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地震正演及流体替换技术,对白云深水区北坡A圈闭SQ21.0砂体钻遇的气层与水层的低阻抗“亮点”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储盖组合的不同,低阻抗“亮点”的强弱与储层含气性并没有线性的对应关系。在低阻抗“亮点”强弱不能表征含气性的情况下,通过区域岩石物理分析,得到表征流体特征的λρ(λ为拉梅常数,ρ为密度)属性是白云深水区含气性识别的敏感属性。通过叠前反演得到和属性体,预测L3气田东砂条具有较高的含气性。预测结果得到了实钻结果的证实,证明了地震波形联合叠前反演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烃类检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深水区在新生代经历了裂谷断陷、断拗、热沉降拗陷等构造演化阶段,相应发育了裂谷断陷期文昌组多个半地堑陆相河湖沉积,断拗期恩平组大型湖盆沉积、从断拗向热沉降拗陷过渡的珠海组海相浅水陆架一陆坡深水沉积,以及23.8 Ma之后的热沉降拗陷期海相陆坡内盆地深水沉积,形成了独特的多个盆地叠置的沉积充填模式和断陷-断坳-坳陷的三层盆地结构,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构造演化、古地理、物源供给条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控制了白云深水区的沉积充填演化;发生于23.8~21.0 Ma的白云运动,是白云深水区裂后海相沉积充填的主控因素,使得古珠江的物源体系和陆架坡折带发生迁移,形成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与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这两个层序组合均发育大规模深水扇砂岩.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勘探实践和全区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证实,渐新世与中新世的界面为珠江口盆地的重大沉积-构造转换面,对应着南海扩张脊的跳跃和偏转、古珠江物源突变等白云运动重大事件(距今23.8 Ma左右)。该事件导致白云深水区陆架坡折带由晚渐新世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向中新世的白云凹陷北坡迁移,其位置从距今21 Ma以来基本维持不变。两种类型和位置不同的陆架坡折带控制了渐新世和中新世白云凹陷两种不同层序组合的发育:①距今23.8 Ma之前的沉积陆架坡折带呈NNE向展布,由NW向SE方向迁移,发育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层序组合;②距今21.0 Ma以来的陆架坡折带相对稳定地维持在白云凹陷北坡一带,走向为NE,发育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陆架坡折带控制了白云深水区各层序中相对富砂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低位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及陆坡区珠江深水扇砂体等有利储集层和成藏带的发育。SQ23.8和SQ21.0两个三级层序为白云运动的沉积响应,具有最为富砂背景的低位深水扇发育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渐新世的滨岸-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及新近纪的深水沉积储盖组合为白云深水区的主要勘探层系。白云深水区天然气藏及番禺天然气区的形成均受控于这两个陆架坡折带,表明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世洼陷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新采集的长电缆地震资料及地质、测井和地化资料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在始新世文昌期由一系列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组成,断裂对文昌组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但晚期白云凹陷的持续沉降以及巨厚的渐新统-中新统地层沉积,掩盖了早期半地堑的形态.断陷期的半地堑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分布,对这些半地堑的进一步分析有利于厘清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及促进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
根据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储层沉积特点及目标区三维地震资料条件,利用AVO叠前反演技术对目标区进行了烃类检测,钻前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结果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珠二坳陷湖相烃源岩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珠二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其主体位于南海现今陆架坡折带以外的深水陆坡区.通过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和典型地震相的综合分析,认为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珠二坳陷具有形成大型湖泊和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烃源岩的地质条件.从形成与演化历史、沉积环境和地震相特征来看,珠二坳陷与珠一坳陷存在可对比性,其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近几年白云凹陷周边实钻资料也证实了恩平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因此,白云深水区有着大油气区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凹陷之上。对盆地内近60口探井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表明,该地层段存在6期三级海平面变化,并与全球三级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周期性海平面下降、古珠江大河充足的沉积物供应和白云凹陷长期热沉降作用所形成并保持的陆坡深水条件是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沉积系统与大西洋两岸勘探热点地区的深水沉积系统有许多共同点,如都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长期的热沉降和大型古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白云凹陷北坡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也证实了白云凹陷下第三系巨厚湖相烃源岩的资源潜力。垂向叠置在烃源岩之上的多期深水扇必将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发生于13.8Ma前的强烈海退使得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了大型的海底峡谷-断裂坡折型深水扇,浊流沿海底峡谷将碎屑物向凹陷内搬运,在海底峡谷内充填形成浊积水道砂体.在断裂坡折带之下快速卸载形成前积砂体。根据深水扇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发现,沿着古水流方向,深水扇自断裂坡折带附近向白云凹陷呈进积充填;在垂直古水流方向上,深水扇砂体呈丘状充填。以分隔深水扇的底积层作为等时面,可将荔湾深水扇划分为3期相互叠置的朵叶体,通过地震属性分析等储集层预测手段.预测了各期砂体的分布;扇体发育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粗碎屑首先在坡折带下降盘附近卸载,细粒的泥质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方式被带到侧缘或更远的下扇区沉积下来.因此,朵叶体的主体部位富砂,两翼及前缘末鞘一带富泥。圈8参9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保军  申俊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2007,28(2):49-56,61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形几何法求得的断裂分维值是断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特征的综合体现,用其可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断裂的分维值越高,断裂连通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油气藏的形成。依据白云凹陷断裂性质及平面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断裂区域,并对所求得的各断裂区域T3及T5两个层面分维值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白云凹陷断裂体系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西南控洼断裂区域(Ⅳ区域)在T3及T5两个层面的断裂分维值均最大,断裂构造发育,推测极有可能成为白云凹陷一个新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