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6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脑心通组,观察治疗3月前后血清ET、NO、hs-CRP,并利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脑心通组血清ET、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取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附冲剂对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附冲剂每日2次,每次1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每次0.3 g,每天3次;维生素E胶丸,每次0.2 g,每天2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MDA及LPO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5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6.7%低于对照组38.9%(P<0.05)。黄褐斑患者血清LPO及MD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柴附冲剂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过高的LPO和MDA,升高SOD水平(P<0.01)。结论:柴附冲剂对气滞血瘀型黄褐斑具有良好的疗效,调节MDA、LPO及SOD的血清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心脉通胶囊抗心肌缺血与血管内皮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丘瑞香  贺敬波  蓝军 《中医杂志》2000,41(6):347-349
为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MDA均显著下降(P<0.05),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心脉通组ET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机制。 方法 将60例U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合用血府逐瘀胶囊组(治疗组),每组30例。2个月的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 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变化。 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P<0.01),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组心绞痛的症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 %和76.7 %,优于对照组的70.0 %和63.3 % (P<0.05);(3) 对照组仅vWF和ET降低(P<0.05),NO升高(P<0.5);治疗组治疗后vWF、ET、sVCAM-1和sICAM-1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1),NO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UAP的中成药,降低血浆ET、vWF、sVCAM-1、sICAM-1和升高血浆NO,是其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心绞痛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口服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每次5粒(1.75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经重新包装后为每5粒含吡拉西坦片0.8g的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观察用药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H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51.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0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HD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MDA、ET、N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ET和NO含量,调节SOD、MD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的80例UAP患者分为2组:均常规予以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控制血压和/或血糖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姜黄素胶囊,每次100 mg,早中晚餐后各1次。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治疗效果以及血清MMP-9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胶囊可有效缓解UAP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能降低血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9.
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扩冠、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通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明显改善,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同时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倍通丹红注射液能进一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观察益肾活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益肾活血胶囊,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Hcy、ET、TNF-α水平,并升高NO水平(P#0.05,P#0.01)。结论:益肾活血胶囊不仅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水平,而且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对于高半胱氨酸所致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UAP伴慢性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UAP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P治疗效果,并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经治疗,两组患者的PSQI总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而观察组下降明显(P < 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1)。观察组UAP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且无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提高UAP伴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能明显改善其心绞痛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白颗粒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26例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七白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氢醌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皮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安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七白颗粒治疗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性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抗氧化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对丹红注射液治疗不同类型血瘀型心绞痛的疾病疗效、血瘀证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22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5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晚饭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晚饭后服用;倍他乐克片,47.5 mg/次,1次/d,晨服;硝酸甘油片,0.5 mg/次,必要时舌下含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40 mL,静脉滴注,1~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观察期内心绞痛症状、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记录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监测患者心电图;记录观察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胸胁胀满及血瘀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AP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75.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P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4.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UAP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P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单纯血瘀证、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绞痛疗效分别为97.9%,89.2%,87.5%,单纯血瘀证的疗效高于另两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共有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3%,程度均为轻、中度。 结论: 丹红注射液辅助用于不同类型血瘀型心绞痛,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对临床疗效和血瘀证证候疗效均较为确切;可能对SAP类患者疗效及血瘀证型心绞痛的疗效更好,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数据支持;在说明书使用范围内使用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少见,程度也轻,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胶囊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气虚血瘀证的干预及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3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和调节血脂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瑞舒伐他汀钙胶囊,10 mg/次,1次/d。观察组西药使用同对照组,并给予大株红景天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患者每2周门诊随访1次,连续观察16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斑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 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薄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斑块大小积分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DL-C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cy,MMP-2,MMP-9均低于对照组,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MP-140,v WF,CD62 p和CD6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抗血小板和调节血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株红景天胶囊,对治疗气虚血瘀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具有缩小或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作用,能调节脂代谢,改善中医证候症状,并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天宁饮类方对不同证型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了解天宁饮类方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16例偏头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108例,研究过程中剔除1例,脱落15例。最终有效病例200例,两组各100例。其中风痰瘀阻证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风痰瘀阻兼肝阳上亢证治疗组44例,对照组48例,风痰瘀阻兼气血亏虚证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风痰瘀阻兼肝肾阴虚证两组各15例。风痰瘀阻证治疗组口服天宁饮,风痰瘀阻兼肝阳上亢证治疗组口服平肝潜阳天宁饮,风痰瘀阻兼气血亏虚证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天宁饮,风痰瘀阻兼肝肾阴虚证治疗组口服补益肝肾天宁饮,对照组均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个疗程为15 d,连续用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同一证型患者用药前后头痛症状的缓解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个证型两组患者头痛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4个证型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个证型的总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天宁饮类方可明显改善不同证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作用机制与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血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50 mg/次,对照组36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治疗药物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以3个不同时点(用药前,用药后30 d,用药后90 d)的血瘀证评分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对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协方差分析,治疗30 d后,治疗组得分下降(0.69±2.48)分,高于对照组的(0.28±1.16)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3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降(1.17±2.68)分,高于对照组(0.42±1.40)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9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MDA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血瘀证均显示出一定疗效,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瘀证的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首先对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填写,然后分别从症状指标描述、证候特点及相关性分析3个方面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瘀更为突出,气虚相对较少,经X2检验,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阳虚寒凝痰浊偏热血瘀阴虚,而气虚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相关强度较高。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多气虚等本虚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血瘀、痰浊、气滞、寒凝、阳虚,多为实邪为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丸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9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滴丸,5粒/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有心绞痛发作者,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心血瘀阻证评分及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优于对照组的82.99% (P <0.05);观察组心血瘀阻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的80.85% (P <0.05);观察组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滴丸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P选择素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2例CSR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口服,150 m L/次,2次/d,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口服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CSR 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总有效率和治愈率;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7%,治愈率为40.74%,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95%,治愈率7.41%(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CSR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手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稳心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228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70%,未行介入治疗,中医辨证为阳气亏虚,痰瘀阻络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18例)和对照组(n=110例)。治疗组给予稳心汤+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6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消耗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C(LDL-C)的变化;比较两组60 d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 d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72.7%(P0.01);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hs-CRP,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平均时间(54.5±8.5)d,治疗组和对照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7%,24.5%(P0.05),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心性死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稳心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hs-CRP,LDL-C有较好疗效,可降低UA患者的MACCE发生率,尤其可减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