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不同杀菌剂对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子囊盘的杀灭效果,采取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对7种常用杀菌剂的药效以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供试7种杀菌剂均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并对子囊盘有显著的杀灭效果,田间防效均达到70%以上;不同外部条件对菌核萌发、子囊盘数量及其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潮湿状态下菌核萌发率达到64.4%,干燥状态下能够存活但不能萌发,水淹状态下菌核死亡率达到90%以上,在药剂处理条件下虽能存活但萌发率较低;杀菌剂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埋土深度大于7cm很少萌发子囊盘,小于4cm能够较好萌发;使用杀菌剂土表喷雾处理能显著抑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其抑制率达到66.7%以上,但随埋土深度增加对菌核萌发抑制率明显降低。说明多菌灵、百菌清、菌核净及甲基托布津均可作为今后抑制油菜菌核萌发及杀灭子囊盘的较理想药剂,同时采取稻-油轮作、播栽前土壤深翻或土表药剂处理,能显著降低田间菌源量,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内生细菌EDR2菌株的分类地位以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皿内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株EDR2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并结合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内生细菌EDR2菌株能够有效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并可导致菌丝出现畸形、细胞质外渗,同时其还对病菌的菌核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培养原液的抑制率可达到96.6%。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EDR2的培养原液和无菌培养滤液对苗期油菜菌核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都在80%以上;菌株EDR2的喷施时间可影响其防治效果,其中以接种病菌前1d喷施防治效果最好,可达到95.4%;培养原液及不同倍数稀释液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生防效果降低。菌株EDR2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广的抑菌谱。结合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认为,内生细菌EDR2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综合皿内及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认为,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DR2是1株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防治潜力和开发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陕西省的144株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和18株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50对SRAP引物中筛选得到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对不同地区的144株菌株进行PCR扩增共得到7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8.4%,相似系数为0.346~0.936。对不同寄主的18株菌株扩增后得到多态性条带62条,占总数的84.9%;相似系数为0.358~0.976。UPGMA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144株菌在相似系数0.658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为汉中类群,主要菌株来源为陕南汉中各县,第Ⅳ类为安康类群,主要菌株来源为陕南安康2县,第Ⅱ与Ⅲ类为混合类群;不同寄主的18株菌在相似系数0.788时被聚为3个类群,其中83.3%的菌株聚在同一类群中但来自不同供试寄主;已知致病力的38株菌在相似系数0.730处被分为3个类群,A类群主要由相对较弱的致病力菌株组成,而B与C类群为致病力混合类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菌存在丰富的SRAP多态性,其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为总体相关性不明显,与寄主种类及致病力差异也无显著相 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为试材,采用喷洒金属溶液的方法,研究了0~20d内稀有金属钒(V)和钛(Ti)单一胁迫以及V、Ti、镉(Cd)联合胁迫方式下地钱对3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探究地钱对V、Ti单一胁迫以及V-Ti-Cd联合胁迫的耐受性及其响应机理。结果表明:V、Ti单独胁迫地钱时,地钱对V的富集程度为(808.00±26.46)μg·g~(-1)大于对Ti(766.67±62.31)μg·g~(-1)的富集,2种金属胁迫下地钱生理指标变化趋势相同,0~20d的胁迫时间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2d时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均增强,第20天时最强。V-Ti-Cd联合胁迫时,地钱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达到(1 179.00±103.12)μg·g~(-1),而V、Ti的积累比单独胁迫时分别降低(243.00±27.87)μg·g~(-1)和(349.33±55.05)μg·g~(-1),联合胁迫对V、Ti的积累表现出拮抗作用。Pro含量增加到12d时最高后下降再升高,整体增加,而MDA含量增加,在第20天时含量最高,SOD活性增强以及CAT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均在第20天达到最高,POD活性在第4天增加后降低并稳定。相比单独胁迫,短时间内复合胁迫对地钱产生的毒害作用更大。该结果为植物对多元金属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受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富含钒钛磁铁矿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多糖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胞外多糖为指标,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对白灵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CaCl20.2%;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水杨酸(SA)对茉莉生长、开花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盆栽茉莉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SA溶液,分析其幼苗部分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喷施不同浓度SA溶液均能促使茉莉叶片和花的数量增多,且增幅均高于对照组,浓度为0.8 mmol/L的SA处理组叶片数量上升最为明显,浓度为1.2 mmol/L的SA处理组花数量上升幅度最大;SA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茉莉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一定浓度的SA可促进茉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SA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结论]喷施适宜浓度的SA溶液可增加茉莉叶片膜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逆性,对茉莉的生长和开花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成都市区常见苔藓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响应差异,该研究对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卵叶青藓(Brachythecium rutabulum)、弯叶灰藓(Hypnum hamulosum)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6种苔藓植物进行了光照强度胁迫后的光合色素含量和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狭叶小羽藓和卵叶青藓叶片的初始荧光(Fo)在高光(300μmol·m~(-2)·s~(-1))时均明显下降到低光(10μmol·m~(-2)·s~(-1))水平值以下。与低光相比,6种苔藓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随着光强的增大以不同幅度减小,其中显著减少的是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6种苔藓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中光(100μmol·m~(-2)·s~(-1))时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高光时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显著下降。此外,狭叶小羽藓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3个光强下均无显著变化。综合分析得出狭叶小羽藓和弯叶灰藓更能适应高光照的胁迫,鳞叶藓、长肋青藓、卵叶青藓和地钱相对更适应低光照。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一株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将Hhs.015T的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分别于接种前1 d、接种同时和接种后1 d 3个时期喷施油菜叶片和茎秆。结果表明,Hhs.015T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喷施时期的防治效果则以接种同时喷施叶片的防效最好,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防效分别可达91.06%和85.22%。大田试验中,于初花期喷施Hhs.015T发酵液的防效可达41.27%,稀释后防治效果逐步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hs.015T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引起菌丝原生质体外渗、顶端膨大等现象;在菌丝侵染叶片时,能明显减少菌丝量,减缓侵染垫的形成,从而抑制菌丝的入侵。可见,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具有较好生防潜力,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