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综合考虑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步行距离、等待时间等公交出行因素的广义时间计算方法,给出了基于广义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公交出行效用函数,构建了考虑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巢式Logit公交线路选择模型。以广州为例,给出了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模型计算结果和二次调查数据的比较表明文中的方法可准确计算公交乘客对出行方式和线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弹性需求下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接运公交需求随着接运公交网络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弹性需求下的接运公交网络设计问题。在具体描述此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设计流程。引入Logit模型分析乘客对接运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以接运公交乘客量最大化、乘客成本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选用遗传算法求解。算例对可用车队大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应同时优化接运公交线路和时刻表,并根据实际需求考虑可用车队大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接运公交网络更好地为轨道交通车站集散客流服务,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接运公交网络的优化方法.考虑接运公交网络服务的需求量与接运公交供给密切相关、接运公交发车时刻与轨道交通车辆到站时刻构成有序衔接,以接运公交服务的乘客量最大化、接运乘客平均成本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接运公交网络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求解模型,设计了利用产生式方法获得Pareto解集的遗传-变邻域搜索算法.将设计的遗传-变邻域搜索算法与遗传算法、精确算法分别进行比较,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是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完善的轨道交通票价可以提高居民出行质量、优化客运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文章采用MNL模型描述不同公交方式的分担率,建立各公交方式的收益函数, 引入动态博弈的方法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票价博弈模型,并求出相应的均衡解,最后以广东东莞市轨道交通票价的定价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平为2的Nested Logit模型建立离散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分担率.考虑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因素,建立各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平均票价计算方法.最后给出重庆规划轨道交通l、2、3、6号线票价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的最优布设方案,兼顾乘客和公交运营企业的利益,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算法以乘客延误最小化和公交线路行驶时间最短为基础,给出了接运公交线路的具体生成示例。以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和刘家窑站的接运公交线路布设方案为例进行分析,将生成方案与遗传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启发式算法比遗传算法更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据互补的方法,融合智能卡数据和公交车GPS轨迹数据,获取了公交和地铁乘客在地铁新线路开通前后的乘客个体出行信息。利用居民空间行为指标——“出行质心”对地铁乘客的公交出行质心定位,并分析了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对乘客地铁站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86.15%的乘客选择距离他们公交出行质心更近的地铁站点,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是影响乘客出行站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发现,建立Logit模型对乘客是否会选择新地铁站点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3.87%、 84.23%、83.66%和84.09%,预测结果表现良好。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计划新建的地铁站点对邻近既有站点的影响,有助于地铁营运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公交票价比对公交结构的影响及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的建设规模,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分配客流,研究了公交票价对公交结构的影响.通过在北京市进行交通方式选择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出行目的对于出行方式选择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对变量分类合并的基础上确定代入模型的变量,并结合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建立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给出了出行费用和交通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为利用票价政策调节公共交通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公交运营中时刻表设定与车辆调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车辆调度中引入区域调度模式,研究接运公交中时刻表与区域车辆调度的综合优化。首先,分析了区域调度模式应用在接运公交中的优势。然后,以乘客成本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分别给出了区域调度模式下的区域模型与单线调度模式下的单线模型。设计了求解区域模型的启发式算法,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为更加准确的描述接运轨道站点的公交网络内通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以典型通勤OD、固定乘客总需求下,接运轨道交通站点的各公交线路客流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早高峰通勤出行为例,考虑不同出发时刻的乘客实际到站时刻与车辆到达时刻间的关系,对乘客在接运公交线路站点的候车排队过程进行较为细致的定量描述,改进了既有出行广义费用中对站点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Logit-SUE的公交线路配流模型,并通过算例与既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中时间步长■及乘客对路径阻抗感知系数θ对配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中■的取值变化不会引发配流结果较大程度的改变.■越小,对候车时间的计算越贴近现实情况,当■增大到乘客可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全部出发时,配流结果与既有文献一致.同时,模型中,当θ较小时,乘客对路径阻抗的感知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配流结果随机性较强;θ越大,乘客对阻抗的感知越贴近现实,实际阻抗越小的线路选择概率则越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基于有效路径的双目标模型来解决接运线路设计问题。