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的预测。从北向南,研究区依次发育H型、TH型、T型以及L型层序。其中,L型和H型层序有利于储层发育,而T型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另外,内、外多种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使得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发育着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单个层序内可依次出现陆架边缘三角洲—内陆架三角洲—中陆架三角洲的交替。L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水道-浊积扇体等沉积体系组成;TH型、T型层序以内-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系为主;H型主要包括了中陆架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白云凹陷北部的内-中陆架三角洲中的分流水道,以及白云凹陷中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中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远砂坝、峡谷水道、浊积扇体均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及其周围地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区内层序地层发育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由于陆架坡折带位置从21Ma以来基本处在白云凹陷北坡附近,使得该区长期处于陆架坡折以下的斜坡深水环境,在低海平面时期发育了大量低水位体系域沉积体。以SQ21.0层序陆架坡折带为重点,通过多种研究手段,确定出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并识别出陆架坡折带控制的低位体系域主要沉积体,主要有陆架边缘三角洲(或低位楔、低位三角洲)、水道充填和低位扇等3种类型,并对其特征及展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2个极具潜力的勘探领域——隐形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21Ma和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三角洲动态分类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三角洲类型,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根据驱动因素,可将陆架边缘三角洲分为物源供给驱动型和可容纳空间驱动型两类。珠江口盆地距今21 Ma和13.8 Ma时期具备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从地形、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三方面对21 Ma和13.8 Ma进行对比,对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21 Ma时期为物源供给驱动型,而13.8 Ma时期为可容纳空间驱动型。虽然层序SQ2和SQ9在地形、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都为典型的Ⅰ型层序,发育低位扇体、陆架边缘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的滑塌体,均为稳定的陆架边缘三角洲。  相似文献   

4.
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周期性海平面升降控制旋回性地层沉积——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及其围区的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识到该区的层序地层学特点取决于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由于长期处于陆架坡折以下的盆地环境,开平凹陷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下部的盆底扇厚度大,分布广,圈闭条件好,且紧邻生油凹陷。具备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应结合与之有关的构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开拓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开平凹陷的低位体系域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周期性海平面升降控制旋回性地层沉积-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及其围区的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识到该区的层序地层学特点取决于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由于长期处于陆架坡折以下的盆地环境,开平凹陷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下部的盆底扇厚度大,分布广,圈闭条件好,且紧邻生油凹陷,具备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应结合与之有关的构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开拓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勘探实践和全区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证实,渐新世与中新世的界面为珠江口盆地的重大沉积-构造转换面,对应着南海扩张脊的跳跃和偏转、古珠江物源突变等白云运动重大事件(距今23.8 Ma左右)。该事件导致白云深水区陆架坡折带由晚渐新世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向中新世的白云凹陷北坡迁移,其位置从距今21 Ma以来基本维持不变。两种类型和位置不同的陆架坡折带控制了渐新世和中新世白云凹陷两种不同层序组合的发育:①距今23.8 Ma之前的沉积陆架坡折带呈NNE向展布,由NW向SE方向迁移,发育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层序组合;②距今21.0 Ma以来的陆架坡折带相对稳定地维持在白云凹陷北坡一带,走向为NE,发育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陆架坡折带控制了白云深水区各层序中相对富砂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低位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及陆坡区珠江深水扇砂体等有利储集层和成藏带的发育。SQ23.8和SQ21.0两个三级层序为白云运动的沉积响应,具有最为富砂背景的低位深水扇发育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渐新世的滨岸-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及新近纪的深水沉积储盖组合为白云深水区的主要勘探层系。白云深水区天然气藏及番禺天然气区的形成均受控于这两个陆架坡折带,表明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盆地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海陆架区应用地震地层学方法进行了地震层序划分及地震相与沉积环境的解释。