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放疗相关因素对生存影响。方法 2007-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初治的伴MPE的NSCLC共256例,其中117例纳入分析。按放疗剂量<63Gy与≥63Gy分为2个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卡钳值=0.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相关因素对总生存(OS)影响。结果 原发灶放疗可延长OS(P<0.001),且随剂量36.0~44.1Gy、45.0~62.1Gy、63.0~71.1Gy提高OS延长(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3、18个月。匹配前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Gy、大体肿瘤体积<157.7cm3、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站的OS延长(均P<0.05),T4N3期较其他期患者OS降低(P=0.018);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Gy的OS仍延长(P=0.013),≤5站引流区淋巴结转移OS呈延长趋势(P=0.098)。匹配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66,95%CI为0.368~0.871,P=0.010),GTV<157.7cm3有延长OS趋势(HR=0.679,95%CI为0.450~1.024,P=0.065);匹配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Gy仍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47,95%CI为0.333~0.899,P=0.017)。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4%、5.1%,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 MPE-NSCLC在胸腔积液可控的前提下,原发灶放疗剂量对延长OS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寡转移NSCLC患者胸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我科初治转移灶≤5个的NSCLC患者43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其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BED10分别为101.416 Gy和102.700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6%,1、2、3年OS分别为74%、70%、51%,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中位PFS时间为1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2与ECOG≥2(P=0.000)、BED10<100 Gy与≥100 Gy (P=0.006)对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约90%患者仅出1—2级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寡转移NSCLC在接受系统性全身治疗前提下联合原发灶和转移灶根治性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OS和PF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寡转移状态是鼻咽癌转移的一个特殊阶段,本研究主要探讨其预后因素及治疗模式。方法 2002-2010年共149例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分别为94、32、22例,转移灶1个、2~5个分别为5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1~12个),其中115例患者接受原发灶放疗,57例接受转移灶局部处理。将患者临床特点、肿瘤状态及治疗模式等因素纳入生存分析中。Kaplan-Meier法计算OS,单因素分析及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2~144个月),所有患者3、5年OS率分别为52.7%、37.7%。化疗后转移灶CR+PR、SD、PD率分别为59.7%、31.5%、5.4%,近期疗效主要与转移灶数目(P=0.01)、化疗疗程(P=0.00)相关。影响患者OS因素包括合并肝转移(P=0.00)、乳酸脱氢酶>245 IU/L (P=0.00)、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0.01)。原发灶接受放疗者5年OS为46.2%,未接受者无5年生存。结论 寡转移是初治转移鼻咽癌预后相对较好的一个亚组,其不良预后因素包括乳酸脱氢酶>245 IU/L、肝转移、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和原发灶无放疗等,原发灶放疗能进一步提高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OS。  相似文献   

4.
肺寡转移瘤SBRT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肺寡转移瘤行SBRT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SBRT治疗的最佳人群。方法 对2012-2015年间51例肺寡转移患者76个肺转移结节行SBRT。原发肺肿瘤27例,肺外来源肿瘤24例。鳞癌7例,腺癌35例,其他9例。剂量50 Gy分5次、60 Gy分3次等。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2年LC率分别为86%(65/76)和80%(61/76),OS率分别为80%(41/51)和55%(28/51),中位OS为30(2~57)个月,中位PFS为8(1~32)个月。21例出现1级RP,1例出现2级RP。多因素分析表明肺转移结节数≤2、PFI及PS评分≤1分均影响OS (P<0.05)。结论 肺寡转移瘤行SBRT是安全、有效的,肺转移结节数、PFI及PS评分是影响OS因素,选择合适患者和适宜治疗时机是保证SBRT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灶姑息放疗对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未经原发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放疗范围只包括可见的大体肿瘤,不做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总剂量为45.0~50.4 Gy,单次剂量为1.8~2.0 Gy,并同时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含铂的双药化疗.通过Kaplan-Meier法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8%、37.3%、2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M分期、对初始化疗反应情况、体力状况(PS)评分、转移病灶个数、转移类型均可能是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M分期、对初始化疗反应情况、转移类型均是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转移性胃癌中,寡转移患者的OS较多发弥漫性转移的患者明显延长(HR=15.028,95%CI:7.000~32.260,P=0.000).结论 对初始化疗反应良好且为寡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原发灶姑息放疗,可获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非寡转移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否从原发肿瘤放疗中获益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寡转移Ⅳ期NSCLC患者化疗同期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3-01-23-2012-05-13贵州省肿瘤医院404例患者参加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入组标准:(1)初诊的且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2)年龄18~80岁;(3)KPS评分≥70;(4)接受≥2个周期化疗且整个病程中未接受分子靶向治疗;(5)胸部原发肿瘤接受3DCRT或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6)胸部原发肿瘤接受放疗剂量≥36 Gy.