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为解决软基地基沉降造成公路受到破坏的问题,人们研究出了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其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公路软基处理中控制标准,也对该技术具体方案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进行相关的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黄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软基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考虑差异沉降、工后沉降和路基稳定等因素,选用粉喷桩的处理方法处理软基。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在高等级公路中,加宽工程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本文分析了高等级公路加宽的必要性,以及在加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如某一段的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拼接的技术和方法;土工格栅在防止新老路基相对沉降过大中的应用等,供加宽改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软基硬壳层对路基工程的作用和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的软基硬壳层情况,分析软土地基硬壳层的划分标准和不同成因的硬壳层工程性质,讨论软基硬壳层的作用机理、软基硬壳层对路基沉降和稳定的作用以及软基硬壳层作用在土压力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室处理高速公路拓宽结合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土工格室处理高速公路拓宽结合部的效果,使加宽部分路堤和既有道路更为紧密地衔接形成整体,减少新老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应用有限元分析土工格室铺于新老路基结合处不同层位时路基顶面各关键点的侧向位移、竖向沉降和最大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土工格室的铺设可以减少路基的侧向位移和差异沉降,且铺于基底和基顶时效果最好,可以提高路基整体刚度和地基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极易变形,为保证软土路段能满足公路的使用要求,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公路软土路基的特征分析及其危害,介绍了公路软基的常见处理方法,并结合某一级公路软土路基处理实例分析,说明如何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类型。采取不同类型软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 D1 地块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工程地基沉降和稳定性要求,选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对该软基进行处理. 通过制定现场监测元件布设方案,进行动态监测加固地基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使沉降变化规律很好地运用于施工控制. 再结合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加固深厚软土的变形规律及加固效果,对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加固深厚软土的相关参数进行研究,从而为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D1地块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工程地基沉降和稳定性要求,选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对该软基进行处理.通过制定现场监测元件布设方案,进行动态监测加固地基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使沉降变化规律很好地运用于施工控制.再结合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加固深厚软土的变形规律及加固效果,对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加固深厚软土的相关参数进行研究,从而为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影响软基沉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能有效解决填筑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是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的关键.本文依据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计算对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影响路基沉降变形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为解决路基沉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湖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针对湖区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采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研究,并与多组短桩、长桩及多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对路基沉降量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240kPa,大于设计值的127kPa;路基工后最大沉降量约1.31cm,说明处治效果良好,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湖区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粉体喷射桩加固公路软土路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粉体喷射桩是加固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土等软土公路路基、桥头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邯郸地区公路路基、桥头中粉体喷射桩复合地的承载与变形特性,分析了粉体喷射桩-土复合地基中的桩-土应力分担比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影响因素和取值方法,为粉喷桩复合地基在本地区公路路基、桥头工程中的科学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高速公路路基最终沉降量,首先依据影响软土路基沉降的因素选取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最终沉降量模型.结合成都一南充高速公路沉降实测资料及其它文献中大量路基沉降资料,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其各自最终沉降量.通过检验样本验证,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并对BP神经网络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采用AD I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土工格栅处理武黄高速公路武汉市三环线共线段拓宽路堤变形和应力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对土工格栅处理拓宽路堤不均匀变形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减小路堤不均匀竖向附加变形、侧向位移以及基底不均匀附加应力有显著效果,为拓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检验仿真效果,拟进行工后路堤变形跟踪观测,对不同高路堤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利用实际观测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为该仿真成果推广应用积累经验,并作进一步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赤承高速公路工程拓宽路段结合部整体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适合于高速公路拓宽路段工程处治技术,有效地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增强加宽路堤的整体稳定性,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今后的公路工程拓宽路段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加宽高速公路的技术关键是保障新老路堤协同工作.为了认识加宽高速公路新老路堤的变形规律,根据某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认为加宽部分荷栽会引起老路地基的附加沉降;老路不同位置的附加沉降不同,从而老路路表横坡比明显改变,影响路面服务水平.拼接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对老路基中心而言,呈反盆形分布,在中心点最小,两侧拓宽路基边坡上最大,易导致原路堤、路面的拉裂.加宽后的路堤存在一个水平位移分界面.该平面从路肩处开始大致呈45°斜向下指向路中心.该平面以上水平位移指向路中心,该平面以下水平位移背离路中心.  相似文献   

16.
拓宽路堤不均匀沉降敏感性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分析软件,结合武汉市三环线武黄高速公路共线段拓宽工程,进行拓宽路堤不均匀沉降仿真分析,指出了导致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敏感性因素。首先,通过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分析,证明了加筋层数对不均匀沉降有显著影响,加筋3~4层时发挥的加筋效果性价比最佳。然后,对新建路堤土体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土体剪切模量对新路堤的沉降影响最为敏感。研究成果对路堤加筋处理和公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软土路堤结合工程中,软土的长期变形效应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将使新老路堤间出现不均匀变形,因此对施工过程中路基变形及工后沉降控制是路基拓宽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工程难题。本文将以南京滨江大道拓宽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南京浦口滨江大道K11+500断面,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堆填厚度与不同的填筑速率的条件下不对称拓宽路基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填筑速率越快,工后沉降越大,工后差异沉降也越大,孔隙水压力不易消散,影响土壤固结,要及时打设排水板,加快工程进度。随着填土层厚的增加,相同填筑速率下的填土差异沉降量也在变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评价天然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表征天然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模拟路堤分层填筑过程,获取采用块石压填法处置后的软土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了不同块石换填层厚度、变形模量、不同堆载荷载及填筑时长对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以及工后沉降变形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软土路基的变形特征,能用于复杂路基的工后沉降分析;块石压填层的厚度以及变形模量均对地基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块石压填层的厚度、填筑时长以及堆载均对工后沉降有显著影响,而块石压填层变形模量并不对工后沉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沉降变形问题,特别是国内正在建设高速公路交通网络过程中,路基沉降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结合高速公路路基实际工程情况,采用FLAC 3D软件对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得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从而指导路基施工.  相似文献   

20.
高填方路堤沉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填方路堤具有沉降大,沉降时间长,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等特点.有效地降低路堤沉降,消除路堤沉降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公路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某二级公路的工程实际.对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为预防路堤的沉降变形过大,保证路堤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依据,为以后类似地区的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