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林夏  陈春玉 《鱼雷技术》1999,7(1):10-11,32
当今鱼雷技术发展迅速,考虑未来海战的实际需求,结合我国鱼雷武器的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鱼雷武器系统-远程多体鱼雷系统的设想,以提高我海军水下武器的威慑力及大战区范围内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
反鱼雷武器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鱼雷技术的发展,反鱼雷逐渐成为现代海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在提交鱼雷探测设备的同时,相继开发了一系列鱼雷对抗器材。本文介绍了世界反鱼雷武器的种类以及主要海军国家反鱼雷武器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反鱼雷武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反鱼雷武器需解决的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鱼雷作为重要的防御武器,其作战能力必须与潜艇的发展、潜艇相应探测手段的改进以及鱼雷使用方法和对抗措施相适应。这个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作战本艇,也适用于作战本艇对作为武器系统一部分的鱼雷的要求。本文就鱼雷动力装置和“潜艇鱼雷”方案设计两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鱼雷自导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鱼雷是水下导弹,是海军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用于反潜攻舰的主要武器,是高新技术的综合体。自导技术是现代鱼雷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现代鱼雷自导系统的功能、工作环境和自导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鱼雷技术》2007,15(1):61-62
综述·评论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及其在水下战装备上的应用/钱东、崔立、肖昌美/1-1潜艇热尾流研究进展/于杰、黄韦艮/1-8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仿真技术展望/赵宽明、孙开锋、符艳军、刘小红/1-14从MK48系列新型鱼雷看美海军的研发方针和策略/钱东、崔立/2-1鱼雷及其发射装置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吴始栋、王岳、程德彬、王永朝/2-7水下武器探测和信息处理的综合化与平台多样化/王明洲、杨芸/3-1美国MK48鱼雷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吴晓海/3-7对装备论证中有关问题的认识/钱东/4-1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关键技术综述/孙碧娇、何静/4-7燃气涡轮机在鱼…  相似文献   

6.
噪声对鱼雷性能的影响及降噪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大伟 《鱼雷技术》2003,11(4):26-28
针对水下噪声的主要来源,分析了噪声对鱼雷性能的影响,对各种降噪技术进行了讨论,同时介绍了一些国外鱼雷武器在降噪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鱼雷武器作战使用的战术要求和线导鱼雷导引控制的技术条件,在分析鱼雷辐射噪声、速度对作战使用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线导鱼雷采用多速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然后,通过仿真计算指出,尽管鱼雷具备多速制,如果导引应用上不能有效地利用鱼雷的速度资源,仍然会对作战应用带来极大限制.据此提出为了真正发挥多速制线导鱼雷的战术效能,发射平台应提供交替使用鱼雷不同速制的导引方法,以便既能够发挥鱼雷高速制速度快、接近目标时间短的优势,又能发挥鱼雷低速时辐射噪声小、利于平台声纳探测的特长.并指出交替使用高低速导引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纤制导鱼雷用光纤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春 《鱼雷》1998,(1):20-25
光纤制导鱼雷是线导鱼雷的升级代产品,它将是未来服役的较有效的水中兵器之一。本文简要概述光纤技术及其在武器上应用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光纤技术在鱼雷上应用存在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
<正>舰艇的防御系统,水面以上主要是反导软硬杀伤系统,在水下则是鱼雷防御系统。鱼雷防御系统由探测、分类和定位系统、鱼雷报警系统以及各种软硬杀伤诱饵装置组成,反鱼雷诱饵是整个鱼雷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反鱼雷装备的研究和设计基本上处  相似文献   

10.
