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祝子坪  马海乐 《食用菌》2007,29(5):13-15
采用紫外线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经过初筛、复筛,得到10株变异株。选生长速度最快的5株进行瓶发酵,发酵产量均有所提高,产量最高的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20.78%。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变异株的生长速度仍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桑黄菌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桑黄菌菌株选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层发酵灰树花菌株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灰树花Gr98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纯化、驯等方法,以斜面生长速度和液全摇瓶发酵产多糖总量为监测指标,筛选出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灰树花菌株-GrUv04,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体丰满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长力强,生物量达1.97%,发酵多糖总量达216mg/100mL,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29.1%和75.6%。  相似文献   

3.
以2株茶薪菇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其多糖深层发酵的培养特征及发酵的控制条件。结果表明:茶薪菇多糖发酵罐深层培养以26℃,pH 6.5,150~250r/min搅拌,0.03~0.05MPa罐压,0.2~0.4m3/h通风,发酵96h较适宜;菌丝胞内多糖达937~1 080mg/g。2个菌株罐批培养多糖高峰期与摇瓶一致,但产量略高,较固体栽培子实体多糖高1.3~1.5倍,时间缩短12倍。比较发现,菌株U27厚垣孢子数量较多,液体培养效果较好,摇瓶种子菌球小而齐,直径1.0~2.0mm,密度(1.5~2.5)×103个/mL,液体深层发酵的菌丝多糖达1 080mg/g,为子实体多糖的1.5倍,是1株良好的多糖深层发酵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4.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和液体摇瓶培养,对收集的四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灰3和灰4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丝长速快、长势致密;灰3在液体摇瓶培养时菌球密度高、菌球直径小、菌丝生物量多、粗多糖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采用制霉菌素抗性筛选,选育赤霉素高产突变株.在磁力搅拌下,菌悬液先后经过浓度为3.0 mg/mL亚硝基胍30 min和紫外线(30 W,20 cm距离)45 s诱变,得到抗制霉菌素的赤霉菌突变株.进一步摇瓶复筛,获得赤霉素高产菌株,其中菌株ZNL-1产赤霉素效价达到2 170 μg/mL,较之诱变前发酵效价平均提高了16.7%.经10次斜面传代,菌株ZNL-1产素水平稳定,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表明,赤霉菌抗制霉菌素的抗性与赤霉素高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多糖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胞外多糖为指标,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对白灵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CaCl20.2%;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桑黄菌株SH009,在确定诱变剂量效应曲线的基础上选择了1.5×1015 ions/cm2氮离子的诱变处理剂量.经过对诱变原生质体单个再生菌落的筛选,得到8株变异株,选取生长速度较快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培养,这5个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均比出发菌株有所提高,其中P4的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7.76%和73.24%.5个诱变菌株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的生长速度均保持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桑黄菌株是一种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灰树花栽培与加工需求,提供特定优良灰树花菌株,本试验将收集的13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摇瓶发酵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子实体间、菌丝体间胞内多糖和粗蛋白含量,筛选出G5、G6菌株胞内多糖含量高,G5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胞内多糖,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胞内多糖;G6、G7菌株粗蛋白含量高,G7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粗蛋白,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粗蛋白。  相似文献   

9.
蜜环菌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各种发酵条件对蜜环菌液体发酵中菌丝生长的影响 ,确定了蜜环菌最适摇瓶培养条件 ,同时对乙醇的增菌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表明 φ =1 0 %~1 2 %的乙醇溶液对蜜环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增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系列灵芝(Ganoderma sp.)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G.japoncium),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1.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12.
液体发酵蜜环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菌体多糖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巍  李元瑞  袁静 《食用菌》2001,23(2):5-7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浓度,对蜜环菌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得到该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该菌株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取蜜环菌菌体多糖,发现液体发酵菌体的多糖含量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蜜环菌菌素。  相似文献   

13.
对从不同地区引进多株云芝菌株,进行云芝液体发酵试验,筛选出云芝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运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出云芝液体发酵高产云芝多糖的新菌株。对新菌株最佳培养基及液体发酵参数的研究与优化使其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产量高于高产出发菌株50%,液体发酵量菌丝体多糖达到了2.26 g/L。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红  李莉 《食用菌》2006,28(5):18-19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实验证明所得诱变株为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菌丝收率的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培养实验从 2 2个广泛栽培的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了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 ,并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株深层发酵所需的营养因子及非营养因子条件 ,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时间等。研究发现G7的最佳培养条件及目标产物不同 ,所需的培养时间也不同。G7在对数期内大量形成胞内多糖 ,在 6 0h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 5 33mg/mL培养液  相似文献   

16.
七株贵州蜜环菌胞内多糖得率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株贵州蜜环菌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得率、DNS法测定蜜环菌发酵液中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丁香醛连氮测定发酵液中漆酶活性,研究了不同蜜环菌在发酵过程中漆酶等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菌丝胞内多糖提取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多糖得率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均是先升后降;各酶在不同菌株间达到最大酶活的时间、最大酶活性值存在明显差异;优良菌株DJ1第4天就能结束发酵,达到最大酶活时间最短、持续时间长。蜜环菌液体发酵时最早分泌的是CMC酶、漆酶,然后是木聚糖酶,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的发酵研究及应用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筛选菌株的发酵曲线表明,培养48 ̄96小时为其增殖生长期,菌龄试验表明89小时摇瓶菌种活力优于113和137小时者;发酵罐中试培养中,64小时生物量达33.7g/ml(鲜重);醪液作为液体菌种,产量及菇形正常,发菌期缩短1/3且现蕾期较早,从醪液中提取营养浓缩液及粗多糖粉。浓缩液含氨基酸555.38/10ml,多糖6.0mg/ml,可溶性固形物≥13%,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无毒,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法选育灰树花多糖高产新菌株,经过大量的诱变筛选试验,获得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其液体摇甁发酵试验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15 g/100 m L和0.78 g/L,在同样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2%和37.5%,且遗传性状稳定,有望作为优良菌种应用于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灰树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9.
N~+离子束诱变杏鲍菇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出发菌株Xck和经过N~+离子束诱变后筛选得到的耐高温菌株X072进行发酵试验,其优化的液体培养条件为:出发菌株Xck装液量100 ml/250 ml,初始pH值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240h;耐高温菌株X072装液量100ml/250 ml,初始pH值5~7,培养温度30℃,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192 h。  相似文献   

20.
木耳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不同检测方法对木耳属中的三个种的 2 7个菌株的产过氧化物酶、漆酶能力的检测 ,筛选得到一漆酶高产菌株毛木耳 (Auriculariapolytricha)AP4。并且对AP4的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摇瓶实验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的成分为 :碳源羧甲基纤维素(CMC) 5g/L ,氮源NH4NO3 L -天冬酰胺 (L -As paragine) 2 4mmol/L ,培养基的初始pH4 0 ,培养温度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