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了分析轴承压装过程中不同轴承座壁厚对压装力、轴承座内部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为轴承座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轴承与轴承座过盈配合模型图,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轴承压装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轴承座壁厚情况下的压装力-时间曲线关系图.仿真结果表明,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刚接触时,轴承外圈对轴承座有冲击作用,压装力随时间先增加后波动,最后近似于平滑曲线变化;轴承座壁越厚,应力、应变越小.在设计轴承座时,应选择塑性较好的材料;在满足刚度的同时,轴承座壁厚尽可能小一些.  相似文献   

2.
针对关节轴承与安装座的过盈装配问题,运用弹性变形理论对压装力作了理论分析,同时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其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压装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理论分析作了对比,证明了仿真计算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加工座孔出现圆柱度误差如锥度误差时,轴承外圈最大应力、轴承外圈内侧的最大径向位移与最大压装力随锥度误差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锥度误差对装配质量有很大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轴承压装质量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文胜  王斌 《机械强度》2015,(3):467-471
工程中采用冲压开孔的方法在结构上产生开孔的同时可以在孔边形成一定高度的翻边。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分析翻边开孔参数(开孔面积、翻边高度、开孔位置)对矩形板前两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不同边界约束条件,翻边开孔参数对矩形板的固有频率均有较大影响,结果为实际结构的翻边开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图1所示,轿车下托盘是装配精度较高、形状复杂的小型冲压件。该件为一形状件,带翻孔,且形状复杂,因此,采用落料、拉延、整形、修边冲孔、翻边、翻孔工序,有些工序也可以复合。经分析,将工艺制定为落料拉延冲孔、整形、修边冲孔、翻边翻孔共四道工  相似文献   

5.
聂鹏  陶金  陈天缘 《现代制造工程》2020,(4):103-107,82
小冠头双线螺栓用衬套在过盈配合过程中,套身容易出现裂纹或卷边。针对此问题,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小冠头双线螺栓用衬套、薄壁件分别定义为0Cr18Ni9、Q235钢的材料属性,通过改变小冠头双线螺栓用衬套与薄壁件孔配合的过盈量和小冠头双线螺栓用衬套套身长度,对配合过程中的应力(装配应力)、接触压力以及所需压装力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用压力可控的压铆设备针对有限元模拟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压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应力随着过盈量的增加而增大,衬套套身长度对装配应力影响不大;接触压力、所需压装力随着过盈量的增加和衬套套身长度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当过盈量达到0.1 mm时,小冠头双线螺栓用衬套容易出现压扁现象,衬套套身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卷边。  相似文献   

6.
图1为我厂生产的BJ212车身中的门锁固定板,在加工螺纹底孔时,过去采用先制翻边的预制孔(用钻孔),然后再翻边(模具见图2)。这样,操作困难,工效较低,钻孔时钻头损耗严重。同时,难以保证六孔间的孔距,翻边后口部变薄,且不平齐。翻边高度虽已达到3.5mm,但因翻边后跟部R的影响,攻丝后有效螺纹还不足3扣,装配时会产生滑丝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带卷边防尘盖密封轴承装配合格率低的现状,以62XX-2Z轴承防尘盖装配为调查对象,从人、机、料等方面分析影响一次压装合格率低的末端因素,最终确定模具结构、压装轴向力和模具锥面角为3个要因。通过改进压装模具结构,试验确定最佳压装轴向力和模具锥面角,使得压装合格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孔定位片磨损后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对多孔定位片进行改进设计,改内孔翻边为翻孔工艺,研发了高精度的翻边模。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零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及预冲孔直径、翻边力、翻边高度等一系列工艺研究,完成了高精度翻边模具的设计研究工作。应用CAD软件,以及UG虚拟装配软件对高精度翻边模具进行了系统的可视化优化复核设计,确保模具装配精度和模具加工精度。经加工实践验证,该高精度翻边模具达到预期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大批量多孔定位片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具技术》2017,(10):98-100
车轴与轮毂的压装采用过盈配合,在压装过程中容易对轮毂孔的装配表面造成损伤,对轮毂孔表面进行研磨加工可以消除表面高点,同时在装配表面形成45°交叉划痕,方便表面存油,减小装配时的摩擦力,提高装配性能,同时保证表面粗糙度R_a在0.8-3.2μm范围内。目前使用的研磨方式均为手工逐个研磨,研磨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质量,为此设计了轮毂孔装配面自动化研磨装置。  相似文献   