鱼雷防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二战以来先后出现的鱼雷主要防御装备,包括水面舰艇用的防雷网、爆炸式反鱼雷系统、拖曳式声对抗装置和拖曳诱饵AN/SLQ25,潜艇用的机械式噪声发生器、气幕弹、一次性机电式宽带噪声发生器、悬浮式声干扰器和声诱饵以及自航式声诱饵。本文从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AN/WSQ11鱼雷防御系统、下一代水声对抗装置、超空泡射弹武器系统以及水下声能武器六方面展望了未来的鱼雷防御技术,分析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欧洲反鱼雷鱼雷研发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钱东  张起 《鱼雷技术》2006,14(5):1-5,11
介绍了德国研发中的“梭鱼”轻型超空泡反鱼雷鱼雷以及法国提出的重型反鱼雷鱼雷的总体概念、技术特点和部分试验结果,分析了它们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梭鱼”鱼雷采用开式超空泡,头部锥形空化器、控制舵和自导头集成为一体,在已进行的单项试验中,速度达到240kn,可进行机动,自导发现重型鱼雷距离大于200m。仿真结果表明,“梭鱼”鱼雷可为舰艇提供效果显著的近程拦截能力。法国DCN公司基于增加战斗部威力的目的,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重型反鱼雷鱼雷上。设计了3种威胁想定:反潜机在0.5—3km距离内空投轻型鱼雷,水面舰艇在3—6km距离内发射轻型鱼雷,潜艇在4—10km距离内发射重型线导鱼雷,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DCN通过仿真所得出的不同报警距离的拦截成功率、鱼雷空间交汇时间概率分布、最小交汇距离概率分布以及拦截距离概率分布等仿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鱼雷电子组件环境应力筛选效能,分析和总结了鱼雷电子组件环境应力筛选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效率低、周期长、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了多轴向筛选、提高产品内部温度变化率、筛选条件标准化等优化方法,对提升鱼雷质量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鱼雷鱼雷战斗部对来袭鱼雷爆炸毁伤效应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锐  鲁忠宝  王明洲 《鱼雷技术》2012,20(5):375-379
为了获得反鱼雷鱼雷(ATT)战斗部水中爆炸对来袭鱼雷的毁伤效应,以ANSYS 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对ATT攻击对象(来袭鱼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建模,并采用流固耦合算法针对ATT战斗部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下对来袭鱼雷的爆炸毁伤效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ATT战斗部的毁伤半径、来袭鱼雷的毁伤判据以及ATT对来袭鱼雷的毁伤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水中爆炸作用下,来袭鱼雷燃料舱段壳体较其他部分壳体更易发生变形或破裂.该研究可为鱼雷的毁伤效应评定及ATT战斗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BTT的反鱼雷鱼雷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璇  周徐昌  潘逊 《兵工自动化》2010,29(10):79-81
针对传统的采用侧滑转弯(Skid-to-Turn,STT)控制技术的缺点,对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反鱼雷鱼雷(Anti-Torpedo Torpedo,ATT)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基于BTT的鱼雷控制方法以及BTT控制技术相对于STT技术在鱼雷控制方面的优点。然后,对BTT控制技术在ATT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BTT控制技术在未来的ATT应用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BTT鱼雷较传统STT鱼雷而言,在提高鱼雷机动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BTT鱼雷在工程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潜艇鱼雷发射装置"卡管"事故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管”是鱼雷攻击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为恶劣的事故,本文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试验数据和训练数据有限,传统的故障树分析难以对“卡管”事故原因及出现概率做出准确评价。本文通过采用模糊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该系统的模糊故障树,对事故概率及原因进行了定量及定性分析,为部队装备管理、人员管理和维修决策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遗传算法在自航式鱼雷发射管长度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航式鱼雷发射管长度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常规优化算法难以找到全局最优解,为此,本文选择遗传算法进行自航管长度优化研究。根据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达式(5),对不等式约束的处理和遗传算法五要素的确定进行了讨论,并采用内弹道模型(式(13)-式(18))求解鱼雷出管速度,从而使遗传算法得以实现。以鱼雷自航发射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进化结果(表1)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自航管的长度优化是有效的,可为后续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红  何辰  陈春玉 《鱼雷技术》2007,15(4):6-10
舰船航行时在尾部形成一条含有大量气泡的尾流,成为舰船的目标特征之一。尾流自导鱼雷利用舰船尾流进行目标检测,对舰船构成很大威胁。目前对尾流自导鱼雷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发展水面舰艇反尾流自导鱼雷防御技术迫在眉睫。该文基于尾流特征及尾流自导鱼雷工作原理,介绍了用于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气幕弹、磁尾流、拖网、深水炸弹和反鱼雷鱼雷等几种软杀伤和硬杀伤方法以及隐身技术和机动规避等非杀伤方法,总结了舰船对抗鱼雷攻击的3个关键环节包括高性能鱼雷报警系统、快速反应的水声对抗系统和多功能的水声对抗设施,旨在为有效防御尾流自导鱼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钱东  崔立 《鱼雷技术》2007,15(2):1-7
描述了英国开发的开放系统方法在鱼雷上的应用项目“先进数字信号处理自导头”,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分别由英国和美国开发的开放式声纳系统项目“声纳COTS技术快速插入”和“声学快速COTS插入”的情况,对鱼雷和无人水下航行体(UUV)开放系统设计中的平台独立性、功能模块化、通用功能软件工具、数据独立性、构件技术应用、模块化与一体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独立于平台的软件是必需的,数据应作为独立构件;应在行业内采用通用软件工具;应对功能模块化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在开放性和管理效率之间取得平衡;一体化的核心是信息综合和运用层次上的一体化,一体化设计不应影响关键子系统和功能构件在物理层面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赵伟  郝保安  杨向锋  肖霖 《鱼雷技术》2012,20(3):180-186
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噪声级的不断提高,目标隐身性能以及水声对抗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鱼雷被动目标检测方式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被动目标检测的抗干扰问题,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盲信号处理方法,利用目标信号与干扰相互统计独立的原理,将目标与干扰盲分离,从而实现在强干扰条件下的被动抗干扰目标检测;在生成目标辐射噪声与模拟辐射噪声、冲击以及扫频干扰信号后,建立了多重干扰条件下的含噪信号混合模型,然后采用4种复盲分离算法进行了被动目标盲分离抗干扰仿真试验,并作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盲分离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多种干扰的分离,提高了目标信号的信干比(SIR),从而改善了被动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