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日益增多。论述了梨温高速公路梨园收费站拓宽工程中上朱坞1小桥的拓宽设计,为将来江西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路段的安全性,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水平,以交通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高速公路路段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运行速度、道路纵坡度和车辆间干扰是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路段安全评估模型,确定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等级,为高速公路的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半挂汽车列车在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行驶的安全性,采用TruckSim软件构建车辆动力学仿真系统,选取车轮临界横向附着系数和横向载荷转移比作为车辆横向稳定性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了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的几何线形、车速和车辆总质量对横向稳定性指标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的横向稳定性参数模型,并对半挂汽车列车在雨雪路面的运行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质量48 t的半挂汽车列车以任何速度在结冰路面上行驶都会发生侧滑;在积雪路面上均可保证低速安全运行;在积雨路面上,半挂汽车列车可以保证以90 km/h的车速安全运行.研究成果量化了平曲线几何线形、车速和车辆总质量对半挂汽车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所建立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模型可以为构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引用时空消耗的概念,定义了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广义最大服务交通量,并在分析事故路段时空容量损失的基础上,给出了高速公路事故路段最大服务交通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具有受交通干扰大,且具有高安全风险等特点,施工路段附近通行能力低、车流量大、交通环境差.本文对高速公路施工路段道路基本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以及车辆流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在特殊辖区路段更为如此。文章以成南高速公路特殊辖区(75km~149km)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为样本,统计出该路段事故在时间、空间、形态上的分布特点,并从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事故形成的影响程度入手,分析了高速公路特殊辖区路段事故成因的分布特点,进而提出了保证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路段行程速度提取技术。因为在提取过程中路段划分是高速公路手机浮动车数据提取的基础和前提,首先提出了基于Fisher聚类分析法的手机浮动车高速公路路段长度划分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平均行程速度参数提取模型,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并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对高速公路手机浮动车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交通数据采集时有很好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台金高速公路东段工程部分位于软基路段,具有地基承载力低、路基填筑高度大等特点.根据路基填筑过程中路基深层水平位移长期观测结果,总结了塑料排水板、粒料桩、高压旋喷桩和预制管桩四种软基处理方式路基深层水平位移的发展规律,为浙江省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道路在建成之前很难进行有效的安全保障设施设计,依托于在建西汉高速公路秦岭北麓路段施工图和现场勘查资料,采用驾驶人速度控制模式模拟计算系统软件预测研究路段的运行车速,同时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从而发现西汉高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设计出包括主动控速设施和配套标志的西汉高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方案.然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进行虚拟建模,并应用于虚拟的高速公路模型中,通过虚拟试验来评价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将设计方案应用于道路建设中来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四角田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大保高速公路四角田隧道地处峡谷地带,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地表水丰富.结合四角田隧道的工程实况,利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运用有限元法对该隧道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分析,以评价其整体稳定性.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指出了隧道的相对危险区域,确定了实地重点监测的范围,同时对同类工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交通量的迅速增长,高速公路面临着扩建加宽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软土地的地基,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更需要考虑路基的沉降差以及路基的整体稳定.先对软基处理技术和拓宽理论进行相关的概述,再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扩建加宽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最后再从已建老路基沉降的观测、新路基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以及提高路基整体性与抗裂能力等几方面来对软基上路基拓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希望对我国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技术的建设能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宽高速公路的技术关键是保障新老路堤协同工作.为了认识加宽高速公路新老路堤的变形规律,根据某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认为加宽部分荷栽会引起老路地基的附加沉降;老路不同位置的附加沉降不同,从而老路路表横坡比明显改变,影响路面服务水平.拼接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对老路基中心而言,呈反盆形分布,在中心点最小,两侧拓宽路基边坡上最大,易导致原路堤、路面的拉裂.加宽后的路堤存在一个水平位移分界面.该平面从路肩处开始大致呈45°斜向下指向路中心.该平面以上水平位移指向路中心,该平面以下水平位移背离路中心.  相似文献   

13.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采用整体式路基单侧加宽方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了"上联下不联"的拼宽方式.针对旧桥中央分隔带的T梁连接,通过方案比较,采用切割旧梁翼缘,现浇连接的方案,并对现浇横梁采取了构造措施来加强连接.此方法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公路路桥(涵)过渡段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分析和提出公路路桥(涵)过渡段结构设计应注意保证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加强桥台软土地基处治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桥台与桥头路堤的稳定与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宽道路施工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某公路改建工程,提出在加宽路段使用新技术———强夯法施工.为达到提高加宽部分填土路基承载力、减少新老路面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寻求适宜的施工参数及施工工艺.强夯在该工程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果,验证了强夯运用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拓宽强夯法的应用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为此新技术在公路工程中推广应用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采用AD I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土工格栅处理武黄高速公路武汉市三环线共线段拓宽路堤变形和应力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对土工格栅处理拓宽路堤不均匀变形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减小路堤不均匀竖向附加变形、侧向位移以及基底不均匀附加应力有显著效果,为拓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检验仿真效果,拟进行工后路堤变形跟踪观测,对不同高路堤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利用实际观测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为该仿真成果推广应用积累经验,并作进一步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固结变形时间长、强度低。在其上修筑的路基常产生较大的沉降,且常因地基的强度不足导致各种工程病害。介绍了软土路基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原则,并结合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LM11标段内的监测结果对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该研究对软土路基的施工、设计及其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探讨了道路超高和加宽计算.对于道路超高设置,指出应根据横向力系数、道路纵坡、曲线所处位置等几方面的要求合理选定超高值,并通过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说明了其与回旋线、加宽过渡段的关系.介绍了单车道加宽、内外车道加宽值、多车道加宽值等计算方法,对如何进行加宽过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公路边坡灾害的易损性评价,以云南省文山至天保二级公路(以下简称“文天线”)为例,从公路所承担的功能角度出发,选择经济密度、道路修复时间、公路绕行能力3个因素建立公路边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在ArcGIS中实现各指标的定量化,通过指标叠加计算对公路边坡灾害的易损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路段的易损性等级进行划分和讨论,同时提出降低边坡灾害易损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文天线各路段易损性为0.07~1.00,全长有30.75%属于极高或高易损性等级;全长有3.96%的路段为极高易损性,这主要因为其绕行的公路长度与绕过的文天线公路长度的比值很大,如要降低这一路段边坡灾害的易损性,可以考虑在今后路网的建设中减少这一路段的绕行公路长度;虽然距离文天线起点最近的路段经济密度最大,但由于其修复时间最短,而且路网密集,绕行的公路长度较小,因此其易损性为中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等级公路桥(涵)过渡段结构的施工实际,分析保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通过加强路桥过渡段结构的变形控制施工、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台背路堤填筑前的排水施工、加强软基路堤沉降监测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减少因施工方面的原因而加重桥头跳车的现象,对高等级公路桥(涵)过渡段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