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含量检测及其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2例,分为代偿组62例、失代偿组30例,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A、ChE的含量,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肝硬化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病情的相关关系。结果代偿组、失代偿组血清中PA、ChE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失代偿组血清中PA、ChE的含量更低(P0.05)。代偿组、失代偿组外周血中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失代偿组中上述指标水平更高(P0.05)。Pearson检验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A、ChE的含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直接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A、ChE含量异常降低,具体含量与肝功能损伤、肝纤维化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肝硬化病情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和胆汁酸(BA)的检测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PAB、ChE、BA等水平对比分析,以36例老年肝损害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组ALB、PAB、ChE水平明显下降(P0.01),BA水平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联合检测血清ALB、PAB、ChE和BA有助于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06例对照组与839例肝硬化病人的血清A/G比值,并分析血清A/G比值变化与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死亡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存活组;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肝功能G级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与B级组;肝硬化末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γ-球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γ球蛋白(γG)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醋酸纤维薄膜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型肝炎的血清γG;同时采用酶速率法测定他们的血清胆碱酯酶(SChE)活力结果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或)炎症程度的加重,血清γG逐渐升高,而SChE活力则逐渐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γG与ChE活力的相关系数为-0.612.结论血清γG的水平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SChE活力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肝脏的储备功能,亦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底物发色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人的血浆前激肽释放酶水平。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PK水平显著降低,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而且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肝化患者血浆PK水平仍显著你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浆PK是更为敏感的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继发性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3LSE/9LE、2HLSE/10HLE、2HRZS(E)/4HR抗痨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分别有6例、12例、1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A组3例为肝功能异常,3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B组有2例出现中度、1例出现重度肝损害;C组2例中度、2例重度肝损害。A组与B、c组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含利福平、吡嗪酰胺的化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害较大,含左氧氟沙星方案能减轻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可作为肺结核合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讨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并发肝功能损害及其与乙肝病毒的关系。观察SARS患者108例,其中同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38例(A组),无任何肝病基础的有46例(B组),SARS患者有脂肪肝基础病的有24例(C组),比较各组SARS患者肝损害的程度以及乙肝病毒变异的关系。有乙肝病毒(HBV)携带的SARS患者肝损害的程度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同时并发重症肝炎的机率明显增高,在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SARS病毒后极易诱发病毒野生株增多。有脂肪肝基础的SARS患者和无脂肪肝患者肝损害无显著差异。有乙肝病毒感染或病毒携带者的SARS患者需密切观察肝功能积极防治急性肝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清中生长激素浓度,同时测定了肝功能及血糖。结果表明,不同肝病组生长激素含量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明显升高,(p<0.01),且生长激素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慢活肝及肝硬化组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前二组明显升高(p<0.05);慢活肝组及肝硬化组生长激素含量与血糖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患者临床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65例B超和/或CT确诊的脂肪肝患者病例分析显示,上海市脂肪肝患者以肥胖症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占781%),多数患者同时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酒精性脂肪肝只占72%。脂肪肝的程度以轻度为主,临床表现多不明显,肝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和层粘蛋白)多无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临床表现、肝功能改变模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主要与脂肪肝的病因有关,而与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9例HIV/AID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重度损害组,比较各组间相关情况。结果肝功能损害组使用肝毒性药物、合并HBV和/或HCV感染的比例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0.030、0.003)。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组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例高于轻度损害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HIv/AIDS病人肝脏损害发生率高,而男性、使用肝损害药物、合并HBV和/或HCV是HIV/AIDS病人发生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甘利欣注射液150mg/日,治疗组用易善复注射液465mg/日,疗程均为4周。结果患者接受易善复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易善复能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疗效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2.
甜菜碱对鹌鹑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甜菜碱可改善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学变化,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甜菜碱对鹌鹁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制备鹌鹁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甜菜碱干预后,观察其血清、肝脂质、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予高脂饮食性脂肪肝鹌鹁甜菜碱0.2—0.8g/kg治疗6周后,其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肝重指数、肝组织总胆固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1);0.8g/kg甜菜碱组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三酰甘油和丙二醛含量(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甜菜碱可使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O.05或P〈0.01),0.8g/kg组的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甜菜碱对鹌鹁高脂饮食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加脂质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干预高脂饲养所致大鼠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12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大鼠实验性脂肪肝模型;肝脏病理切片证实造模成功后,取24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并给予相应处理: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l56mg/kg灌胃,1次/d;饮食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等容积蒸馏水灌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食普通饲料。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的肝功能、血脂、血糖、肝脂质、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血脂、肝脂,改善肝功能;而饮食治疗使肝组织学有一定改善,但肝酶活性、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持续存在。结论 二甲双胍可有效地用于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用于诊断慢性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很多,但对其诊断效率进行客观评价的研究并不多。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诊断性能指标对常用的7项血清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肝硬化组(n=81)、慢性肝病组(n=43)和健康对照组(n=30)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胆碱酯酶(ChE)等7个生化指标,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不同肝病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ALB、ChE显著下降,AST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下面积ALB最高,ChE次之。7项指标中Ch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3.8%和83.7%;诊断准确率ChE最高,达90.3%,ALB次之,为89.5%。结论:临床常规的7项生化指标中,ALB和ChE最能反映肝硬化特别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2例肝硬化患者及68例健康者的Tch、ChE及TB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Tch、Ch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ch、ChE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中最低,TBA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ch、ChE、TBA能较准确地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84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31例正常人进行血清ALT同工酶的测定。结果提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m-ALT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另外,根据肝坏死程度将肝病病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血中m-ALT水平与肝坏死程度成正比。通过相关分析也提示了m-ALT含量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血清m-ALT的检测对于判断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及肝坏死程度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当飞利肝宁配合中草药对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当飞利肝宁1g,每天3次。配合中草药;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片,垂盆草冲剂(无糖)。疗程为6月。每例患者的体重、血脂、肝功能、肝脏B超或肝脏CT于治疗前后及治疗3、6月各检查1次,血尿粪常规及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结果两组体重、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或CT分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甘油三脂(TG)值下降程度及肝脏B超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治疗组治愈率30.9%。好转率67.2%,总有效率96.3%。结论当飞利肝宁配合中草药能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5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ChE活性,并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肝病程度越重,ChE活性值降低愈明显,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越高,血清ChE活性值降低愈明显,与病理损害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hE可用于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血清ChE是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变化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在严重肝脏疾病时或有机磷中毒时,其活力常显著下降。我们检测了142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旨在探讨血清ChE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防治脂肪肝的动物试验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防治脂肪肝的效果。方法①动物试验:将1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干预组。应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饲喂含酒精的高脂饮食3周建立混合性大鼠脂肪肝模型。干预组同时每日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灌胃。至3周末从模型组分出部分大鼠作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治疗组,该组停止应用致脂肪肝药物,开始每日给予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灌胃持续3周;另外以部分模型组大鼠作对照,该组亦停止应用致脂肪肝饮食,与正常对照组均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3周。分别于3周末和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②临床试验:选取54例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口服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治疗12周,对照组口服护肝宁片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和肝脏B超的恢复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动物试验: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各干预组的肝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减轻不明显。模型对照组肝组织大泡性脂变较模型组减轻,但小泡性脂变较模型组更加严重,并可见明显的纤维化。治疗组大泡性脂变程度仍然较明显,但小泡性脂变与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②临床试验: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试验组有乏力、腹胀和肝区不适病人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显著好转,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甘油三酯没有明显变化,但试验组的血总胆固醇明显降低,而试验组没有明显变化。B超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脂肪肝好转率48.28%,而对照组仅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