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动态负反馈的机制,参考现有的加权最小连接数调度和轮转调度算法,设计出了改进后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通过负反馈机制计算每台服务器的综合负载权重值,而综合负载权重值直接体现着服务器的当前处理能力。调度服务器根据综合负载权重值分配工作负载,实现负载的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2.
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是一种有效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但在组合高冲突证据时,D-S证据理论得到的结果却往往有悖常理。为了解决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考虑到不同的证据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证据权重的D-S改进算法。该方法首先引入一个度量证据体间相似度的证据距离函数,建立相应的证据距离矩阵,求出系统中各证据到证据集的平均欧式距离,然后通过信任函数来获得描述各证据重要程度的权重系数并对证据源进行修正,最后利用D-S组合规则对修正后的证据进行合成。通过算例的分析以及与其它改进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高伟  张国印  宋康超  魏增 《计算机工程》2012,38(1):114-116,119
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任模型不能合成证据信息。为此,采用重新分配冲突概率与引入权重系数的策略,提出一种改进的D-S证据合成规则IDSECR,并将其用于P2P网络的信任建模,建立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P2P信任模型,解决传统信任模型无法处理冲突程度高而引起的信任度计算不准确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恶意节点攻击的情况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D-S证据理论难以融合高度冲突证据的问题,并考虑到证据正常时Dempster规则具有优越的聚焦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判据和贴近度的证据融合方法。把贴近度概念引入到D-S证据合成中,通过证据的一致性度量来计算证据的权重,从而实现了冲突证据的加权融合。同时提出了证据修正的选择判据,将证据分成冲突与非冲突两类,对冲突的证据进行修正后再进行合成,而非冲突证据可直接进行合成。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但保持了Dempster规则优越的信息聚焦性能,而且较好的解决了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评估模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靠运行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任评估模型.模型给出了节点信任值的形式化定义;利用基本置信度函数计算直接信任值,通过邻居节点的推荐获取间接信任值;在此基础上,对直接、间接信任值进行基于权重的修正,并根据Dempster组合规则予以合成,最终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适应性和容错性,能实时、准确地发现恶意节点,有效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D-S 证据理论难以解决高度冲突证据融合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证据合成算法. 将贴近度概念引入D-S 证据合成中, 通过证据的一致性度量计算其权重, 实现冲突证据的加权融合. 提出证据合成方法选择判据, 将证据合成分为冲突和非冲突2 类, 分别采用改进算法和传统算法对证据进行融合. 实例验证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信息聚焦性能优越, 可以有效解决冲突证据合成问题, 在解决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问题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将军 《计算机科学》2016,43(Z6):93-94
分析现有的证据权重确定方式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利用各证据与平均证据的相似系数求出证据的初始权重;把权重低于阈值的证据从证据组中剔除,计算剩余证据的权重,经K次迭代,直到所有证据的权重都大于阈值;最后将K次权重算术平均得到各证据的最新权重系数,对证据加权平均后再利用D-S组合规则进行组合。通过算例比较表明该方法的合成结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证据间距离、证据间支持度和可信度、决策距离测量等重要概念,对证据的信任函数数据进行合理化处理,并借助D-S证据合成规则实现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从而提出基于决策距离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加权平均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D-S冲突问题,确保信息融合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和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对决策表进行约简得出决策规则,然后计算规则可信度分配和规则权重,最后根据改进的D-S合成规则进行规则合成,得到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重要性难以赋权的问题,本文以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为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与融合权集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在充分研究建筑工地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和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建筑工地安全评价体系;其次,采用基于权值分配和矩阵分析的D-S合成算法改进AHP法和基于数据的熵权法计算评价体系中指标层中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然后,运用改进的D-S证据融合算法进行多源证据的合成,获取指标权重,避免单一赋权的片面性,得到最优综合权重;最后,根据TOPSIS评价算法计算建筑工地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表明,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融合权集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能有效评估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风险评估结果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LVS系统的负载动态平衡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LVS的集群负载调度系统,内核中的加权调度算法权值是静态的,没有动态调整机制,容易出现任务分配与真实服务器处理能力相背离,给出了一种通过量化调度器和真实服务器的实时反馈负载信息指标,计算服务器综合负载,动态调整服务器权值的收敛算法,实现负载动态平衡,及时调整负载倾斜,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和集群系统的吞吐率,设计可应用在使用LVS的负载平衡调度集群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曲乾聪  王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2,39(2):526-530+542
针对传统负载均衡算法不能满足公网数字集群系统高并发用户请求和快速呼叫建立等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反馈的分布式数字集群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实现公网数字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提高用户容量。首先建立参与MCPTT服务器的静态负载和动态负载监控机制和指标;然后利用加权轮询算法为用户分配参与MCPTT服务器,并通过用户请求的处理获得复合负载参数;根据负载指标的反馈更新参与MCPTT服务器权值以动态调整服务器负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负载均衡效果优于传统算法和其他动态反馈算法,负载均衡度更小、用户请求响应延迟更低。  相似文献   

13.
