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温度和湿度对白肋烟晾制品质和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将云南宾川收获后的白肋烟分别在云南宾川和云南云龙两个生态环境中晾制。结果表明,两地相对湿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差异较小,整个白肋烟晾制期间,云龙空气相对湿度高出宾川4.42~16.54个百分点。宾川晾房烟叶晾制时间比云龙晾制的烟叶少9 d。在相对湿度较大的云龙晾制的烟叶表现为颜色较深,身份减轻,疏松度提高,油份增加,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及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均显著增高,与宾川晾制的烟叶相比,云龙晾制的上部叶和中部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31.26%和34.38%,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分别提高27.55%和29.75%,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分别提高31.13%和34.70%,茄酮分别提高36.27%和34.48%,调制后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残留量显著降低;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云龙晾制的烟叶香气量大,刺激性较小,整体质量较好。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相对湿度条件与白肋烟质量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高湿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白肋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高海拔地区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存在的急干、棚烂等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海拔烟区晾制季节的气候特点,以调节晾房内的相对湿度为核心,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海拔下白肋烟的配套晾制技术.低海拔下通过采用保湿、增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快造成急干烟的问题得到解决,晾制时间比对照增加了5~7d,晾制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7.8个百分点;高海拔下因采用增温、排湿技术,使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烟叶干燥过慢导致棚烂的现象得到控制,晾制时间比对照缩短了3~4d,上中等烟率比对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1~2003年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了不同湿度下的白肋烟晾制试验。从等级比值、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等方面综合比较,晾制各阶段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凋萎期76.8%~81.1%、变黄期72.5%~81.6%、变褐期71.4%~73.5%、干筋期41.7%~61.7%。在此湿度下白肋烟晾制期为5~6周;调制的烟叶等级率较高,上、中等烟比例平均分别为42%和45%。上部和中部叶综合评吸得分分别为80.03和86.55,达到中等和中偏好档次,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均优于高湿和低湿处理。烟叶颜色较深,呈近红黄至红黄,光泽好,组织疏松,叶面皱缩,颗粒状物质多,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年份,于采收前一天,对白肋烟品种TN86进行细菌(WB5)喷洒处理,检测晾制期间烟叶TSNA、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TSN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变化,两年中表现出相似性。在晾制的前期,TSNA含量比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晾制中期,TSNA含量都比较高,在晾制末期,喷洒处理的烟叶中TSNA含量都有明显的降低,其中:2003年比同一时期自然条件下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81.32%;2004年比同一时期自然条件下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68.80%;4种TSNA及其总量与亚硝酸盐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晾制期间烟叶用WB5的菌量与硝酸盐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与亚硝酸盐、NNN和总TSNA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晾制阶段白肋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的糖分、总氮、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而烟碱和钙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这种减少或增加的程度以凋萎期和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晾制湿度对白肋烟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烟叶在变黄-褐变期的晾制湿度,研究了晾制过程中湿度对白肋烟中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晾制湿度下高转化株主脉的烟碱转化率均高于叶片,非转化株除低湿处理B21的第15叶位外,其余处理烟碱转化率表现出与高转化株相同的趋势.高转化株叶片烟碱含量在低湿处理时最高,非转化株叶片烟碱与降烟碱含量皆因品种与叶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无论是高转化株还是非转化株,较低的晾制湿度均有利于降低叶片的烟碱转化率;晾制湿度对烟叶主脉中烟碱、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的影响,因试验品种的不同而异.因此,晾制过程中及时降低晾制湿度有利于降低烟叶的降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9.
