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粉背蕨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粉背蕨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提取温度对粉背蕨中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粉背蕨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粉背蕨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超声功率250W,在40℃下提取50min。在该提取条件下,粉背蕨多糖得率可达1.51mg/g。结论:确定粉背蕨多糖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为粉背蕨多糖后期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提法探讨蕨麻多糖适宜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蕨麻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做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蕨麻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OH、O2-·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蕨麻多糖适宜的提取工艺参数是: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蕨麻多糖含量为2.54%。蕨麻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OH、O2-·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5.47,2.62,27.53 mg/mL。本研究结果为蕨麻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硒多糖具有抗金属中毒、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其结构与活性密切相关。本文以从我国传统藏药蕨麻中提取的蕨麻多糖为前体物,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来优化工艺并调控条件制备出不同取代度的蕨麻硒多糖,使用尺寸排除色谱-激光光散射联用仪、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最后评估了不同取代度蕨麻硒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蕨麻硒多糖的最佳硒化时间为134.84 min,温度78.39℃,催化剂量49.37 mg,投料比PAP∶H_2SeO_3=1∶0.81,此条件下产物的硒含量可达到8518.81μg/g;制备出的五种取代度的蕨麻硒多糖结构中均含有Se=O键和Se-O键,即实现了蕨麻多糖的硒化;取代度越高的蕨麻硒多糖的分子量越小、热稳定性越低、空间结构越松散,蕨麻硒多糖对O~-_2·、·OH和DPPH·的清除能力明显且随硒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乙醇/(NH4)2SO4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作为多糖提取剂,采用响应曲面结合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了蕨麻多糖双水相提取工艺;以滤纸片扩散半径作为抑菌活性考察指标;采用硫酸亚铁-过氧化氢-水杨酸氧化法和焦性没食子酸自氧化化法考察蕨麻多糖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1∶35 (g/mL),55 ℃,60 min),蕨麻多糖得率(14.46%±0.12%);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蕨麻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属于抑菌高敏感型,对枯草芽孢杆菌属于抑制中度敏感型;蕨麻多糖对三种菌的抑制作用说明,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活性,且对于不同的菌种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蕨麻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OH及O2-·的清除率分别为(76.38%±0.21%)和(25.01%±0.14%);对应的极限浓度分别为3.6 mg/mL和3.0 mg/mL。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结合BBD实验设计,能够确定蕨麻多糖提取因素与得率之间的二次函数模型,为多糖的提取提供了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同时蕨麻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表明,蕨麻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灵芝发酵蕨渣基质生产菌质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生产菌质多糖的工艺条件(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和培养温度)。结果: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和培养温度对灵芝培养物中菌质多糖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前者p0.05,后两者p0.01),且基质含水量与培养温度、基质蕨渣比例与基质含水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优化的生产菌质多糖的工艺条件为蕨渣84.3%,基质含水量62.5%,培养温度28℃。在此条件下,灵芝培养物中菌质多糖的预测值为3.7117%,验证试验所得菌质多糖为3.6753%。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结论:首次利用蕨渣培养灵芝生产菌质多糖,该技术为利用蕨渣生产药用真菌菌质多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松针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测定马尾松松针对几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的抑菌作用。松针提取液对几种常见食品腐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腐败菌是食品腐败的重要原因, 它可通过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生具有异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加速食品的腐败进程。腐败菌种类及组成会随食品基质和贮藏条件而改变, 导致产生的VOCs也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随挥发性有机物质收集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腐败菌相关的VOCs成分组成可鉴别食源性腐败菌种类和食物腐败进程。本文对常见腐败菌VOCs的产生途径和种类进行归纳, 并重点探讨了VOCs提取分析技术及在食品腐败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为有效进行腐败菌防控, 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索冬虫夏草发酵蕨渣固态基质生产菌质多糖的条件,可为蕨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生产菌质多糖的工艺条件(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在本试验务件下,优化出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蕨渣菌质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蕨渣比例85%、基质含水量60%、培养温度22℃.研究结果将为蕨渣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披针新月蕨中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对披针新月蕨多糖提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50℃。在该提取条件下,披针新月蕨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25 mg/g。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等优点,为披针新月蕨多糖后期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摸索蕨麻粗多糖脱蛋白工艺条件,为蕨麻粗多糖的纯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取了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进行蕨麻粗多糖脱蛋白实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对蕨麻粗多糖脱蛋白工艺的影响。选取胰蛋白酶进行脱蛋白实验,最佳脱蛋白条件为酶添加量0.25g、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pH值7.8。  相似文献   

11.
以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荚果蕨根状茎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该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80℃、料水比为1:50(g/mL)、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150W。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荚果蕨根状茎、营养叶、孢子叶3个部位中粗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9.67%、3.30%、3.43%。同时,荚果蕨根状茎中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68μg/mL。研究荚果蕨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荚果蕨天然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蕨麻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100℃,时间3.5h,蕨麻多糖提取率为8.78%。同时,采用改良苯酚- 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蕨麻中多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10.8~75.6μg/m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4C+0.0052,R2=0.9987,得到蕨麻多糖含量为9.26%,精密度为0.829%(n=6),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3%。此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蕨麻多糖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样品中蕨麻多糖的含量,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蕨麻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蕨麻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的提取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20倍,时间1 h,提取次数3次;采用微波法提取的条件为:功率450W,料液比15倍,时间15min,提取次数1次.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微波法提取蕨麻多糖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4.
肉制品贮藏过程的预测微生物模型是预测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简述了肉制品货架期与特定腐败菌的相关性,综述了预测微生物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分析预测微生物模型实际应用于肉制品质量监测的可行性,介绍几种有关食品微生物的数据库和预测软件,讨论了预测微生物模型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预测微生物模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蕨麻中水溶性多糖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和测定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液固比为3,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20 min.得到蕨麻多糖提取量为83.9 mg/kg.  相似文献   

16.
藻类对食品防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顺 《食品科学》1997,18(7):46-48
就藻类对多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藻类对多种食品腐败菌具广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沙棘多糖、蕨麻多糖等6种西北地区植物多糖对卷烟质量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电位滴定仪分别测定了添加6种植物多糖烟支样品主流烟气水分含量、pH,并与空白及丙二醇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添加植物多糖可显著提高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粒相水分含量。其中添加锁阳多糖烟支样品主流烟气中粒相水分分别较丙二醇及空白样品提高31.3%、44.3%。添加植物多糖可显著降低卷烟主流烟气pH,但降低幅度不大。结果表明,沙棘多糖、蕨麻多糖等西北地区植物多糖可显著降低卷烟主流烟气pH及提高卷烟主流烟气中气相、粒相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测试虎杖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与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相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防腐试验。确定了虎杖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可食野生植物水蕨的消炎防腐性能,利用了水蕨植株和孢子的水溶性及醇溶性粗提取物作抑菌和食品保鲜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明显抑制现象;食品保鲜试验显示: 水蕨植株的水提取物和孢子的乙醇提取物能延长肉类熟食和新鲜海鲜的一级保鲜期12h以上,而水蕨植株的乙醇提取物和孢子的水提取物效果一般,说明水蕨植株中的抗菌成分与孢子中的成分可能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