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作为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关于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机器人的重要课程。在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教学中,建立教学案例,结合实际的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深入工程问题,科教融合,将有助于《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机器人专业知识[1]。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机器人技术》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笔者根据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编译原理"课程的特点,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算法和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为指导,将课堂PBL教学法、实践PBL教学法、PBL模式教学考核方法应用于"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并讲述通过该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型软件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改革优化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机器人感知与学习”课程教学,本文从电气电子类学科特点出发,以项目制教学为中心重塑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本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基于倒立摆实验平台设计PBL教学案例,探讨了开展PBL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教学实践表明,PBL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实现分工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15年开始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目前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301个,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机器人工程专业在专业内涵、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模糊之处,本文结合东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机器人学课程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梳理,给出了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机器人学课程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高校智能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学定位不明确、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从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交互性和探究性强的教学特点入手,以多类型移动智能机器人平台为对象,围绕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运动控制与作业系统的仿真与工程验证,构建以电子电路设计—控制软件—离线与系统仿真-项目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框架,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从认知型教学到应用型教学,再到研究型教学的贯通式和项目导向式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PBL在“基本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结果.实践表明,电路PBL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电路PBL教学中,授课教师对电路PBL教学方法的把握和理解、如何将电路PBL教学有机地融入现有教学模式之中、电路PBL教学中问题和选题的收集与挖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电路PBL教学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PBL课程的教学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电气工程系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特点,对PBL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简要阐述,发掘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对我校电气工程本科教学中如何引入PBL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详细介绍了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阐述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自动化实践初步”专业实践基础课程建设为案例,探索高校新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该课程以实验教学项目为主线,参照对应产品谱系,采用典型产品案例教学,典型产品实际制作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企业的产品谱系及发展过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课程教学目标、关联度和考核方式进行了细化,让学生掌握自动化初级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趋向,整合利用微信社交媒体功能,提出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微信课堂教学模式,让教与学的交互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互动,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论述微信能有效促进高校信息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良性互动,打造信息工程专业特色,顺应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将专业课堂改革与创新导向深处。  相似文献   

12.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理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气工程基础"是电气学科大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承接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围绕"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在学科大类中的专业定位,本文从教学理念的层面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课程组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电工学”课程的PBL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本文详细论述了在"电工学"课程中进行PBL模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与过程,并结合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了发挥PBL教学模式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框架.笔者还对PBL模式与国内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比较,就如何使PBL模式适应中国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随机过程”这种带有明显数学特征的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德育元素,存在两大障碍:一是要理清新工科建设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关联性,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考评机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程与专业的特点,本文建立了新工科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关联模型,并由此提出了“随机过程”的课程思政模式,制定了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考评机制。目前的实践效果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文章构建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体系。在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智能化元素渗透和融入以及产业化实施模式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强化理论、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高度融合。搭建多角度、多方位的实践平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实现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环境下“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面向消防专业设置“电工学”课程,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与消防救援相关的电工学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分析我校学员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应急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挖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思政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课程体系的现状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其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这项改革是为了体现经典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构造核心知识体系和强调工程实践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整合了我系相关电子电路类课程,着重梳理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工程环境下的学习,引导行业参与专业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自身的特点和我院实习教学经验,分析了传统实习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对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详细阐述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新模式的特点及实施过程。实践应用表明,新的实习教学模式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应用型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详细阐述了自动化专业基于系统理念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递进式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归纳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实践证明,通过对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