寡转移定义为转移病灶<5个,非寡转移定义为转移病灶≥5个.主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2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83例为非寡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0个月(95%CI为11.9~14.1),1、2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7%、15.8%和9.1%;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的1、2和3年OS率为55.3%、22.7%和17.0%,<63 Gy的1、2和3年OS率为46.5%、9.3%和2.5%,x2=11.497,P<0.001;寡转移患者的1、2和3年OS率分别为59.3%、22.0%和15.2%,非寡转移患者的1、2和3年OS率分别为46.4%、12.7%和6.0%,x2 =5.741,P=0.017.寡转移(x2=7.571、P=0.006)和非寡转移(x2 =8.242、P=0.004)患者分别进行分析,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仍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非寡转移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放疗剂量、原发肿瘤体积、化疗疗效达及治疗后KPS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化疗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非寡转移患者,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是影响生存的因素(x2=4.419,P=0.036);化疗有效和无效的非寡转移患者,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的总生存相似,x2=1.947,P=0.163.结论 原发肿瘤放疗剂量、肿瘤体积、化疗疗效和治疗后KPS是影响非寡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独立因素.在有效的系统化疗基础上,非寡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可能从原发肿瘤的积极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器官和病灶联合定义寡转移Ⅳ期NSCLC原发灶3DRT剂量及其相关因素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定义单器官和2个器官中每器官1个转移病灶为寡转移,共115例,分析剂量及相关因素与总生存的关系, 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5例中位生存期(MST)为14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5.7%、18.3%、11.5%。原发灶剂量≥和<63 Gy的OS比较,全组、2周期化疗获益、放化疗获益MST延长,分别为17个月和13个月(P=0.046)、17个月和13个月(P=0.037)、18个月和14个月(P=0.022);转移灶放疗、原发灶有效有延长生存的趋势,MST均为17个月和13个月(P=0.055和P=0.065);4~6周期化疗的MST为16个月和13个月(P=0.165)。放化疗有效、原发灶体积<120.1 cm3、治疗后KPS改善比无效、大体积、KPS降低患者的MST延长(15个月比12个月,P=0.036;17个月和11个月,P=0.002;14个月和10个月,P=0.031)。多因素分析原发灶剂量和体积(P=0.020和P=0.001)、治疗后KPS变化(P=0.021)显著影响生存。结论 联合器官和病灶定义的寡转移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灶根治剂量放疗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原发灶体积、治疗后KPS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Gy/次,每天或隔天1次,BED为40.0~151.2 Gy (中位数100 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96.0%。原发瘤组CR率14.8%(17/115),PR率65.2%(75/115)。转移瘤组组CR率25%(19/77),PR率38%(29/77)。2、3级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4.7%、3.1%。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1、2年原发和转移瘤组LC率分别为95.7%、84.3%和92%、73%,OS率分别为94.5%、92.0%和85%、62%。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和肺孤立转移瘤的1、2年LC、OS率较高且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15例肺部小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本研究旨在评价直线加速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05年9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例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肺部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在模拟机下测定肺部病灶的左右、前后、头尾三个方向的呼吸运动幅度,采用CT模拟定位,选择三维适形立体定向放疗。放疗剂量如下:5Gy×10次/12天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 e ective dose,BED)=75Gy]2例,6Gy×8次/10天(BED=76.8Gy)3例,8Gy×6次/8天(BED=86.4Gy)2例,12Gy×4次/4天(BED=132Gy)8例,病变直径1.5cm-4cm,毒性评价标准按照NCI-CTCAE3.0版本进行。结果 15例患者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6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率为20%,总有效率(CR+PR)为80%。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86.67%。肺的早期放射性反应0级2例,I级9例,II级4例,无III级以上的副反应。结论利用直线加速器对肺部小病灶实施48Gy/4次/4天的照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Gy/次,每天或隔天1次,BED为40.0~151.2 Gy (中位数100 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96.0%。原发瘤组CR率14.8%(17/115),PR率65.2%(75/115)。转移瘤组组CR率25%(19/77),PR率38%(29/77)。2、3级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4.7%、3.1%。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1、2年原发和转移瘤组LC率分别为95.7%、84.3%和92%、73%,OS率分别为94.5%、92.0%和85%、62%。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和肺孤立转移瘤的1、2年LC、OS率较高且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胸部原发灶三维放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3-2010年间伴骨转移的95例Ⅳ期NSCLC化疗≥2周期且同期胸部三维放疗的前瞻性研究资料,其中47例单纯骨转移、48例合并其他脏器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原发肿瘤治疗有效和化疗≥4周期者生存延长(P=0.001、0.037、0.009)。