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旭升 《中国油脂》2020,45(12):44-48
以中国沙棘果、中亚沙棘果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沙棘果油,对沙棘果油的理化特性及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沙棘果油建立分类模型,并确定其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中亚沙棘果的含油量高于中国沙棘果;中国沙棘果油和中亚沙棘果油中的总酚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酸价和色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为主,中亚沙棘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沙棘果油中含量最高的植物甾醇是β-谷甾醇。研究表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能够直观地区分中国沙棘和中亚沙棘,可为沙棘分类、质量控制和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油是沙棘果实中最有价值的组分之一,常被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沙棘原浆为原料,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超声辅助提取沙棘果油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4~3)正交试验优化了沙棘果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5 min、料液比1∶4、提取次数2次,此时沙棘果油的提取率为1.1%。影响沙棘果油提取率因素的大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体外抗氧化试验中,沙棘果油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47,11.22,19.05 mg/mL,分别是V_C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0.22,0.09,0.53倍。该研究结果将为沙棘果油的提取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Ultrasonic-Assisted Enzymatic, UAE)提取沙棘果油工艺,增加单位原料经济价值,本实验以沙棘果油得油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筛选复合酶制剂的最佳配比,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沙棘果油的UAE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对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沙棘果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比例为果胶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0.675%∶0.424%∶0.508%(基于沙棘原浆的质量百分比)。最优的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25 W、超声酶解时间3 h、pH 3.5和复合酶总添加量1.2%,超声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沙棘果油得油率为(3.494±0.025)%,提取率为83.9%。运用GC对UAE提取沙棘果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是3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5961%,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沙棘果油清除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 radical,ABTS~+·)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79.33μg/mL、5.54 mg/mL,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UAE提取高品质的沙棘果油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 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温度55 ℃、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 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酶法提取沙棘果油及其脂肪酸测定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沙棘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果胶酶用量0.50%、胃蛋白酶用量0.15%、提取时间6h、酶解温度55℃,此条件下果油得率4.946%。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果油提取率为82.16%~97.17%。利用GC-MS 共检测出11 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油酸35.07%、棕榈酸35.61%、亚油酸12.77%、顺式-11- 十八碳烯酸6.19%、(12E)-12- 十八烯酸7.26%,酶法提取沙棘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1.56%。结论:酶法提取沙棘果油安全温和而无毒害,反应彻底,提取率高,提取后的果汁易于进行澄清处理。  相似文献   

6.
沙棘油是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特种油脂,其提取工艺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CO2法、水代法、水酶法、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主要综述了沙棘油现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沙棘油中脂肪酸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沙棘油提取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沙棘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沙棘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油是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特种油脂,其提取工艺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CO2法、水代法、水酶法、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主要综述了沙棘油现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沙棘油中脂肪酸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沙棘油提取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沙棘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沙棘果浆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技术对沙棘果油进行提取,考察提取过程中加酶量、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沙棘果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30 g(以100 g沙棘果浆计)、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1.54∶1、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24 h,在此条件下,沙棘果油得率为5.28%,比优化前提高了19.7%。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以及CO2超临界提取的大果沙棘果渣油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比较,GC-MS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棘油的脂肪酸成分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脂肪酸均为十五烷酸、9,12-亚油酸、9-棕榈烯酸、9,12,15-亚麻酸、9-十八烯酸,十八烷酸等6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以及CO2超临界提取的大果沙棘果渣油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比较,GC—MS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沙棘油的脂肪酸成分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脂肪酸均为十五烷酸、9,12-亚油酸、9-棕榈烯酸、9,12,15-亚麻酸、9-十八烯酸,十八烷酸等6种。  相似文献   

11.