首先,运用复杂网络介数概念,在考虑城市拥堵的基础上定义有效路径作为接运线路设计的基础;以乘客出行时耗最小和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同时考虑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线路运能等约束设计接运线路模型;借鉴"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思想,设计模型的具体求解步骤;最后,以长春市轻轨4号线作为接运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该模型所设计的接运线路更能体现居民出行路径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背景下,福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取得了快速地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及特征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轨道交通走廊内常规公交客流特征的分析,讨论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对地面常规公交的影响。综合考虑居民出行的影响因素,构建巢式Logit模型,采用RP/SP调查法获取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目标与优化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资源,适应城市高密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公共交通分担能力和解决轨道交通与交通出行起讫点之间的公共交通接驳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轨道与公交的接驳公交网络优化模型.模型主要考虑不同接驳站点在不同时间对轨道交通和交通出行起讫点之间的接驳需求建立多目标模型.分析选用粒子群算法对所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比较了在轨道接驳需求下多种车队规模的调度线路、时刻安排状况,得到轨道线路邻近区域内接驳网络的优化调度,当车队规模在定值时即可满足接驳轨道交通的换乘需求,优化调度使得平均满载率显著下降,另外,验证了接驳公交网络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调度可有效降低营运消耗.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计划调度协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系统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并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建立了非协调计划调度模型和计划调度协调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求解步骤。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计划调度协调实施前后换乘网络的运营效果。结果表明,实行运营协调控制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使出行乘客和运营企业都获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公交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下,运用主轨道有效影响因子对研究区域进行梯度分级;提出了基于路段客流、广义票价费用、服务时间及环境费用的四维有效因子,并构建基于供需平衡与乘客出行有效费用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考虑约束条件遗传算法对上层模型进行求解,并用该模型及其算法对基于地铁1、2号线的成都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考虑轨道交通接运公交发车间隔及票价的乘客需求弹性,对接运公交系统的成本及收入进行分析,建立了以最大系统总收益值为目标函数、轨道客运量份额为主要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探讨了它的求解方法。算例结果和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优化模型在约束条件内存在局部最优解,系统总收益值随着平均单个乘客等待时间和票价的增加以不同的速度减少,乘客对票价增减的敏感性比对发车间隔增减的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巢式Logit模型,分析不同出行距离时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票价变动对整个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票价优惠策略,即短距离出行时常规公交票价优惠更多、长距离出行时轨道交通票价优惠更多。最后,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数据对公共交通方式的分担比例和补贴增加额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该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客流方向不均衡导致的城市轨道交通潮汐线路运输资源浪费问题,提出在早高峰向午平峰过渡及午平峰向晚高峰过渡时段,利用线路既有停车线存车的不成对开行方法,综合考虑运营企业与出行乘客利益,以不成对开行方案相较成对开行方案所节约的企业运营成本最大和增加的乘客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结合线路客流条件与既有停车线配置条件设置相关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不成对开行方案编制模型.通过算例验证模型有效性,并分析不成对方案对企业运营成本、乘客出行及线路供需匹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线路既有停车线开行不成对方案,可节约企业运营成本0.82~2.16万元/d,即300~788万元/a,改善大客流方向后半区段及小客流方向区段的供需匹配度,输送能力利用率平均可提升3.15%~5.20%;不成对方案虽然会增加乘客总出行成本,但对大部分乘客的轨道交通出行时间并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平均出行时间最多仅增加16 s,出行体验可能变差的最大乘客数量仅占早时段客流量的3.39%,平均出行时间增加3 min.可见,利用线路既有停车线开行不成对方案能有效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线路供需匹配度,且对乘客出行影响较小.研究成果为运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一~三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为例,从轨道交通客流吸引范围特性、站点交通功能等级划分以及站点交通衔接规划等方面,系统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小汽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分析了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考虑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异质性,构建了基于随机参数Logit的中小城市居民出行选择模型,引入了对交通工具舒适性要求等心理潜变量因素,并采用反映潜变量与指标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标定了参数。结果表明,由结构方程标定潜变量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预测准确率均高于95%,说明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参数标定效果,构建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效用函数中,行车时间的系数为随机参数,与出行者的个人特征变量、出行特征变量和心理潜变量有关。其中,到公交站台的步行时间对出行效用的影响程度最大,每增加1单位,时间价值减少48元。此外,不同出行方式对行车时间的边际效用不同,超过45 min后,公交车的边际效用由增转减。可见,考虑个体心理潜变量等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能够刻画中小城市居民实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且对出行特征机理的解释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