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控轧控冷低碳Mn─Nb─RE钢中析出相微细粒子化学成分、直径及形状因子;研究了控冷冷却速度对微细粒子直径、形状因子及屈服强度增量的影响和控轧控冷铌钢屈服强度增量与微细粒子平均直径的关系;探讨了析出相微细粒子的强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恒电位电解和恒电流电解研究从宝钢生产的管线钢X60、X70中定量萃取微细析出相的化学相分析方法,并对微细析出相的定量收集和分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管线钢化学相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月琴 《河南冶金》2005,13(2):14-16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中心和边角部位二相粒子的析出情况。之后,通过用扫描电镜对析出物的观察,对二相粒子析出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结合TSCR工艺生产SPHC钢热轧板过程,对微量B影响AlN、MnS的析出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热力学分析,理论分析与热轧板在线取样的相分析结果能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高温时B优先于Al与N结合生成粗大的BN粒子(约900 nm),有效降低了热轧过程细小而弥散的AlN析出量,同时BN依附MnS析出而粗化MnS粒子,减弱了细小弥散析出粒子对奥氏体晶界钉扎以及相变后铁素体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钛微合金化IF钢第二相粒子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惠亚军  于洋  王林  王畅  陈斌  陈瑾 《钢铁》2016,51(1):82-89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IF钢奥氏体区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因第二相粒子析出钉轧位错与晶界,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钢的析出-时间-温度曲线呈现出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鼻子点温度约为900 ℃,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0 与160 s;随着等温弛豫时间的延长,第二相粒子析出数量逐渐增加,当弛豫时间超过析出结束时间后,析出物数量将不再增加而尺寸增加。试验用Ti-IF钢主要观察到TiN、Ti4C2S2、TiC 3种析出物,Ti4C2S2与TiC沉淀物的形状和尺寸相差不多,无法从形状和大小上来区分,易于沿奥氏体晶界或亚晶界析出,奥氏体亚晶的尺寸大约分布在0.1~0.4 μm。900 ℃应变诱导析出物数量较800 ℃多,该结果与试验钢PPT曲线析出鼻子点温度900 ℃是相符的。对于Ti-IF钢,其热轧工艺过程应有利于C,N化物的析出和聚集长大,最终形成粗大、稀疏的第二相粒子,因此宜采用“三低一高”快速大压下的热轧工艺制度,以提高Ti-IF钢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 Gleeble- 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析出钉扎住了位错与晶界,导致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用钢的PTT曲线呈现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的鼻子点温度约为850 ℃,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4和246 s,随着弛豫时间的增加,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数量逐渐增多,形貌逐渐粗化,析出粒子为Ti4C2S2 和TiC,主要呈圆形颗粒形貌。由于试验钢种采用磷强化,在析出的第二相粒子中存在棒形和长条形FeTiP,同时由于磷的晶界偏聚,所以FeTiP同样存在晶界析出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一内径92mm,高1000mm的不锈钢充气喷动床反应器内,以三种不同直径折玻璃珠为惰性粒子,采用五种不同的粉末物料为微细粒子,以空气为充气和喷动气体对微细粒子进行淘洗,综合考察了设备结构,物性,以及操作方式等对充气喷动床内微细粒子的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粉末物料的析出率均随喷动气速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变化不大,且粉末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其析出率越大;对同一惰性粒子床层的高度有一适宜床高;随着惰性粒子粒径增加,粉末物料的析出率先降低而后增加;当充气速度达到最大允许充气速度时粉末物料的析出率最高;随着床层温度的增加,粉末粒子的析出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一内径92mm,高1000mm的不锈钢充气喷动床反应器内,以三种不同直径的玻璃珠为惰性粒子,采用五种不同的粉末物料为微细粒子,以空气为充气和喷动气体对微细粒子进行淘洗,综合考察了设备结构,物性,以及操作方式等对充气喷动床内微细粒子的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粉末物料的析出率均随喷动气速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变化不大,且粉末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其析出率越大;对同一惰性粒子床层的高度有一适宜床高;随着惰性粒子粒径增加,粉末物料的析出率先降低而后增加;当充气速度达到最大允许充气速度时粉末物料的析出率最高;随着床层温度的增加,粉末粒子的析出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的析出相观察和物理化学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手段定量研究了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析出相的结构、形貌、粒度和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的析出相有Ti(C,N)、TiC、TiN和Ti4C2S2;析出强化的强度随着析出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小于10nm的析出粒子对强度的贡献比较大;较低的卷取温度将会抑制TiC粒子的析出,从而降低析出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Ti-IF钢热轧时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有关Ti-IF钢热轧时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第二相粒子的种类;第二相粒子在热轧时的析出过程,化学成分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今后应着重研究溶度积和析出动力学、尤其是各种析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定量分析第二相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方法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CSP工艺生产的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析出物特征及析出规律.研究发现:屈服强度700 MPa级高强钢中存在大量球形的纳米级TiC和Ti(C,N)粒子及少量不规则形状、100 nm以上的Ti4C2S2粒子,TiN在连轧前完成析出,TiC主要在卷取和空冷时析出.不含钼钢和含钼钢(0.1% Mo)中MC相的质量分数为0.049%和0.043%,由于钼的加入,含钼钢中Ti的析出量较少,但析出粒子更为细小,并定量得到了不含钼钢和含钼钢的析出强化效果分别为126 MPa和128 MPa.   相似文献   

