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光照、氧气、温度)对精炼栀子果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建立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精炼栀子果油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氧气和温度的影响,在避光、密封、低温的贮藏条件下能有效降低过氧化值的增长速率,延长贮藏时间。精炼栀子果油的氧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所得模型为C=C_0·exp[exp(-4 495. 1/T+11. 69)·t]。通过推算可得出密封、避光条件下精炼栀子果油在25、20、15℃条件下的货架期分别为95、123、160 d。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温度对苹果汁中维生素C降解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的降解动力学规律,采用可逆的一级反应模型,对加热温度30、40、50、60、70℃条件下苹果汁中还原型维生素C(AA)和氧化型维生素C(DHA)含量的变化及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的AA反应速率最大,DHA反应速率基本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可逆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其它降解途径速率常数变化不明显;AA无氧氧化速率与温度有一定关系,50℃的AA无氧氧化速率最大,70℃的AA无氧氧化速率最小;AA和DHA热降解反应活化能均低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说明苹果汁中维生素C热稳定性较差。维生素C的降解主要是有氧氧化反应,苹果汁中维生素C无氧降解速率比有氧降解速率慢;温度升高,苹果汁中维生素C有氧降解速度加快,无氧降解速度变化不明显。在苹果汁加工工艺中应尽量隔绝氧气,采用高温(70℃)短时热处理。对成品苹果汁应采用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1):256-261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t_(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对山核桃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得到模型t_(onset)=2 019.496-0.833A-1.935B-28.105C+5.040×10~(-3)AC+1.470×10~(-2)BC+6.621×10~(-4)×A~2+9.859×10~(-2)×C~2,预测在常压、常氧、20℃条件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24 d。因此建议山核桃油贮存在低温、密封的条件下,并且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处理,以保持山核桃油的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用于预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PDSC法测定油脂货架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制油工艺对芝麻油脂肪酸和抗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芝麻木脂素、总酚及氧化诱导期等质量指标,探讨低温压榨、微波冷榨、传统热榨3种制油方式对芝麻油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芝麻油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传统热榨油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同时其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平均低于另两类工艺油(69.02 mg/100 g和4.75 mg/100 g)。在总酚含量测定上,微波冷榨油优势显著,分别高于传统热榨油(5.86%)、低温压榨油(28.3%);其氧化稳定性也最强,可达到17.75 h,是热榨油的1.10倍,低温压榨油的1.54倍。然而芝麻素、芝麻林素类热敏性物质易在高温下发生转化,会造成微波/热榨油中含量减少。不同工艺条件下芝麻油品质不同,以微波冷榨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东北地区宝石红、秋福、哈瑞太兹、菲尔杜德、欧洲红5种红树莓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树莓籽油,对不同品种的红树莓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测定,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红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同时进行了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的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种红树莓籽油酸值2.13~8.54 mg/g、皂化值125~168 mg/g、过氧化值0.27~2.72 mmol/kg、碘值123~148 g/100 g,属干性油;5种红树莓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为亚油酸(45.38%~51.06%)、α-亚麻酸(26.42%~32.31%)和油酸(10.09%~14.00%);欧洲红红树莓籽油稳定性受光照、氧气、温度和抗氧化剂影响,其中温度和氧气是主要影响因素,高温加氧气会极大地促进红树莓籽油的氧化;(63±1)℃下21 d后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常温组的7.21倍;常温下21 d后有氧组红树莓籽油氧化程度是无氧组的6.20倍;光照条件下21 d后的氧化程度是避光组的2.12倍。抗氧化剂能一定程度地延缓其氧化进程,3种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α-生育酚效果不如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县油荼、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大果红花油茶7种山茶属植物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低温冷榨油主要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属植物鲜果舍油率差异较大,其中小果油茶含油率最高,普通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荼次之;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所舍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小果油茶最高;低温冷榨得到的油茶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色泽浅,品质较好;7种山茶属植物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20℃时氧化稳定性以浙江红花油茶最好,利用Rancimat法预测冷榨油20℃的货架寿命顺序与其氧化稳定性顺序较为接近,但也存在误差.冷榨法适宜于油荼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宋子烨 《中国油脂》2020,45(11):52-57
以类蛋黄酱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研究在pH 3条件下橄榄油与椰子油不同比例复配(10∶ 0、9∶ 1、8∶ 2、7∶ 3)的混油基对于乳清分离蛋白-蛋黄卵磷脂稳定的乳液体系流变性质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子油比例增加,乳液黏度增加,弹性模量增加,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7∶ 3复配混油基制得的乳液具有最大的黏度和最高的弹性模量;所有乳液在4~40 ℃弹性模量下降,说明乳液在贮存、冷藏运输过程中内部结构完整,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蛋黄卵磷脂能够提高含椰子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并且椰子油比例越大(饱和程度越高),冻融稳定性提高效果越好;乳液冻融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为7∶ 3>8∶ 2>9∶ 1>10∶ 0。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TG)及微商热重(DTG)法研究了6种市售植物油的氧化特性,探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TG及DTG曲线的影响,通过DTG曲线确定了不同植物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起始氧化温度,并利用Ozawa-Flynn-Wall方程及Arrhenius方程对油脂的氧化进行了动力学参数的推导,同时分析了油脂热降解特性与其主要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氧化分解的温度随之升高,油脂的起始氧化温度、活化能等参数均可用于表征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且植物油的热降解特性与其脂肪酸组成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油脂的起始氧化温度与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代表脂肪酸含量成正比,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成反比;油样的活化能及前指数因子同样也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成正比且前者相关性显著,而速率常数κ与样品组分相关性与Ton-组分相关性趋势相反。热重分析法采样量少,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高,可为油脂加工及储藏条件的控制、新型抗氧化剂研发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磨加工、干法加工、热处理和酶解法从椰子中提取原生态椰子油(VCO),利用气相色谱仪、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VCO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并与商业椰子油进行对比。同时利用酶解法提取的VCO与商业棕榈油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CO的脂肪酸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为90%左右,酶解法提取的VCO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1%,干法加工提取的VCO具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较高;酶解法提取的VCO的氧化诱导时间差异显著,在140℃下的氧化诱导时间最长,达7.5 h,且显著长于棕榈油的,酶解法提取的VCO氧化稳定性最好;VCO熔点范围和结晶温度范围分别为25~26℃和-10~10℃。  相似文献   