此试验研究是在中美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查普林博士、琼斯教授和郑州院朱尊权名誉院长的指导下,引进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白肋烟生产实际,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进行了品种、肥料、打顶、成熟度、收获方式和调制等试验,完成了研究任务。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在收获方式和调制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烟叶外观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仅在(?)味方面还赶不上美国高质量的白肋烟。在认识上更新了白肋烟质量概念。已摸索出我国优质白肋烟生产的栽培技术、晾制设备及晾制技术,为我国白肋烟质量的提高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及栽培因子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若干栽培、调制因子和不同海拔、光照条件对白肋烟烟碱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取样调查发现,在鄂西南烟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烟碱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1000m左右烟碱转化率最低,烟叶质量最好;充足的光照能明显降低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株距有利于降低下部烟叶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降低上部叶烟碱转化率;上部叶烟碱转化率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呈上升趋势;下部叶在现蕾初期—现蕾盛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有所上升,初花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明显下降;留叶数与烟碱转化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降低烟碱转化率。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低,摘叶晾制和摘叶划筋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在白肋烟晾制阶段,晾房保持在中等湿度水平对降低中下部叶烟碱转化率有利,保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水平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调制方法对香料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晾直接晒制、先晾2天再晒、先晾4天或5天再晒共3种调制方法调制香料烟、结果表明.3种方法调制后的烟叶外观质量差异较大,不晾直接晒的烟叶外观质量最佳.在上等烟比例、匀价等经济指标上,3种方法的差异显著,不晾直接晒的最高,先晾2天再晒的居中,晾4天再晒的较低.烟叶化学分析表明,缩短晾制时间能改善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Henson  W.H.  Walton  L.R  Bunn  J.M. 《烟草科技》1973,(2)
本文叙述测定晾制环境对美国主要晾烟——白肋烟——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说明,在晾制时进行较大的环境控制可以改进烟叶质量;然而,保持环境条件在狭小范围内所需设备的费用可能超过收益。所以,设计一种只在晾制季内改变所发生的极端的温度、湿度可能比完全的环境控制较经济。因而,进行了两部份试验以测定过份干燥和干燥不足对质量的损  相似文献   

13.
白肋烟晾房内温湿度调控设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白肋烟高海拔烟区在晾制环节存在的棚烂等突出问题,2003~2004年对白肋烟晾房内温湿度调控设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海拔烟区的晾房内修建、使用火龙,能显著提高高山烟区晾房温度和排湿性能,使晾房内相对湿度在各阶段均达到或接近适宜的范围;晾制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余味方面均有所改善;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4.61、8.01个百分点,产量增加23.96%,产值提高4874.10元/hm2。  相似文献   

14.
晾制期间白肋烟TN86淀粉酶活性、淀粉及糖类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白肋烟晾制期间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还原糖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 ,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随晾制过程的推进而下降 ,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且彼此的变化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活性降幅较快的时期在晾制的 3~ 6d ,比淀粉含量下降较快的时间稍有滞后 ,其消长规律还可能与叶片含水率变化呈正相关。晾制结束时 ,上、中、下各部位烟叶中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在优质白肋烟所要求的适宜化学成分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施用细菌菌株(WB5)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对移栽成活的烟株进行细菌灌根处理,烟株砍收时进行细菌喷洒烟叶处理,并以砍收时进行清水喷洒烟叶为对照的田间小区试验,晾制期间对烟叶样品进行4种烟草特有亚硝胺测定,检测整个晾制期间烟叶中TS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晾制前期(晾制20d以前),烟叶中TSNA含量比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灌根处理的TSNA含量稍高;晾制中期(20~30d)期间,烟叶中TSNA含量都较高,灌根处理烟叶的TSNA含量最高;晾制末期,灌根和喷洒处理烟叶中TSN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灌根处理比同一时期对照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50.98%,喷洒处理比同一时期对照烟叶中TSNA含量降低了81.32%.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各类型烟叶的产量:(吨) 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烤烟 2,300,000 2,230,000 淡色晾烟(包括白肋烟,马利兰烟等) 908,000 930,0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白肋烟出口基地——湖北省建始县自一九六七年开始引种试种白肋烟,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白肋烟的种植区划、栽培技术、良种繁育、种子管理和烟叶的采收晾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使白肋烟的产质不断提高。一九八二年全县种植面积六万五千亩,总产值793万元。是一九七五年前四年产值总和的二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晾制期间白肋烟TN90叶绿体色素的降解动态及呼吸强度、含水率、比叶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晾制期间TN90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均随叶位的升高而增加、随晾制进程的推进而下降,其降幅chla>chl>chlb>类胡萝卜素,下、中、上各叶位chla降幅最大的时段分别为0~6d、0~9d、0~12d,其余各类色素的降低幅度则比较平缓;chla/chlb及chl/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也随晾制进程的推进而下降,这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随着晾制过程中水分的散失,烟叶含水率逐渐下降,叶细胞生命活动也随之减弱,表现为呼吸强度和比叶重也随晾制进程及叶位下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叶的干物质和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在凋萎期、变黄期减少较多;变褐期和凋萎期是叶片失水的主要阶段;变褐是叶片细胞发生破裂溶解而消失的外观表征,变褐期叶片变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昼夜温湿度变化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变黄期和变褐期晾房内外温湿度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晾房对昼夜温度和夜间相对湿度调控作用较小,而对白天相对湿度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