12.
热轧终轧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析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热轧终轧温度对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带中第二相析出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温γ相区终轧卷相后,析出物的直接较大,析出物体积分数较高;在α γ两相区终轧卷相后,析出物的直径也较大,但析出物体积分数较小;在α相区终轧卷取后,析出物的直径较小,析出物体积分数较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V微合金化热轧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V(C,N)粒子的析出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7μm,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高于570 MPa,综合力学性能良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试验钢中有V(C,N)粒子的析出,析出方式主要是在铁素体内随机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由于第2相粒子的析出,试验钢的强度提高了约45 MPa.  相似文献   

14.
卷取温度对Ti-IF钢第二相粒子及晶粒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卷取温度对Ti-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及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的变化,对TiN,TiS和Ti4C2S2粒子的影响不大,但对TiC粒子的影响较大,高温卷取有利于TiC粒子的析出,长大,高温卷取有利于铁素体晶料珠长大,碳含量较高,会析出较多的TiC粒子,对退火织构的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15.
利用GLEEBLE-2000对试验钢进行热模拟试验,并结合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一种Nb-Ti微合金钢热变形奥氏体的变形后冷却相变行为.利用JEM-2000FX电镜对碳膜萃取复型法获取的第二相析出物进行分析,从而对热变形后冷却相变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第二相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粒子析出,析出相主要以Nb-Ti碳氮化物复合相形式存在,一般呈方形、椭圆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状,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第二相析出增多且变得细小.  相似文献   

16.
焦书军  茹铮 《钢铁研究》1998,(4):16-20,38
利用平衡态分析和Ti-IF钢析出物形成元素含量波动对高温二相粒子的析出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析出物开始析出时各个析出物形成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对MnS析出条件有新了认识,并给出了Mn加入后所造成的各析出物元素重组关系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Nb-Ti微合金钢碳氮化物的析出热力学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为基础,针对Fe-Nb-Ti-C-N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高温阶段的析出相为TiN,微细的TiN强烈地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低温阶段的析出相以碳化物(NbTi)C为主,NbC和TiC是抑制奥氏体再结晶及再结晶后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析出相形成元素Ti的增加引起其形核化学驱动力增大,并加快析出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TEM和EPMA对双辊薄带连铸3.2%Si高强无取向硅钢组织和析出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辊薄带连铸无取向硅钢中主要存在的析出相粒子为AlN和AlN与MnS的复合相,复合析出相数量最多,其次是AlN,独立析出的MnS数量极少;析出相粒子尺寸相差很大。800℃退火时,350 nm大小的AlN和MnS复合相粒子会对晶界产生钉扎作用,阻碍晶界的移动; 900~1 000℃退火时,400~500 nm大小的AlN和MnS复合相粒子对晶界的钉扎作用明显减弱。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无取向硅钢中的析出相粒子尺寸明显增大,有利于产品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相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不同Nb含量的高强度X8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萃取复型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钢中二次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低铌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及少量M-A岛组成,而高铌管线钢中的主要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M-A组元。析出相萃取复型分析结果表明,低铌管线钢中主要析出相为方形TiN粒子,而高铌钢中的析出相粒子主要由大尺寸的(Nb,Ti)C复合型粒子及大量弥散分布的小尺寸NbC组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温度下对Ti-Mo低碳钢进行等温转变,对热轧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等方法进行组织观察,同时分析了相间析出粒子的形貌、尺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等温温度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延展性降低,屈强比增大.在透射试样中观察到两种不同形态分布的相间析出碳化物:平面型相间析出和曲面型相间析出.相间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直径为4.30nm,平均纵横比为1.375.在650℃等温保温1 h时,相间析出强化对铁素体相强度的增量在400MP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