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2)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胃粘膜损伤指数.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后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而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热补针法降低溃疡指数及升高血清胃泌素的作用优于捻转补法(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下降,针刺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针刺手法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消化复宁汤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化复宁汤组、逍遥汤组、莫沙必利组,按照苗明三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模型,分别灌胃给予消化复宁汤、逍遥汤、莫沙必利等药物,观察各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含量及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小肠推动率显著降低(P〈0.01),胃酚红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逍遥汤组和消化复宁汤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小肠推动率显著升高(P〈0.01),胃酚红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与逍遥汤组比较,消化复宁汤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与莫沙必利组比较,除了胃酚红残留率外,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消化复宁汤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大鼠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含量,促进胃排空,提高小肠的推进功能,这可能是其临床作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胃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对36例健康新生儿和48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比较无显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结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且主要为重度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观察研究了四君子汤在辰、戌时辰治疗“脾虚证”对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1),峰相位在08:40,“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下降(P<0.01),节律性消失(P>0.05),节律中值及振幅显著降低;辰时治疗能显著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恢复其节律性(P<0.01),提高节律中值及振幅;戌时治疗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总体水平(P<0.05),但对其节律性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 acter pylori , 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50%(体积分数)乙酸烧灼大鼠浆膜面的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 d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胃黏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 含量均高于后者,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VacA +组与VacA -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IL-8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口灌服Hp 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时间,且VacA + 菌株较VacA -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 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黏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内皮衍生因子(NO/ET)与慢性胃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大鼠醋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L-精氨酸(L-Arg)和NG-硝基-L-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测定溃疡指数,以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结果显示:(1)L-Arg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NAA组(P<0.01),L-NAA组溃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2)L-Arg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1),L-NNA组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以上3组(P<0.01)。(3)L-Arg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L-NNA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以上各组(P<0.01)。提示内皮衍生因子的失衡可能是慢性胃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胃萎消颗粒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萎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CAG动物模型.同时用不同剂量的胃萎消颗粒进行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的含量.观察每组大鼠胃黏膜的变化情况。结果:CAG模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经胃萎消颗粒治疗12周后,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明显回升(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鼠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胃萎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CAG胃部相关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7例各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无静脉曲张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基本正常,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组胃泌素含量显著增高,是无静脉曲张组的1.55倍,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静脉曲张组与正常对照相比(P<0.01)。提示该组有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血症与静脉曲张程度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血清胃泌素含量愈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会愈多。为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静脉曲张及胃粘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测定对预测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盒测定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组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酒精性脂肪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测定性肝病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对酒精性肝病病情观察和分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丹参抗大鼠乙酸十二指肠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用丹参治疗大鼠乙酸性十二指肠溃疡5天。结果表明:丹参组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壁结合粘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组织PGE2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丹参抗大鼠乙酸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可能是丹参促进了十二指肠壁粘液和PGE2的分泌,从而促进了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灯盏花素,西咪替丁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结果:灯盏花素可使溃疡(出血点)面积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比P<0.05),溃疡抑制率为61.1%,西咪替丁的溃疡抑制率为71.9%,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
左金丸散剂和水煎剂抗大鼠胃溃疡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中药左金丸水剪剂和散剂抗大鼠胃溃疡作用。方法:以盐酸-乙醇和幽门结扎造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左金丸水煎剂和散剂的作用。结果:左金丸水剪剂和散剂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保护胃粘膜、抗溃疡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左金丸水煎液低剂量组在抗溃疡方面与散剂高、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金丸散剂抗大鼠胃溃疡效果优于水煎剂。  相似文献   

14.
用6种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了关苍术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溃疡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关苍术正丁醇萃取物对醋酸型、幽门结扎型、酒精型及消炎痛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对应激型和利血平型胃溃疡的形成则无对抗作用;关苍术正丁醇萃取物0.18g/kg组还能明显地提高胃液中的PGE2含量(P<0.05),降低胃液的总酸度(P<0.01),游离酸度(P<0.05)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因此,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胃内的PGE2含量,改善溃疡病灶血循环和促进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愈疡散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冰醋酸法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雷尼替丁组、愈疡散大剂量组,愈疡散小剂量组、胃溃疡模型组6组,检测大鼠血清中NO和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变化,结果:愈疡散大剂量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升高,与胃溃疡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疡散大、小剂量组血浆中的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显著升高,与胃溃怕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愈疡散能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粘膜,提高愈合质量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促进NO及PGI2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血清胃泌素测定的意义。方法:对慢性胃炎的HP感染的106例不同时间空腹血清胃泌素测定分为4组进行比较。结果:当HP感染仅限于胃粘膜内的血中抗HP抗体还没产生时,胃泌素的释放轻度增加(P<0.05),若HP感染不仅在胃粘膜中,而血中产生抗HP抗体后,胃泌素的释放明显增加(P<0.01)。当HP在胃粘膜已清除,血中虽有抗HP抗体存在,但胃泌素释放基本不受影响(P>0.05)。。结论:只要在胃粘膜中发现HP感染,使胃泌素释放增加,需要进行抗HP治疗,若仅血中查出抗HP抗体,而胃粘膜中未发现HP感染此时可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慢性萎缩性胃炎(n=27)、胃溃疡(n=25)、十二指肠溃疡(n=21)患者HP感染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并以24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4~6周后HP阳性率明显降低(P均<0.01),血清胃泌素水平在治疗前,萎缩性胃炎(58.46±21.74ng/L)、胃溃疡(62.69±26.85ng/L)和十二指肠溃疡(66.38±29.92ng/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30.12±12.04ng/L)(P<0.01),治疗4~6周后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并可引起胃泌素血症,HP的消除和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血清胃泌素水平随之降低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氢卟吩P6-6-(N-乙基)酰胺-7,γ-二甲酯锌(I)的合成及抗胃溃疡活性。方法:蚕沙糊状叶绿素经酸,碱降解反应制得紫红素-18(Ⅲ),Ⅲ经乙胺解后重氮甲烷甲基化制得二氢卟吩P6-6-(N-乙基)酰胺-7,γ-二甲酯(II),II与醋酸锌络合制得1,以0.2%吲美辛(20mg/kg)ip大鼠制备胃溃疡模型,并测定溃疡指数和溃疡个数。结果:I的结构经UV,IR,1HNMR,FAB-MS及元素发射光谱确证,ip I 80mg/kg有极显著降低吲哚美辛诱发的大鼠溃疡指数(P<0.01)和溃疡个数(P<0.01),结论:I为新化合物,II的波谱数系 首次报道,I对吲哚美辛诱发的大鼠胃溃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提示I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抗溃疡候选化合物,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复方溃疡灵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方溃疡灵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鼠醋酸型胃溃疡模型和幽门结扎法造模,观察大鼠胃液量及总酸度、1h总酸排除量,采用Mett法测定胃蛋白酶含量,以溃疡最长径和最短径的均值表示胃溃疡指数,采用放免法测定胃泌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 复方溃疡灵能降低胃液总酸度,抑制胃液的分泌,降低溃疡指数,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升高血中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但对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升高的作用与空白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溃疡灵能增强胃粘膜分泌胃液的功能,降低胃酸度并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肝气郁结证的病理生理基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辨证属肝气郁结证的神经衰弱,乳痛症,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等30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不同病种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相近(P〉0.05),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是肝气郁结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