单纯骨转移和合并其它转移患者分别进行分析,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仍是影响其生存的因素(P=0.045、0.012)。单纯骨转移患者原发肿瘤分期T1+T2期较T3+T4期患者生存延长(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和单纯骨转移能延长总生存(P=0.036、0.035)。结论 NSCLC骨转移胸部原发灶三维放疗技术及剂量在综合治疗中对改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 2Gy)分为30~39 Gy组104例、≥40 Gy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无进...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BACKGROUND: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 can achieve excellent local control rates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has emerged as a standard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ho cannot undergo surgery or those with isolated recurrences. However, factors that may predict toxicity or survival are largely unknown. We sought here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nd pneumonitis after SABR for NSCLC in a relatively large single-institution series. METHODS: Subjects were 130 patients with stage I NSCLC treated with 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4D CT) --planned, on-board volumetric image--guided SABR to 50 Gy in 4 fractions. Disease was stag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and scans were obtained again at the second follow-up after SABR. RESULTS: At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26 months, the 2-year local control rate was 98.5%.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time was 60 months, and OS rates were 93.0% at 1 year, 78.2% at 2 years, and 65.3% at 3 years. No patient experienced grade 4--5 toxicity; 15 had radiation pneumonitis (12 [9.3%] grade 2 and 3 [2.3%] grade 3). Performance status,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 on staging PET/CT, tumor histology, and disease operabi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OS on univariate analysis, but only staging SUVmax was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034). Dosimetric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pneumonitis on univariate analysis, but only mean ipsilateral lung dose >=9.14 Gy was significant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005). CONCLUSIONS: OS and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SABR for stage I NSCLC can be predicted by staging PET SUVmax and ipsilateral mean lung dos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 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 124例,女 69例,中位年龄 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 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cm3。处方剂量以60Gy分 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 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复发脑胶质瘤行再程放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行再程放疗的52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再程放疗中位计划靶区体积(PTV)73.5cm3(49.9~102.7cm3),中位剂量45.0Gy (43.0~48.8Gy)。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2.6个月,全组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期分别为16.1个月(95%CI为4.1~28.1)和8.0个月(95%CI为4.0~12.0),1、2、3年OS率分别为67%、43%、29%,6个月、1年、2年PFS率分别为67%、40%、26%。多因素分析KPS评分、复发时间显著影响OS (P=0.012、P=0.001);KPS评分、两次放疗间隔时间显著影响PFS (P=0.003、P=0.018)。分层分析提示再放疗时KPS评分为初始病理WHOⅡ级和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1,P=0.012);复发时临床表现为初始病理WHOⅢ、Ⅳ级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6、P=0.04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1级占25.0%,2级占5.8%。结论 再程放疗复发脑胶质瘤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发生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5年收治的首发远处转移部位为脑的局限期SCLC患者 131例,依据中位无脑转移生存期(BMFS)将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BMFS≤10个月为A组(61例),BMFS>10个月为B组(7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131例SCL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2.5个月及87.3%、44.7%、20.8%;全组中位脑转移后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个月及39.3%、14.8%。由于A、B组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期相近(分别为8.6、9.3个月,P=0.695),进而对未行预防性脑照射的A、B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其脑转移后生存期也相近(P=0.240~0.731)。 结论 SCLC脑转移发生时间与总生存相关,而与脑转移后生存无关,因此着重预防和减少脑转移的发生可能是提高SCLC患者生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