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索温度和湿度对白肋烟晾制品质和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将云南宾川收获后的白肋烟分别在云南宾川和云南云龙两个生态环境中晾制。结果表明,两地相对湿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差异较小,整个白肋烟晾制期间,云龙空气相对湿度高出宾川4.42~16.54个百分点。宾川晾房烟叶晾制时间比云龙晾制的烟叶少9 d。在相对湿度较大的云龙晾制的烟叶表现为颜色较深,身份减轻,疏松度提高,油份增加,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及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均显著增高,与宾川晾制的烟叶相比,云龙晾制的上部叶和中部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31.26%和34.38%,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分别提高27.55%和29.75%,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分别提高31.13%和34.70%,茄酮分别提高36.27%和34.48%,调制后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残留量显著降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云龙晾制的烟叶香气量大,刺激性较小,整体质量较好。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相对湿度条件与白肋烟质量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高湿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白肋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晾房内温湿度调控设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白肋烟高海拔烟区在晾制环节存在的棚烂等突出问题,2003~2004年对白肋烟晾房内温湿度调控设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拔烟区的晾房内修建、使用火龙,能显著提高高山烟区晾房温度和排湿性能,使晾房内相对湿度在各阶段均达到或接近适宜的范围;晾制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余味方面均有所改善;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4.61、8.01个百分点,产量增加23.96%,产值提高4874.10元/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  方法  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  1) 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绪论出产白肋烟的国家晾制烟叶时分别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晾房:多数国家生产优质烟叶需要在关闭式晾房内晾制烟草,以防不好天气.此方法易于烟农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温度和湿度两种因素加以调节.2.晒制:此方法主要用于晾制阶段无雨  相似文献   

6.
晾制湿度对白肋烟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烟叶在变黄-褐变期的晾制湿度,研究了晾制过程中湿度对白肋烟中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晾制湿度下高转化株主脉的烟碱转化率均高于叶片,非转化株除低湿处理B21的第15叶位外,其余处理烟碱转化率表现出与高转化株相同的趋势.高转化株叶片烟碱含量在低湿处理时最高,非转化株叶片烟碱与降烟碱含量皆因品种与叶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无论是高转化株还是非转化株,较低的晾制湿度均有利于降低叶片的烟碱转化率;晾制湿度对烟叶主脉中烟碱、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的影响,因试验品种的不同而异.因此,晾制过程中及时降低晾制湿度有利于降低烟叶的降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高海拔地区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存在的急干、棚烂等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海拔烟区晾制季节的气候特点,以调节晾房内的相对湿度为核心,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低海拔下通过采用保湿、增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快造成急干烟的问题得到解决,晾制时间比对照增加了5~7d,晾制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7.8个百分点;高海拔下因采用增温、排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慢导致棚烂的现象得到控制,晾制时间比对照缩短了3~4d,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雪茄烟叶在成熟、晾制及发酵过程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积累及变化规律,以德雪3号(茄衣)和什烟1号(茄芯)为试验材料,在烟叶成熟、晾制及发酵环节对两种烟叶的中部叶及上部叶取样,并测定烟叶中的TSNAs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德雪3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153.53~208.26、574.10~597.50和647.40~1 090.73 ng/g。什烟1号在3个生产环节TSNAs的积累量分别为305.63~526.81、1 700.45~2 494.93和1 529.60~2 373.37 ng/g。两种雪茄烟叶TSNAs各组分和TSNAs总量在不同阶段积累差异较小,均表现为烟叶成熟前积累较少,调制和发酵阶段积累较多。在晾制和发酵环节茄衣品种德雪3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30.65%~42.73%和46.29%~58.23%,茄芯品种什烟1号TSNAs总量的积累比例分别为45.26%~48.22%和40.71%~45.87%。随着烟叶晾制和发酵过程的推进,烟叶TSN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晾制和发酵时期是雪茄烟叶TSNAs积累的重要时期,也是调控其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生态及栽培因子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若干栽培、调制因子和不同海拔、光照条件对白肋烟烟碱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取样调查发现,在鄂西南烟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烟碱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1000m左右烟碱转化率最低,烟叶质量最好;充足的光照能明显降低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株距有利于降低下部烟叶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降低上部叶烟碱转化率;上部叶烟碱转化率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呈上升趋势;下部叶在现蕾初期—现蕾盛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有所上升,初花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明显下降;留叶数与烟碱转化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降低烟碱转化率。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低,摘叶晾制和摘叶划筋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在白肋烟晾制阶段,晾房保持在中等湿度水平对降低中下部叶烟碱转化率有利,保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水平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AE C656948-Benzamide在烟草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降解特征,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法检测烟叶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5~10 mg/kg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94%和81%~95%,AE C656948-Benzamide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91%和83%~8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氟吡菌酰胺在田间前3 d内消解率>50%,后期消解缓慢。烘烤过程中,氟吡菌酰胺的消解率为58.1%,AE C656948-Benzamide的消解率为52.9%,加工因子(Pf)为0.42~0.47。陈化360 d,氟吡菌酰胺的消解率为1.8%,AE C656948-Benzamide未发生降解,Pf为0.99~1.54。总之,烟叶中的氟吡菌酰胺和AE C656948-Benzamide在烟草种植和烘烤过程中降解明显,在陈化过程降解甚少。  相似文献   

12.
