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都慧慧 《精武》2011,(A1):48-48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如何对待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依然是改革的一个焦点,一些学者把快乐体育简单的理解成淡化运动技术的游戏,针对这种观点做出了一些见解,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也要实现运动技能的传授,从而为培养体育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终身体育"而服务。因此,应该在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后虽不能夸大运动技能的作用,也不应该忽略运动技能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材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技能学习的多重育人价值才是技能教学的着眼点。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掌握技能本身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手段和载体,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才是技能学习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追求。一、新课标对运动技能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学体育课堂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课堂表面所呈现的和谐含有一定的“血色”,多数课堂都是以牺牲运动技能的传授来换取课堂的其乐融融,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谓是“血色和谐”。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仍然受前苏联的“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本”的理论思想影响,即通过规范的技术动作的传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以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削弱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而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显然不如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6.
浅谈体育教学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自主学习”越来越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完全符合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可以说“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温度”,相对于过去单调、沉闷、机械,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教师那里,课堂的活力也就仅仅体现在这些表面的热闹上。我曾听过许多课改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抨然心动。究其原因,目前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对运动技能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运动技能深入的拓展被当做竞技运动的产物;宁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宁静自我体验。为了全面贯彻课标精神,使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深度”,本人谈点初浅的认识,旨在使课堂教学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课也要学习一定的运动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重视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是一条好的经验,应当继承。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课标下的运动技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课标下运动技术教学的地位新课程性质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是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在领域目标中提出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应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不强求技术动作细化和统一化。以上说明新课程不是不要运动技术,而是给运动技术的传授以更大的空间和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首先,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能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们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误读,进而造成对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选择、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体育课程改革应在掌握体育本质的情形下进行改革,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才是体育课程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在《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和发展学生体能,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的弊端,总结自己在课堂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的一些做法与经验,着重阐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几点理由及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制体育小器材、改编或自编体育运动项目来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获得体育乐趣等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体育课程实施中的运动技能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并将该学习领域作为体育新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强调其学习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学生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等方面。由此可见,新体育课程不仅没有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更为突出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而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只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课堂的即时评价在现实的教学中越显它的重要性,“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多元参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新特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预设性大大减弱,也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随…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应突破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框架 ,建立新的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 ,学科类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变目前只限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的状况 ,一、二年级开设必修选项课 ,三年级开设选修课 ,同时为伤、病、残、体弱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 ,为运动特长生开设竞技训练课。理论部分以“理论知识窗口”的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为主 ,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学习内容、锻炼方法、组织形式始终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这一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理解还有偏差,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存在于一线体育课堂。本文以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基础,以2011版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阐述了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以便于一线教师更好的理解这一理念,为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浩 《体育师友》2013,(5):37-39
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启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注重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传习运动技能为主的外场教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思考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运动技能专长形成的同时,是不是对体育课堂的理论课教学有所忽视.或更为偏激的说是“废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的重视。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侧重教师的,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应变能力、教学的即时效果等。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但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上。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体育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新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以体育教师的“表…  相似文献   

17.
郑士强 《体育师友》2009,32(4):42-42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有以下体会并以期能进一步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施“三个突出”即突出“精讲多练”,讲到什么程度,哪里放哪里收,要按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重新定位;突出“学生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放手、多扩展,实施创造性、开放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看、想、练等多种感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高效地获取运动知识。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教材与大学生运动倾向的关系。认为体育教材的选用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体育教材的价值不应局限在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以及终身体育发展,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形成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之中。“技”是体育教学的初始,“能”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运动技能需细化。  相似文献   

20.
赵霞  王帅 《体育学刊》2015,(2):77-80
以1995年我国学生体质监测各项指标出现全面下滑为节点,对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认为改革呈现出身体运动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从单维向多维转变中,体育功能的泛化模糊了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199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大纲颁布实施10年间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巨变,大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出现身体运动相对弱化;1997年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大纲减少了实践部分课时,降低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课程标准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理论上尚未健全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的新体系,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的欠缺弱化了体育教学实践身体运动的有效性。建议应充分重视体育课程身体运动弱化的倾向,以改善运动不足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