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美藤果油和普洱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并利用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两种植物油的起始氧化温度(Ton)和氧化峰值温度(Tp),并对两种植物油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美藤果油和普洱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2.89%、79.08%;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两种植物油的Ton和Tp均随之升高。由热重分析法计算出在Ton处的活化能分别为:美藤果油123.5 kJ/mol;普洱茶籽油125.7 kJ/mol。美藤果油在Tp处的活化能是150.9 kJ/mol,普洱茶籽油是127.6 kJ/mol。总体来看,两种植物油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工作站实时测定微波加热时油脂升温情况以及不同冻藏时间的油脂经微波复热时的温度变化情况,考察了微波复热过程中油脂的种类和冻藏条件对油脂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6种植物油微波升温特性有差别:葵花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升温较快;花生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升温较慢。置于-20℃冻藏1d后,6种油脂微波复热曲线均会呈现S型,而且凝固点高的花生油复热最慢,到达0℃所需时间最长。将大豆油分别置于-20℃和-30℃连续冻藏一个月,冻藏温度越低对油脂微波复热温度变化影响越小,复热曲线越稳定;在同一冻藏温度下,冻藏时间越长对油脂复热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
以6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为原料,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并在模拟家庭环境下每间隔5 d测定其过氧化值,从而研究开封后植物油最佳食用期及其与脂肪酸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菜籽油开封后的最佳食用期均为15~20 d,大豆油、葵花籽油的最佳食用期最长不超过25 d,花生油、芝麻油最佳食用期应为25~30 d。油脂氧化情况与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成正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油脂越容易被氧化,最佳食用期越短。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5种油脂在65~105℃下加速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进行了脂质氧化诱导期分析及货架期预测。结果表明:温度及脂肪酸组成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亚麻籽油具有最高的过氧化值初始值,且增加较快,活化能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弱;整体而言,初始氧化阶段,5种油样的活化能介于63.83~93.87 k J/mol之间;随饱和脂肪酸含量及MUFA/PUFA值的增大,油样过氧化值的变化趋缓,诱导期延长,氧化速率常数减小,活化能增大,氧化稳定性提高,货架期延长;加速氧化阶段的氧化速率常数显著增大,而活化能相对降低(花生油除外);随温度升高,过氧化值变化加剧,氧化诱导时间缩短,氧化速率常数增大,货架期缩短;经验证实测货架期与预测值间具有较好的相符性,说明基于油脂过氧化值的脂质氧化诱导期分析可有效预测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影响,并分别根据DSC曲线和TG曲线对亚麻籽油的氧化进行了动力学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形状和氧化起始温度均有显著影响,利用TGA技术和DSC技术求解出的亚麻籽油氧化活化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火锅底料实际生产状况,对比不同温度、压力、加热面积对产品油脂氧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0.1~0.5 MPa低压条件可抑制油脂的水解氧化,氧化指标随着压力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反式脂肪酸含量下降13%,当压力超过100 MPa后,油脂的氧化速率则会明显加快,产品货架期较常压条件下缩短26%。80~120 ℃内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总体变化不明显,随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40 ℃,UFA/SFA下降了13.1%(与120 ℃时相比);160~180 ℃范围内油脂氧化速率较为平稳,但持续的高温也会引起反式脂肪酸的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品货架期呈缩短趋势。相比温度与压力,加热面积对火锅底料产品氧化、脂肪酸组成以及货架期均无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火锅底料等高脂调味品的生产技术和风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反式脂肪酸(TFA)是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氢化植物油是植物油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加氢硬化,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使液态的植物油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另外,反刍动物和乳制品中也会含有大约2%-6%的天然反式脂肪酸,这些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代谢,存在于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这个过程叫做生物氢化。饮食  相似文献   

8.
九种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豆、不同产地葵花籽、白花生、黑花生、白芝麻、黑芝麻、油菜籽和棉花籽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这9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同种类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一致,相对含量基本吻合,尽管植物油的产地和品种不同。除油菜籽油外,植物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两种脂肪酸为9,12-亚油酸和9-油酸,仅从这两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之和也可区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按我国推荐的食用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比,花生油最吻合。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热重分析法在食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检测了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3种油脂的氧化分解温度,探讨了升温速率、保护气氛对油脂氧化分解温度的影响;通过油脂的热重分析法等温实验,观察了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实验表明: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优于玉米油和调和油;相同条件下,升温速率越快,氧化分解温度越高;在氮气气氛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更好。热重分析方法采样量少、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油脂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重分析(TG)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研究了PA6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热裂解机理。通过热重实验中PA6纤维的质量保留率和温度的关系,得到热降解温度及热降解活化能,进一步通过热裂解实验对PA6纤维的热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6纤维在氮气中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特征起始降解温度和特征终止降解温度分别为409.2℃和448.6℃,热降解活化能为199.4kJ/mol,热稳定性良好。PA6纤维的热裂解产物主要是己内酰胺,含量达58.76%,属拉链式开裂解聚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