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浙东坳陷第三系沉积主要是陆相环境,始新世时期四湖凹陷西部扇三角洲发育,从始新世到中新世早期受到几次海浸影响;盆地南部台北坳陷第三系沉积主要是海相环境,下第三纪时三角洲、生物礁、滨岸砂体都比较发育。西湖凹陷西部与瓯江凹陷是盆地中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针对白云深水区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规律尚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岩心资料,在分析研究区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和期次划分进行探讨,揭示了此类沉积体系垂向动态演化特征并建立演化模式。研究发现,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具有前积层厚度大、发育深水遗迹化石、伴生发育海底扇等特征。依据地震剖面上前积结构样式的不同,由底至顶可划分为4期,第1期受断裂坡折影响,三角洲前方的海底扇发育;后3期受沉积坡折影响,第2期沉积期物源供应充分,沉积范围较第1期大;第3期沉积期海平面上升到最大,其范围及其前方滑塌规模均最小;第4期沉积期海平面又发生大规模下降,三角洲前方的滑塌发育规模最大。该研究丰富了中国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认识,可为深水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忠涛  张向涛  孙辉  石宁  张博  冯轩 《石油学报》2019,40(Z1):81-89
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是陆缘深水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储层类型,是深水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最新的钻井地质信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类型、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白云凹陷渐新统整体上为海侵退积型层序组,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5期坡折,各期坡折均属于沉积型坡折,受明显的波浪作用控制;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强制性海退期,平面上呈平行于坡折带的"豆荚"状展布,其规模和形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和海流活动综合控制;陆架边缘三角洲是坡折下方深水重力流的"转运站",陆坡规模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分别控制了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和规模,影响了由陆架边缘三角洲向深海的砂体搬运过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重力流沉积在白云凹陷形成大量岩性圈闭和岩性+构造型圈闭,断裂和底辟是此类圈闭油气成藏的关键。总体上,白云凹陷东部具备形成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重力流沉积的岩性圈闭条件,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深水陆坡沉积是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利用二维多道地震剖面及周边钻井资料,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对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早—中中新世地层进行地震相分析,识别出斜交型前积、丘状前积、席状杂乱、席状平行4种地震相类型。结合研究区古地理及其邻区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认为其主要发育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斜坡扇及滑塌体3种典型的沉积体,它们的发育与演化是构造运动、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三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华南及古珠江供源的三角洲体系是影响陆坡区沉积体系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是沉积体系发育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为陆坡区沉积体系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纳空间。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渐新世涠三段是该凹陷最主要的储集层,因此对其沉积体系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区钻井岩心精细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特征,确定了涠三段的沉积相并建立了断陷湖盆背景下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碟状—席状反射、前积反射、水道充填反射是涠三段最富砂的地震相。涠三段发育滨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4种沉积相类型。在滨浅湖背景下,受控于南缓北陡的半地堑湖盆结构,海中凹陷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异的沉积特征,表现为在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在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时坡折带、断裂样式、沟渠古地貌等因素控制着来自三大不同方向物源的三角洲,南部企西隆起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并受坡折带控制在平面上划分出平原与前缘,中部涠西南低凸起物源受断裂控制在西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西北部万山隆起物源的沉积物通过远距离搬运在研究区西北侧湖盆边缘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湖盆沉积演化控制烃源岩的形成。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及深部钻井分析,认为白云主洼裂陷期发育轴向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断控扇三角洲体系、北缘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以及盆内滨浅湖—中深湖体系。裂陷早期,发育多组NE向断阶且呈现多隆洼的地貌特征,物源主要从东西轴向进入凹陷内,形成多点供源水系,发育多洼成烃;裂陷中期,由于拆离断层的伸展作用,湖盆扩张,北部番禺低隆起被强烈抬升,形成缓坡大规模的三角洲体系及大型湖盆;裂陷晚期,湖盆以拗陷作用为主,受华南物源及由南往北的海侵影响,发育煤型及海侵烃源岩。通过沉积相、地球化学指标可将白云凹陷烃源岩划分为3种类型:文昌组中深湖相Ⅰ—Ⅱ1型烃源岩、文昌组浅湖相Ⅱ2型烃源岩以及恩平组浅湖相Ⅱ2—Ⅲ型烃源岩,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有差异,以文昌组中深湖相最优。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湖盆成烃环境整体表现为淡水—微咸水、还原—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而古生物揭示湖盆生油母质为湖相浮游藻类及陆源植物,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总之,白云凹陷拆离断裂活动及沉...  相似文献   

13.