白肋烟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及调制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调制湿度对白肋烟20种香气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酮类化合物与感官评分显著相关,巨豆三烯酮、20种香气物质总量与感官评分较显著相关,茄酮与感官评吸得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吡嗪等物质与感官评分呈较显著负相关;③中湿调制有利于上、中部叶白肋烟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特别是中湿调制的中部叶,其重要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湿度调制的烟叶,低湿调制更有利于下部叶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开发了鲜烟叶和干烟叶中吡蚜酮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C18、PSA固相萃取柱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2~5.0 mg/kg的添加水平,吡蚜酮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0%~99.3%和89.0%~96.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4%~3.88%和0.73%~3.03%。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2-2013年山东、湖南烟叶样品中吡蚜酮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吡蚜酮在烟叶中消解半衰期为4.2~8.8 d。按照150、225 a.i.g/hm2用量,于烟草现蕾初期至成熟期兑水喷雾施药2~3次,最后一次施药7 d后,烤后烟叶样品中吡蚜酮残留低于国际烟草合作研究中心指导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的MRL值(1.0 mg/kg)。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初烤烟叶中淀粉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以现行工艺为对照(CK),采用低温高湿延时(W)、外加纤维素酶烘烤(M)和高温诱导酶预激活烘烤工艺(BK)进行了对比试验,用碘显色法测定淀粉含量,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①烘烤后,CK,W,M,BK 4种烘烤工艺烤烟烟叶中淀粉的含量分别为6.54%,6.06%,5.08%和3.13%。②鲜烟叶淀粉酶活性为0.25 U,CK工艺中,烘烤3 h后淀粉酶活性为0.31 U;在BK工艺中,高温预处理后淀粉酶活性为0.49 U,全程呈双峰型。高温诱导酶预激活烘烤工艺可为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和提高烟叶品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溴菌腈在烟草中的农药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及残留特征,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相结合的烟叶中溴菌腈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烟叶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溴菌腈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8%~94.5%、83.2%~1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10.6%、7.3%~14.1%,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利用山东和湖南2年2地的溴菌腈在烟叶中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样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溴菌腈在烟叶中的半衰期7.8~14.9 d;按照162 g.a.i./hm2和243 g.a.i./hm2剂量,分别灌根施药1~2次,末次施药14 d后,溴菌腈在烟叶样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0~0.13 mg/kg。根据烟草青枯病发病条件、发病时期、农药在烟叶中使用情况及OECD农药残留限量计算结果,建议溴菌腈在烟叶中残留限量为0.2 mg/kg,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6.
烘烤环境条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的温度和湿度对烟叶内在物质的转化和质量形成影响最大,其中湿度的影响更大。以36~38℃的温度、34~36℃的湿球温度使烟叶变黄,然后升温到54℃,并控制湿球温度38~39℃定色,干筋温度67℃,淀粉降解彻底,还原糖、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评吸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烤烟烘烤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将烤烟烘烤专家曲线固化于单片机中,以阻温传感器、活动百叶窗、电机等执行器为平台,设计了自适应分层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小烤房烘烤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除加煤和装烟外)。应用效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控温控湿准确。应用该系统烘烤与普通烘烤相比,烤后烟叶色泽更饱满,叶片颜色均匀一致,有效避免人为过失影响烤烟质量,提高上等烟比例4.37个百分点,公斤均价提高0.69元,并可明显降低烘烤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因装烟方式与常规挂竿烘烤不同,烤房内温湿度环境及烟叶的外观形态特征发生了改变,影响烟叶质量形成的主要变化因素为变黄后期烟叶失水速度较快,定色阶段烟叶失水速度较慢,所需定色时间相应较长.采用变黄后期提前少量排湿、适当延长定色阶段烘烤时间的烘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高温高湿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此外,散叶密集烘烤与常规挂竿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翠碧一号鲜烟叶素质及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翠碧一号较难烘烤的原因。  方法  以云烟87为对照,研究了翠碧一号与云烟87成熟鲜烟叶SPAD值、色素、水分、化学成分、酶活性、组织结构及多酚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烟叶在暗箱中的变色特性。  结果  1)翠碧一号、云烟87的成熟鲜烟叶素质和烘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与云烟87成熟鲜烟叶相比,翠碧一号的SPAD值平均高出2.3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高出15.63%、55.56%,束缚水、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POD、PPO、SOD、淀粉酶活性较高,中部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较厚,分别厚出3.07 μm、8.60 μm,结构紧密,绿原酸含量较高。2)翠碧一号成熟鲜烟叶暗箱自然变黄速度较慢,变褐速度较快,且在烟叶基本全黄之前开始变褐,其易烤性和耐烤性较差。这为翠碧一号烘烤调控温湿度、促进烟叶变黄失水协调性、减少青杂僵等现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