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法)在淋病奈瑟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153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及SAT法进行淋病奈瑟菌检测,同时对对应的153份尿液标本也进行SAT法的淋病奈瑟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淋病奈瑟菌检测中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31.4%,分离培养法阳性率为47.7%,SAT法阳性率为51.6%,SAT法与分离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直接涂片法淋病奈瑟菌阳性率较低,与分离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分离培养法作为金标准,SAT法的检测敏感性为95.9%(70/73),特异性为88.8%(71/80);采用SAT法对153例患者的拭子标本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两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SAT法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拭子标本和尿液标本中的淋病奈瑟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有效提高检出率;以尿液代替拭子标本,采样方便。  相似文献   

2.
三种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对临床288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R检测法的阳性率最高为79.86%.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的阳性率为45.83%,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2.8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最低为43.40%.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善弟  荆成宝 《当代医学》2010,16(22):94-95
目的调查本地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临床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近3年来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获取泌尿生殖道标本3168份,其中男性标本1232份,女性标本1936份。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男性急性尿道炎患者用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测淋病奈瑟菌。结果共监测标本3168份。男性1232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356份,检出阳性率28.9%;女性1936份,三种病原体阳性共823份,检出阳性率42.5%。在三年中淋病奈瑟菌总的阳性率9.4%,沙眼衣原体阳性检出率7%,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20.8%。结论对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同时进行三种病原体的检测,防止性传染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431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标本,分别做直接涂片染色、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金免疫渗滤(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4种检测,以培养鉴定为对照评价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直接涂片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与培养鉴定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诊断工作中建议选择至少两种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涂片与培养及PCR/RLB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16SrRNA为靶基因的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检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并与涂片法及培养法比较。方法:选择NG16SrRNA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扩增NGDNA,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115例性病高危人群标本进行检测,然后与涂片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CR扩增NGDNA的片段长度分别为414bp。通过对115例临床标本的检测,PCR/RLB的阳性率为31.3%,而涂片法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7%和21.7%。结论:PCR/RLB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对NG感染的实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强调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培养在诊断女性慢性淋病中的价值.方法:把曾经用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为依据,诊断为慢性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的培养鉴定.结果:40例标本中淋球菌检出19株(47.5%),其它奈瑟氏菌检出5株(12.5%),莫拉氏菌属的菌检出9株(22.5%),有7例标本无菌生长.结论: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不能做为诊断女性慢性淋病的依据,应选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淋病奈瑟氏菌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淋病奈瑟菌(NG)的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NG培养法。对155例临床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15.5%,培养方法阳性率4.5%.。两者比较PCR方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对NG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更适合,并且可有效减少假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四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临床106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四种方法同时检测比较。结果:革兰染色镜检阳性19例,阳性率17.9%。PCR检测法阳性92例,阳性率86.8%。细菌培养阳性41例,阳性率38.68%。试纸法阳性58例,阳性率54.7%。结论:对于慢性淋病,PCR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且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而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和革兰染色法可作为淋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淋病实验室诊断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淋病PCR试剂盒与涂片法及培养法做对照,对3种淋病检验方法进行对比和评价,为淋病奈瑟氏菌的检测与诊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卓 《吉林医学》2014,(6):1173-1173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淋病奈瑟菌的检测效果。方法:对60例疑似淋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细菌培养、PCR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60例样本中26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3.3%;采用PCR方法检测60例样本中45例为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淋病奈瑟菌采用PCR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低误诊率、低漏诊率,是临床上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男、女患者对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来自妇科门诊、皮肤性病科、泌尿生殖科选取387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并对淋菌培养基所长细菌涂片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病奈瑟菌在可疑人群中阳性率0%,沙眼衣原体阳性率75例(阳性率19.38%),其中男性阳性46例(阳性率19.82%),女性阳性29例(阳性率18.7%),解脲支原体(Uu)阳性123例(阳性率31.78%),其中男性阳性54例(阳性率23.27%),女性阳性69例(阳性率44.5%);非淋细菌检出57例(阳性率14.72%),其中男性44例(阳性率18.96%),女性13例(阳性率8.38%).结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支原体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7例衣原体、支原体阳性率51.16%(198/387),结合非淋菌检出率可使总阳性率达到65.89%(255/387).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群中的感染率分别为0%、19.38%、3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淋球菌也称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eae),是引起淋菌性尿道炎及淋球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其传统检查方法是涂片加培养。淋球菌的涂片检查,在男性急性淋病性尿道炎时,阳性率可达95%~99%,但在女性感染时因在子宫颈管取材杂菌较多,诊断困难,阳性率较低[’]。而淋球菌培养法不仅时间长(48h),巨阳性率不高。近年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正不断应用于临床标本中淋球菌的检测。我室对培养法、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l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所有标本均采取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具有急性尿道炎症状…  相似文献   

13.