新近纪珠江口盆地发生断坳转换之后,陆架坡折带一直位于番禺低隆起南侧—白云凹陷北坡地区,珠江组作为该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以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为基础,结合周边的部分二维测线,对研究区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相分析,认为:①古珠江流域面积广、携带陆源粗碎屑物质丰富;②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古珠江流域地表物质疏松活化;③相对规模较大的海平面下降使得古珠江三角洲一直推进到陆架坡折带附近。上述3个因素的耦合叠加为番禺低隆起南侧—白云北坡地区发育粗碎屑沉积物提供了保障,这些沉积物在陆架坡折区所具有的特殊古地貌背景的控制下,在珠江组形成2套有利的储盖组合和多种类型的沉积砂体,从而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强制性海退体系域陆架边缘三角洲和低位体系域斜坡扇、盆底扇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最为有利,而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塞纳加尔盆地深水区白垩系广泛发育陆架三角洲及斜坡扇体系,是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地震相和井资料分析,对塞内加尔盆地陆架边缘斜坡带的层序格架、沉积-地貌演化,及其对构造、海平面和沉积物供应变化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的白垩纪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以阿普特末期和塞诺曼末期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的2个复合层序CS1和CS2,进而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具有“源-汇”关系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斜坡扇体系,并根据地震相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以及4种斜坡扇沉积单元:滑塌泥石流朵体、侵蚀-充填水道、前缘扇朵体和远端扇朵体;依据不同时期斜坡扇的演化特点(坡脚型—侵蚀型—宽缓型),划分出3个演化阶段。塞内加尔盆地白垩纪的沉积格局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斜坡扇的发育位置及三角洲的后期充填受古地貌的影响。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控制着陆架三角洲和斜坡扇的推进和发育形态。西非毛里塔尼德的持续性构造隆升,中大西洋海底扩张增速,及早白垩陆缘翘倾等区域性构造事件,使塞内加尔盆地物源供给和古地貌发生变化。发育于陆架边缘的白垩纪三角洲-斜坡扇碎屑沉积体系构成了塞内加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保军  申俊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2007,28(2):49-56,61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泊浅水三角洲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为明确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运用岩性、电性、地震资料,对歧口凹陷南大港断层上升盘沙河街组沙二段小型细粒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沉积模式。通过分析沙二段剥蚀范围、重矿物分布特征,认为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北侧;根据岩性、电性、地震特征识别出水上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最后结合砂地比确定了平面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湖盆小型细粒浅水三角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条件、气候、物源供给、水深、湖平面变化和地形坡度;在构造条件稳定、气候相对干旱、物源供给较小、水深较浅、湖平面下降、地形平缓的背景下,局部隆起提供沉积物来源,发育以三角洲前缘为主、河口坝较发育的小型细粒浅水三角洲。研究成果为全面地认识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渤海西部海域沙垒田凸起为继承性的古凸起,凸起边缘主要受北西向先存断裂及北东向早期断裂控制,根据控凹主断裂特征以及主断裂、早期同沉积断裂和伴生断裂之间的组合关系,古凸起边缘可划分为同向断阶型边缘、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平直状正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板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及铲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和座椅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等6种。受边缘断裂坡折地貌影响,不同类型凸起边缘沉积相展布和纵向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向断阶型凸起边缘,早期盆缘坡折之下发育低位扇三角洲,晚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加厚带,分隔凸起与缓坡的晚期主干断裂早期控制高位扇三角洲,晚期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大型低角度正断层之上发育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沙三段强裂陷期低位扇三角洲、浊积扇的沉积,之后发育缓坡辫状河三角洲_滨浅湖;对于平直状同沉积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缓坡背景下的水进和高位辫状河三角洲,东营组沉积时受断裂坡折影响,坡折之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加厚带,之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小型沟谷充填。陡坡边缘沉积充填在垂向上具有分层结构,由早期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变,陡坡坡折控制低位扇三角洲的发育,坡折之上发育沟谷充填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