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混合壁材及乳化剂对沙棘果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沙棘果油为芯材,以酪蛋白酸钠和变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混合壁材,单双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麦芽糊精为填充剂,柠檬酸钾为缓冲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50%载油率的沙棘果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酪蛋白酸钠添加量、变性淀粉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进行优化,确定微囊粉的最佳包埋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回归模型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在酪蛋白酸钠添加量8%、变性淀粉添加量16%、乳化剂添加量2%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沙棘果油微囊粉包埋率最大,可以达到91.6%;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表面圆润无裂痕,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复原乳粒径<800 nm,通过油脂氧化自动分析仪进行油脂氧化诱导期分析,对照组沙棘果油氧化诱导期为7 h,试验组沙棘果油微囊粉氧化诱导期为40 h,表明沙棘果油微囊粉稳定性强,不易氧化变质,货架期较长。  相似文献   

3.
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一种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麦芽糊精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质量比为1:4时作为微胶囊的复合壁材,水油体积比为1:1.5,乳化剂添加量7%,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7时,微胶囊产率和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乳化液粘度和包埋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借助显微拍照、粒径分布分析,优化了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选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壁材,油莎豆油微胶囊制备最优工艺为: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1,载油量为20%,干物质含量为40%,在此条件下,油莎豆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77.62%,平均粒径为46.78μm。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油莎豆油的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运用喷雾干燥技术,以货架期加速试验周期内微胶囊粉表面油、分散相的过氧化值等参数为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食品原料(蛋白、多糖)和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等)对50%载油量南瓜籽油微囊粉芯材包埋率(以产品表面油为指标)和理化性质(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确定了以酪蛋白酸钠和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主要壁材的配方,同时用聚葡萄糖代替麦芽糊精确定了一则以酪蛋白酸钠为主壁材、聚葡萄糖为填充剂的无糖南瓜籽油微囊粉配方。50%载油量南瓜籽油微囊粉表面油≤2.5%,过氧化值≤0.13%,酸价≤1.0 mg KOH/g,常温货架期24个月。  相似文献   

6.
玫瑰果籽油中含有萜类、VE、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脏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其营养价值很高。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酸败,不利于加工储藏。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检测玫瑰果籽油脂肪酸组成,并结合微胶囊技术,对玫瑰果籽油微胶囊工艺参数及产品品质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检测表明:玫瑰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0%以上,以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微胶囊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与麦芽糊精为复配壁材,壁材复配比4∶1,壁材含量25%,载油量35%。乳液经喷雾干燥可得到橘红色玫瑰果籽油微胶囊产品,其含水量为2.17%,包埋率为90.17%。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表面无明显凹陷,结构致密。本试验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玫瑰果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及麦芽糊精(MD,DE17)为复合壁材组分,喷雾干燥制备了共轭亚油酸(CLA)微胶囊。比较了不同壁材组分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色泽变化及氧化稳定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麦芽糊精(MD,DE17)分别和乳清浓缩蛋白(WPC-80)、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CAPSUL)复合作为壁材,可改善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大部分微胶囊直径1~5μm,内部呈空腔状,CLA油滴(50~200 nm)包埋于囊壁中。增加复合壁材中麦芽糊精(MD,DE17)的比例,微胶囊收缩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大黄鱼鱼卵油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大黄鱼鱼卵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复配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大黄鱼鱼卵油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对最优条件下所得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性、堆积密度、休止角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复配比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5、进风温度为80℃时,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97.87%;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黄鱼鱼卵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1.1%、溶解性为47.56%、堆积密度为0.718 g/cm3、休止角为32.47°,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其颗粒细小均匀、近球形、表面致密、无裂缝。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鱼卵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含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微胶囊,选择阿拉伯胶、可溶性大豆多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HI-CAP 100)、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5 种乳化剂,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玉米低聚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筛选出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最适乳化剂及最佳的玉米低聚肽添加比例;进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油量的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筛选和评价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结果显示:HI-CAP 100制备的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液滴粒径主要分布在0.1~2 μm之间,并且玉米低聚肽添加量为5%时,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为0.275,粒径为(0.76±0.02)μm;以HI-CAP 100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的目标微胶囊(载油量≥50%)表面油含量为3%,表明HI-CAP 100对紫苏籽油的包埋效果较好,并且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适合作为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通过加速贮藏实验证明玉米低聚肽与茶多酚棕榈酸酯复配,能提高紫苏籽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了包埋前后肉豆蔻精油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微胶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和保留率分别达到99. 28%和88. 15%,且40℃时保持稳定。结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好,且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沙棘果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甾类化合物和生育酚等多种成分,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在医药、食品以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沙棘果油的五种提取工艺,分别为有机溶剂提取法、压榨离心法、酶法提取、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法,并对沙棘果油不同提取工艺的得油率、优点以及缺点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沙棘果油的功效成分、保健作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沙棘果油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常明 《中国油脂》2020,45(11):133-137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囊应用到咀嚼片产品中,并对咀嚼片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43%,溶解度为92.22%,休止角为36.34°,表面油含量为1.32%,包埋率为97.32%。沙棘籽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结构完整,无破裂或孔洞现象。沙棘籽油微胶囊化后脂质伴随物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加速储藏30 d沙棘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制得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咀嚼片的色泽、组织状态、质地等良好,口感适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沙棘活性物质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多糖、维生素、黄酮、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该文针对沙棘不同活性成分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提取方法进行概述,同时综述沙棘不同活性成分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利用现状,分析目前沙棘产品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展望以沙棘为原料产品的研究与利用前景,为沙棘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减缓榛子油氧化,延长其贮藏期,以壳聚糖和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以亚麻籽胶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结合冷冻干燥方式将榛子油微胶囊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25%,乳化温度为60 ℃,壁芯材比例为2:1,乳化剂含量为0.34%时,所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72.89%±0.58%,经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可知,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且包埋效果较好,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榛子油微胶囊的包埋率。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率、溶解性、缓释性、乳化液稳定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4?种壁材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以OSS为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OSS)产率最高,为84.17%,包埋率为78.04%,溶解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分别为96.31%和97.82%,具有良好的冲调性、溶解性和乳化性。MD与β-CD复配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MD)产率和包埋率最低,分别为71.37%和61.18%。在粒径方面,VO-OSS粒径最小,为190?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VO-OSS表面结构光滑、呈球状。VO-OSS在60?℃贮存10?d后,香兰素的保留率为54.62%,表明缓释性高于其他3?种微胶囊。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微胶囊产品,OSS是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壁材。  相似文献   

17.
沙棘油功效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沙棘油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类胡萝卜素和甾醇类物质。研究表明,沙棘油具有丰富的药理功能,对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滋润皮肤、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改善皮肤衰老现象的作用,缓解干眼症和辅助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除此以外,沙棘油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通过对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功效成分、药理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沙棘油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沙棘籽油为芯材,采用CAS/MD、OSA/MD、WPI/GA/MD 3种壁材配方,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种配方的微胶囊产品均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和较高的溶解性,其中以CAS/MD为壁材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最高,微胶囊粒径小,表面光滑,热稳定性良好,壁厚度均一,沙棘籽油在胶囊中分布均匀,喷雾干燥制备过程未对沙棘籽油中的功能性成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