以LVS为基础,实现了一个负载动态均衡方案。该方案对整个系统的负载均衡情况作出评估,选出要被调整的服务器集合,然后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对这些服务器的权值作出适当调整,从而实现了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4.
集群系统中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Web服务器集群系统中负载动态变化的特点,为了高效地实现任务均衡分配,提出一种新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结合动态反馈原理,周期地根据服务器节点真实负载的状态变化情况,改变其相应节点的权值,避免服务器间的负载失衡。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系统平均服务延迟时间和提高吞吐量,提升集群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nux虚拟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斌  徐精明  代素环  葛华 《计算机工程》2011,37(23):279-281,287
分析Linux虚拟服务器负载均衡调度过程,提出一种基于Linux虚拟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结合系统资源类型和服务器权重系数,依据服务器加权负载标准差,进行集群真实服务器负载状况分析,动态调整服务器权重系数,对改进的最小连接数调度算法进行负载均衡调度。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郭秀才  张悦  贺耀宜 《工矿自动化》2020,46(5):104-107,112
针对现有负载均衡算法在处理智慧矿山系统数据时存在处理速度慢、无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任务调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的加权最小连接数(CS-WLC)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智慧矿山软件平台解决负载均衡问题。该算法综合考虑后端服务器处理速率、内存容量、磁盘IO速率、网络吞吐量、进程数指标,通过对指标赋予权值计算各后端服务器利用率;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全局寻优,得到一组较优解;考虑连接数及使用频率对后端服务器赋予权值,采用加权最小连接数(WLC)算法在较优解中选取负载较轻的后端服务器处理实时数据存取和用户访问请求。采用分布式融合性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进行负载均衡测试,结果表明在数据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与WLC算法相比,CS-WLC算法应答时延小、响应连接数多,从而验证了CS-WLC算法具有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集群系统中自适应负载反馈平衡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集群系统中,负载平衡策略虽然很多,但是为了减少反馈开销,一般策略为采用在前端估计后端负载,所以不能很好地完成负载平衡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负载反馈平衡策略,各个服务器根据自身负载的变化来决定负载反馈的时机,前端根据负载信息和请求率计算出各个服务器的负载权值,最后根据负载权值来调度服务器处理请求,以实现负载平衡。由于采用了自适应的反馈策略,在获得各个服务器负载信息的同时减少了负载反馈的开销,实现了系统的负载均衡。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的Web集群系统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集群技术构建的服务器组在资源利用率上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集群系统负载均衡算法,建立判断矩阵,得到各项评估指标的单项和综合权重。调度器定时接收真实服务器上的4类参数:网络性能,服务器硬件,服务器软件和网络服务类型。根据调度器收到的每一个连接请求,采用动态反馈算法选择负载最小的服务器响应连接请求。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减少服务器平均响应时间,有效提高集群系统的响应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容识别的Web集群负载均衡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扩展Web服务器集群是目前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主要架构方法,负载均衡技术是集群系统中任务分配的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识别的负载均衡算法,引入了访问量阈值的概念,并通过动态的修正访问量阈值以适应网络负载的变化;利用动态反馈机制来获取服务器的负载状态,同时通过保证负载的局部性,减少相同内容在多个服务器中的重复缓存,提高服务器Cache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