB 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采用多次喷涂的方法,对其进行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叶酸、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强化,并用涂膜剂(玉米醇溶蛋白)对添加了营养素的大米进行涂膜处理,以减少食用时因水洗营养素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二、大米营养强化工艺的研究大米作为颗粒状散粒体进行各种营养素的强化(或添加)比之粉状物料或其它食品的营养强化在工艺上要困难得多。国外大米强化多采用浸渍、涂膜或包囊等强化工艺,以生产耐淘洗的浓缩强化米。食用时按1:200或1:100的比例加入普遍白米中,这种强化工艺冗长复杂,而都必须辅以蒸汽加热  相似文献   

10.
人造营养强化大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米口感清淡,颜色诱人,其低致敏性和高消化率的特性使得它无可替代;但天然大米由于自身营养结构上的不足以及加工过程中营养的损失,长期作为主食食用,可能引起居民某些营养素的缺失,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大米作为主食,在不改变人们食用大米习惯的前提下,人造营养强化大米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综述了人造米的加工工艺,配方设计研究及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探讨了人造米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军队院校普遍实行饮食社会化保障,学员自主就餐,饮食健康较难保证,供应营养套餐能兼顾饮食多样性和健康营养的要求。"构想"主要阐述了军队院校营养餐谱系统的相关概念和意义,提出了制定营养餐谱的5项原则,分析了套餐内容和制作方法,为营养餐谱系统的设计和营养套餐的供应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和上海市高校教师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教育管理部门针对高校教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上海两所高校教师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73%的高校教师营养基础知识良好,营养误区(58%)和常见病(52%)方面的营养知识普遍欠缺。94%的高校教师希望多渠道更准确便捷的获得营养知识,26%认为有些宣传不规范不全面。规律进食一日三餐的高校教师占比82%,不经常吃水果和奶类的各占16%和55%,33%饮水不足1 500mL。40岁以上教师营养知识和行为优于低年龄段教师(P0.05)。结论:高校教师基础营养知识水平良好,存在很多营养误区,疾病营养预防知识欠缺。营养态度积极,营养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关注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3.
营养教育对师范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促进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对山西师范大学3000名选修《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后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评价了营养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营养教育前学生营养知识极度匮乏,不懂得如何搭配饮食,选取食物时主要依靠食物的价格;教育后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认为现在的饮食对以后的健康有极大影响,并会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食物。这说明营养教育的开展对师范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师范院校开设有关营养教育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对中式菜品实施营养标签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针对《餐饮业菜品营养标签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建议:中式菜品营养标签应该标注营养素计算方法;时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认证;实行菜品标准化;建立营养条形码统一各种营养标签;规范营养成分标注单位;实行对宴席标注营养标签以促进合理配餐.菜品营养标签的提出及实施,可引导国民对食品的合理选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倡导绿色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发展历程。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成绩显著,对于培养一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食品的营养强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尽管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国际化、标准化事业的加快,无论从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品种和实际应用的强化食品看,现在均已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工作仍是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以食物强化为工作的切入点,并从铁强化入手,随后是对面粉和食用油及2岁以前儿童辅助食品的普遍强化。总之,食品的营养强化是提高公众营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动营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迅速发展.我国不同人群健康状态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运动营养干预予以解决.运动营养科学健身指导系统的建立,为广大民众获取科学健身知识,掌握正确的运动营养干预手段,形成规律运动和合理营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评价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信行(KAP)水平,为幼儿园建立科学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4所一级一类幼儿园共907名家长,采用问卷的方式开展营养KAP现况调查。结果:家庭收入、学历、职业、培训对家长的营养知信行水平影响显著(P<0.05)。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为86.87%,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知识结构需要完善。营养教育培训显著影响家长的营养知识和行为(P<0.05),但对家长营养态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家长的营养知、信、行三者之间相关性都不强,不具一致性。90%以上的幼儿家长对于营养教育持积极态度,希望自己和幼儿接受营养教育,同时也希望幼儿园和国家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及儿童营养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中国营养标签,利用增强现实(AR)在营养成分表原有信息上叠加虚拟信息,增加营养标签知识科普、营养成分辅助计算、精准营养指导3个指导功能,并通过数据库构建、三维建模、手机应用程序制作。针对AR营养标签落地实施问题,提出全民营养健康数据库构建、标签实施效果预估以及运行机制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营养治疗是一种规范的医疗行为,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临床结局,同时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提高床位周转率。而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定位不清,临床营养学科长期落后于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成为我国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再加临床营养人才缺乏,疾病患者的营养诊断、营养评价和营养治疗水平较低,相关政策和法规滞后,以及营养产业规模和技术整体落后,严重影响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解开制约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