同步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别食用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鉴别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菜籽油、芝麻油、亚麻仁油。结果显示:不同食 用油荧光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激发波长250~720 nm范围内,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亚麻仁油、芝麻 油和菜籽油的最大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315~450、520~650、315~490、300~500、300~550、300~490 nm。在 激发光与发射光波长差为90 nm、激发波长250~720 nm的条件下,对6 种不同食用油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利用主成 分分析得分图可以直观、快速地区分鉴别各种食用油。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混合壁材及乳化剂对沙棘果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沙棘果油为芯材,以酪蛋白酸钠和变性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混合壁材,单双硬脂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麦芽糊精为填充剂,柠檬酸钾为缓冲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50%载油率的沙棘果油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酪蛋白酸钠添加量、变性淀粉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进行优化,确定微囊粉的最佳包埋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回归模型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001),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在酪蛋白酸钠添加量8%、变性淀粉添加量16%、乳化剂添加量2%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沙棘果油微囊粉包埋率最大,可以达到91.6%;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表面圆润无裂痕,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复原乳粒径<800 nm,通过油脂氧化自动分析仪进行油脂氧化诱导期分析,对照组沙棘果油氧化诱导期为7 h,试验组沙棘果油微囊粉氧化诱导期为40 h,表明沙棘果油微囊粉稳定性强,不易氧化变质,货架期较长。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沙棘果醋的发展现状.对沙棘果醋的营养保健功能、风味、酿造工艺、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沙棘果醋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展望.文章为充分利用沙棘资源进行果醋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沙棘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储存时间、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3因素为自变量,黄酮和多糖降解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法对沙棘果黄酮和多糖降解率进行优化。最优降解条件为黄酮:储存时间10 d、超声时间114 min、提取温度73.62℃;多糖:储存时间10 d,超声时间115.20 min、提取温度71.30℃;相应的黄酮和多糖的降解率分别为70.11%,67.30%。研究了沙棘果黄酮和多糖的含量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和降解动力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储存期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在5~10 d,黄酮和多糖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降解活化能Ea为63.53和68.40 kJ/mol。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果储存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Omega-7脂肪酸是一组单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其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可作为信号分子在机体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有助于抵抗炎症和控制体重等。目前国外已有w-7脂肪酸相关保健食品上市,但由于其在体内的代谢研究尚未完善等原因,国内进行相关保健食品的生产研究较少。天然w-7脂肪酸常见于秘鲁凤尾鱼、野生鲑鱼等深海鱼类和沙棘果油、澳洲坚果油、海藻等植物类食品中,但其含量很低。高浓度的w-7脂肪酸需要通过特殊纯化工艺提取,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分子蒸馏和超临界CO_2萃取。本文综述w-7脂肪酸在食品、保健品方面的功能研究现状及产品开发情况,旨在为w-7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沙棘果肉和文冠果种仁中提取油体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沙棘果肉和文冠果种仁的油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60 k D之间;沙棘果肉油体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至少含有281个蛋白点,文冠果种仁油体蛋白则至少含有248个蛋白点,两种木本油料的酸性蛋白点均多于碱性蛋白点,且蛋白点主要集中在等电点4.0~7.0之间。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对沙棘和文冠果的油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果渣是由沙棘果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及利用价值。为了提高沙棘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用沙棘榨汁后剩余的去籽果渣为原料,与纯沙棘果粉进行比较,研究沙棘果渣、抗结剂、果渣-抗结剂混合对沙棘果粉抗结的影响,以沙棘果粉结块率和流动性为指标,通过双指标加权法对沙棘果粉抗结条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沙棘果渣-抗结剂混合的抗结效果好,由单因素的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软件分析,其最优条件以果渣粒度100目、果渣用量为14.50%、二氧化硅添加量为1.30%时,在此条件下沙棘果粉的休止角为47.55°、结块率为25.80%,其综合评分值为69.92分。说明,沙棘果渣-抗结剂混合能够较好的抑制沙棘果粉结块现象。本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沙棘果粉结块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对葡萄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比较不同物质的抗氧化性,以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大小为检测指标。结果:萄萄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8.136 ℃、提取时间1.703 h、料液比1∶5.627。优化后提取的萄萄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沙棘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对亚硝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抗坏血酸和沙棘黄酮;还原能力比较中,高于沙棘黄酮和抗坏血酸。结论:该工艺条件可行,葡萄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果油脂肪酸与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测定了沙棘果油中脂肪酸与8种微量元素。沙棘果油由亚临界流体萃取而得,经脂肪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内标法定量;在浓HNO 3中经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外标法定量。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分别为24.42%、47.26%和28.31%,C16∶0、C16∶1、C18∶1、C18∶2、C18∶3含量较高,分别为39.71、44.29、48.15、35.25和35.25 mg/g。试样中K、Na、Ca、Mg、Cu、Zn、Fe和Mn的检测限分别为0.5、0.25、0.125、0.1、0.1、0.1、0.2和0.4μg/g,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4.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3.28%~9.23%(RSD<10%)。沙棘果油中Na、Ca、K、Mg、Fe、Zn含量较高,分别为149.28、65.29、41.08、21.27、14.43和4.71μg/g。沙棘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结果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茂君 《食品科学》2006,27(10):242-244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