11.
萝卜籽油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提取萝卜籽中的油脂,并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花生油好;0.1%萝卜籽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0.02%BHT好;0.2%萝卜籽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稍差于0.02%BHT。  相似文献   

12.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核桃油、香榧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木本油脂中脂肪酸组分、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油脂中各种功能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木本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在83.1~91.4%和8.6~16.9%之间,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别较大,油茶籽油和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核桃油和香榧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98.9 mg/100 g;香榧油中β-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28.7 mg/100 g,维生素E在不同木本油脂中存在形式和含量差异较大,总维生素E含量在24.9~129.8 mg/100 g之间。结论从主要功能成分组成来看,油橄榄油和油茶籽油比较接近;核桃油与香榧油中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相近,通过对4种油脂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开发和推广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油罐测量方法中的人工检尺法、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的测量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根据生产实际对人工检尺法、雷达液位仪和质量流量计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具有较好的测量效果,可用于植物油罐油脂的计量.  相似文献   

15.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6.
17.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椰子油、棕榈仁油制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善勋 《中国油脂》2007,32(12):16-17
探讨了椰子干和棕榈仁加工工艺。由于这种高含油油料自身特点,不能套用我国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些虽属小道理,但影响全局,影响安全、稳定、低耗运行。所述内容对开拓国外油脂工程市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2份纯品大豆油和70份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中亚油酸(C18:2)平均值分别为55.6%和10.7%;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C18:3)含量最稳定,平均值分别为86.0%和52.0%;C18:1+C18:2值较稳定,平均值分别为77.7%和51.7%.对10份掺伪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利用这3项指标可对大豆油中掺伪棕榈油的含量进行多元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20.
Virgin coconut oil: emerging functional food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