刘镇平  徐志康  窦宇红 《河北医学》2010,16(10):1201-1203
目的:分析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培养、直接涂片染色3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boeae,NG)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染色法分别对366份女性阴道分泌物以及325份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检测180份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NG-DNA阳性率为21.67%,150份男性尿道分泌物,NG-DNA阳性率为44.67%,经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培养:108份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NG的检出率为16.64%,95份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NG的检出率为22.85%;直接涂片Gram染色:80份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Gram染色,NG的检出率为21.49%,78份女性阴道分泌物,NG的检出率为10.79%。3种检测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细菌培养检出率次之,直接涂片Gram染色的检出率最低。直接涂片Gram染色的检出率虽较低,但特异性高,在基层医院无PCR设备及细菌培养条件者可首选,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丽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64-1865
目的评价PCR对宫颈淋球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培养、涂片和PCR三种方法,对190例疑似宫颈淋球菌感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PCR、培养、涂片三种方法淋球菌中阳性检出率在宫颈有明显脓性分泌物患者分别为65.4%、69.0%、78.2%;既往有淋病患病史患者中分别为18.8%、10.0%、16.3%,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对宫颈急性与慢性淋球菌感染,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100.0%;100.0%,81.0%;。结论PCR方法检测慢性宫颈淋球菌感染比培养和涂片法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慢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近年来国内淋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报道,淋球菌感染约占男性秘尿系感染的30.1%,急性淋病的实验室诊断,分泌物常规涂片及淋病奈瑟氏菌培养大多能正确诊断,但慢性淋病的诊断颇为困难,分泌物涂片不可靠(尤其女性),可造成假阳性;细菌培养阳性率偏低,常会引起漏诊,且繁琐费时,不利于快速诊断,我们采用PCR技术与培养法和涂片法同时对58例可疑慢性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检测,旨在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对慢性淋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立红  于红  李莉莉  赵铭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2):141-142,144
①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病奈瑟菌基因,同时与金标准—细菌培养法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淋病的诊疗提供依据。②方法 采集l73例病人临床标本,以PE5700全自动PCR扩增分析仪和淋病奈瑟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同时,用含PolyViteX的巧克力板对淋病奈瑟菌进行分离,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APINH进行鉴定。③结果 173份临床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示47例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率为27.2%;细菌培养法示41例淋病奈瑟菌阳性,阳性率为23.7%。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5%,两者的符合率为96.5%。④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定量准确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淋病奈瑟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易金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72-3773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门诊20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者进行检查,分别用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直接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对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符合细菌培养法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结论:采用淋病奈瑟菌快速检测对淋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淋球菌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方法 选取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3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鉴定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对其标本进行淋球菌检测,用来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传统的分离培养法结果作为检测淋球菌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淋病奈瑟菌PCR检测的临床效果,建立了对标准淋病奈瑟菌的DNA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NG PCR技术的灵敏度约为3个菌的基因组拷贝。对8种菌株进行NG PCR,只有标准淋病奈瑟菌显示阳性,其余7株非淋球菌菌株均阴性,说明有很好的特异性。对49例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涂片镜检法、细菌培养法和PCR法检测的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52.2%和95.9%。提示NG PCR方法比涂片和培养法更为敏感,且特异性强,在淋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淋病奈瑟菌基因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淋病的筛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使用细菌培养法作为对照,将接种完成的含Poly Vite X巧克力的平板置于35℃含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24~48 h,采用生化反应进行鉴定并使用APINH鉴定试条进行检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结果此次研究中的200例临床样本53例呈淋病奈瑟菌阳性,其阳性率为26.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200例临床样本中共61例呈淋病奈瑟菌阳性,其阳性率为30.5%。以细菌培养法为评价依据,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其灵敏度为的灵敏度为100%(53/53),其特异度为95.77%(181/189),总符合率为96%(192/200)。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进行筛查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