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新认识与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海域油田储量和产量的主要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渤海海域的勘探实践,结合浅层大—中型油田源外成藏的特性,通过分析油气深层运移与浅层富集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古近系烃源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所形成的"汇聚脊"对其上浅层油气富集、聚集的控制作用,并根据输导体系的组合划分出油气汇聚样式。在"汇聚脊"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渤海海域多个构造带的油气勘探都取得突破,获得一系列亿吨级新发现,由此保证了渤海海域浅层规模优质油气储量持续发现,指导后续勘探进展。  相似文献   
2.
菜州湾凹陷构造演化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莱州湾凹陷含油气系统特征,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多种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研究了该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莱州湾凹陷可以划分为沙四段和沙三段2套含油气系统.其中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有东营组末期和明化镇期2个关键时刻;沙三段含油气系统为本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渤海油田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深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开展了勘探实践,成功发现渤中19-6大型整装凝析气田。目前,对于该气田优质裂缝型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阻碍了下一步勘探进展。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中19-6变质岩潜山裂缝型储层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宇变质花岗岩潜山为主体组成的立体网状裂缝型储集系统,上部形成风化裂缝带、内幕形成网状裂缝带的双层储层结构。上部风化裂缝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下部内幕裂缝带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潜山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均受控于3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作用,印支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由此建立了研究区太古宇潜山变质岩“优势岩性—多期裂缝”的成储模式。  相似文献   
4.
油气输导体系沟通烃源岩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以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为研究目的层,基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研究区4个油田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进而探讨不同地层压力系数条件下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地层压力条件下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发育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和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凹陷区—缓坡带的馆陶组与明下段V油组、缓坡带—凸起区的明下段Ⅲ油组以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凹陷区—缓坡带的明下段Ⅲ油组以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凸起区以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渤海油田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其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的勘探程度却较低。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钻探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获得较好发现的渤中21-2-A井的岩心、岩屑、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实验数据,确定研究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岩、云灰岩、灰云岩和泥岩等,其中白云岩的储集物性普遍好于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溶洞和裂缝3种;储层类型整体以溶洞型储层为主,纵向上大致分为3段;其中,古生界上段和下段主要发育溶洞型储层,中段以溶洞—裂缝型储层为主,且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渤中21-2构造发育台内滩、滩等有利沉积相带;其主体区整体处于岩溶高地及岩溶斜坡的有利古地貌背景,且未被中生界覆盖,有利于岩溶作用,应为古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已悄然而至。在新世纪来临的前夜,我国的石油工业经过连续的重大改革,上、下游各自一统天下的局而被彻底打破,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展开,各石油公司在一个起跑线上开始了新的“求生存、求发展”的长征。与北同时,我国入世的时日已迫近,外国大石油公司参与中国石油市场的开发活动将与日俱增。面对此番情势,我已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石油是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将如何运作?时下,众说纷纭。“扬长避短”,“手中有粮,遇事不慌”,这虽都是些老话,但兴许仍对我们有启迪作用。中油股分公司抓资源勘探是长项,应该“扬”,应该大力友展;作为采掘与如工业,拥有充足的资源,也就是说,“手中有粮”,恐怕是天经地义的。我国油气资源量丰富,但探明程度不高,据我国专家计算,石油资源量达940亿吨,探明程度仅27.6%;天然气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不到7%,潜力很大,发展空间也很大。因此,增加油气资源勘探的投入,推造勘探技术进步,改进油气勘探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势在必得。但是,近年来我们的油气勘探井不是很乐观。虽然有克拉2大气田、千米桥潜山油田的发现,但克拉3、克拉4,第二个千米桥在哪里?谁说得清楚?各家郜说超额完成了增储任务,但新的战场在哪里、有多少?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是最基层的勘探研究人员,在实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两类构造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走滑反转带新近系的油气运移能力受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厚度共同控制;断隆带新近系油气运移的能力受仓储层的输导脊和切仓断裂共同控制。并建立了两类不同成藏模式下表征油气输导能力的定量模型和公式。进一步指出,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在具备供烃条件时,其成藏规模仍受到“断-砂”接触程度的控制。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总接触面积越大,其内部油气充满度一般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因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构造的岩性差异和原始物性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中砂岩、粗砂岩夹薄层砾岩储层,粒度相对较细,砾岩比例小(约为2%),粒间以少量泥质为主,物性好,原生孔隙为主。秦皇岛29-B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含生物碎屑的砾岩与中砂岩、粗砂岩互层的储层,粒度较粗,砾岩比例高(约为57%),粒间以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胶结物为主,物性差,次生孔隙发育。受控于沉积作用的差异,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2.7%,秦皇岛29-B构造储层原始孔隙度为29.6%。②不同沉积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差异成岩演化。在长期碱性→酸性→短暂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中,秦皇岛29-A构造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6.2%,孔隙度损失率为47.1%)和较弱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5.5%,孔隙度损失率为15.5%);秦皇岛29-B构造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0.1%,孔隙度损失率为35.6%)和较强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4.9%,孔隙度损失率为53.2%)。2个构造均经历了相近的强烈溶解作用(秦皇岛29-A构造增加孔隙度为8.3%,增孔率为24.7%;秦皇岛29-B构造增加孔隙度为7.2%,增孔率为25.8%)。③孔隙定量演化揭示,不同构造的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斜坡带是油气勘探发现的重要领域,辽西凸起南段斜坡带却历经多年油气勘探一直未获商业性发现。近年来利用大量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对制约辽西凸起斜坡带油气勘探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根据隐性走滑断裂解释新模式,重新落实了辽西凸起南段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群;沙河街组厚层混积滩坝砂优质储层发育突破了传统薄层认识,奠定了沙河街组规模性油气储量的发现;构造—岩性双重作用控制中生界优质储层发育,形成了LD25-A构造区孔隙—裂缝型优质储层;超压封盖、高效输导通道联合控制斜坡带油气优势汇聚成藏。这些创新地质认识指导了LD25-A构造高丰度高产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辽西凸起斜坡带油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斜坡带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区域地质、三维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岩石薄片和X-衍射等多种资料,重点针对控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新生界岩浆岩发育区碎屑岩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研究区断裂活动与岩浆喷发的时空有序耦合对油气的成藏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断裂-岩浆”联动控制坡中隆起带的形成及规模性圈闭的发育;②“断裂-岩浆”时空有序配置利于深部古近系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发育;③“断裂-岩浆”耦合共同控制油气差异富集。在这些认识的指导下,在黄河口凹陷中洼南部斜坡带成功发现一个规模大、产能高的优质油田,发现储量近8 000×104 m3,最高单井日产近290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