10.
林晶  赵颖春 《轴承》2021,(1):17-21
对航空关节轴承挤压翻边安装固定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通过ANSYS对轴承挤压翻边和轴向推出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轴承挤压翻边后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轴承与轴承座间隙配合时,轴承挤压翻边安装会降低轴承的空载启动力矩,现有安装工艺能够满足航空轴承安装固定...  相似文献   

11.
1.常用装配法介绍 在机械设计中采用过盈配合的结构很多,轴承和与其配合的孔、轴之间,衬套和孔之间,铰轴和机架孔之间多采用过盈配合结构。机械装配中针对过盈配合的装配方法有多种,一般有压装法、冷装法和热装法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对某力反馈电液伺服阀阀套组件装配应力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分别模拟过盈装配的压力压装和温差组装两种组装方法。分析了压装过程中阀套装配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配合过盈量、回油阻尼孔件最终安装位置对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阀套受装配应力影响最大的3个部位。结果对减小阀套应力变形、改进加工和装配工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轮轴压装过程中轮对的检查验收合格率,利用ABAQUS软件依据试验数据以及不同参考标准建立轮轴压装过程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对压装力以及轮座与轮毂孔配合面之间的等效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轮轴压装过程中,轮座与轮毂孔配合面之间的过盈量对压装结果影响较大,建议按照我国的铁道标准规定的过盈量取值范围进行加工,可提高轮轴压装的合格率。综合分析压装过程中轮轴间等效应力的变化以及压装结束后等效应力的分布状态,总结出应力集中的位置,为轮轴探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推导出液压缸耳环衬套压装后的内孔缩小简化公式,分析计算耳环衬套压装前的尺寸公差,介绍衬套成品装配确定尺寸公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衬套在压装情况下其装配过盈量δ与衬套内径收缩量△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给出了装配后衬套的内径收缩量,衬套压入力Fr和压出力Fc的计算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Excel电子表格简便地得出衬套收缩量,压入和压出力的计算结果。从而正确的给定了衬套在装配前内孔加工的工艺尺寸和压装设备的选定,使衬套在装配后内孔不通过再次加工就能满足给定的配合要求,既方便又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翻边形成筒壁的环形材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内孔翻边的变形特点,找到用环料的参数反映翻边形变基本特性的数学表达式,结合被翻边材料性能和翻边凸模形状及预制孔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内孔翻边极限的判定方程,把内孔翻边的工艺分析从经验数据阶段提高到公式计算判定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电子设备中电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文中针对一种高精度电连接器进行了自动化装配工艺研究。通过搭建具有自感知能力的自动化装配试验平台,开展了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试验,获得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的位移–压装力曲线、最大压装力分布等关键工艺数据。针对压装力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原因分析。基于大量的试验分析结果,给出了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过程在线实时监控措施,使电连接器自动化装配质量可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装配工艺参数监控的质量控制措施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8.
《轴承》2020,(3)
介绍了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异形冲压保持架,保持架装配时将兜孔两端中间位置压出锁点,锁点进入滚子凹穴且留有间隙。通常锁点是单个兜孔逐个压装,压装时会导致很多问题,因此设计了一个整体压装模具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新模具分上模具和下模具,压装过程中通过圆周及行程限位,提高了保持架的精度及压装效率。  相似文献   

19.
阚清龙 《压力容器》1990,7(4):82-83
1.概况Ⅱ4716氨蒸发器属丙稀晴装置主要设备之一,其中直角圆锥体是氨蒸发器产品中制作难度较大的零件(图1)。该零件大口翻边直径为φ1800mm,翻边圆角半径R200mm,小口翻边直径φ1000mm,翻边圆角半径R>70mm,翻边后零件总高1565mm,材料为16MnDy,板厚δ=28mm,要求翻边后直角一侧母线不宜度不得大于2/1000mm,大口直径公差±4mm,小口直径公差±2.5mm。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汽车变速器轴承装配过程中壳体发生变形影响传动系统精度,与之配合的双离合变速器输出轴前轴承结构通常选用圆柱滚子轴承,其中的轴承外圈采用高精度板材冲压成型,控制轴承外圈在压装过程中的变形强度,满足变速器输出/输入轴传动精度。在对该轴承压装工艺的理论计算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压装力-位移曲线的影响;对伺服压机压装过程及压装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压装流程;并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轴承进行压装试验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