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所用麦芽粉中的内-β-葡聚糖酶活力存在还是被钝化,45℃低温糖化所制麦芽汁中β-葡聚糖含量部极少。而65℃糖化所制的麦芽汁中,β-葡聚糖都大量存在。总的来说,糖化温度比β-葡聚糖释放酶在糖化过程中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更大。本文将对糖化中物理浸出的β-D-葡聚糖与在制麦过程中通过酶释放和降解的β-D-葡聚糖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观察制麦过程中大麦β-葡聚糖溶解度的变化,研究糖化条件对麦汁和啤酒中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发芽4~5天后,绿麦芽中可溶性β-葡聚糖部分显著提高。然而,如果麦芽的内源性酶活经加热处理后被抑制,发芽前3天β葡聚糖的溶解一直增加,在之后的阶段开始降低。当提取温度从室温提高到45℃时,可溶性β-葡聚糖部分显著增加。溶解良好和溶解不良的麦芽在不同糖化温度下随着温度从45℃增加到75℃,麦汁中可溶性β-葡聚糖数量增加并最终在啤酒中残留。在任何温度下,由溶解不良麦芽所得麦汁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含量都非常高。甚至在低糖化温度下内源性酶也难以完全溶解这些葡聚糖。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麦汁中β-葡聚糖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投料温度超过40℃时,β-葡聚糖溶解酶活性增强;蛋白质休止温度在50℃时,对降低β-葡聚糖的含量有积极作用;当糖化温度升高到72℃时,β-葡聚糖含量不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麦汁中β-葡聚糖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当投料温度超过40℃时,β-葡聚糖溶解酶活性增强;蛋白质休止温度在50℃时对于降低β-葡聚糖的含量有积极意义;当糖化温度升高到72℃时,β-葡聚糖的含量不再有明显变化,实验中分析了不同商业酶制剂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SN1391为试材,按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进行实验得到9组麦芽,通过对麦芽品质分析研究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品质的关系。发现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浸出物含量、α-淀粉酶活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糖化力、库尔巴哈值、α-AN、蛋白酶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麦汁粘度、糖化力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影响β-葡聚糖酶活力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浸麦度>焙焦温度>发芽温度。浸麦度为47%~48%、发芽温度为15~17℃、焙焦温度为80~81℃时SN1391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甘啤4号大麦为实验材料,对麦芽干燥工艺过程的凋萎初始温度和焙焦温度,进行二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通过分析测定麦芽关键品质指标,对啤酒大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β-.葡聚糖酶活力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为:焙焦温度凋萎初始温度;凋萎初始温度48℃、焙焦温度78℃时大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最高.麦芽中β-葡聚糖酶活与麦芽α-淀粉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浸出物含量、α-AN和库尔巴哈值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麦汁黏度、糖化时间以及β-葡聚糖浓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β-1,3葡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β-1,3葡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编号为M014,初步鉴定为木霉。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M014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l4在含3%茯苓粉、0.5%酵母膏及一些无机盐的液体培养基中(pH6.0),于30℃,150r/min振摇培养6d,β-1,3葡聚糖酶活最高,达到4.95U/ml。另外,还就β-1,3葡聚糖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粗酶液在40℃和50℃保温12h,酶活基本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0℃保温时,酶活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彭维  杨幼慧  孙远明 《酿酒科技》2011,(1):31-32,36
采用DNS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和pH值对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8。在pH2.0和pH 8.0的缓冲液中浸泡4h后,酶活分别保留了73%和64%。说明β-葡聚糖酶能够耐受较强的酸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旺军  李胤 《啤酒科技》2005,(3):50-55,59
通过三因素(浸麦温度、湿度、发芽温度)两水平析因试验,研究了制麦过程对裸麦和芒麦中的β-葡聚糖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在高温(48℃)下浸麦时,麦芽的β-葡聚糖总量变化很小,而浸麦温度(15℃)较低时,β-葡聚糖总量显著下降。温度为38℃时,对于不可溶β-葡聚糖来讲,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通过麦芽中的β-葡聚糖酶活性分析发现,浸麦温度为15℃,活性显著增加,而浸麦温度为48℃时,活性增加缓慢。另外两个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浸麦温度是对β-葡聚糖和β-葡聚糖酶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在100℃提取β-葡聚糖时,提取量较大,浸麦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大于提取温度。浸麦温度为15℃时的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要低于浸麦温度为48℃时。本试验设计的的因素水平对植酸的简介和植酸酶的活性没有多大影响。结果显示,既然本试验设计的参数对植酸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对β-葡聚糖酶活影响很大,那么就有可能对酶进行有选择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麦醋容易形成雾浊而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通过研究β-葡聚糖酶最适pH值范围、最适作用温度范围、温度稳定性和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等酶学性质,确定β-葡聚糖酶在大麦醋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最适pH值在4.5~5.5,最适作用温度为55~60℃,Cu~(2+)和Fe~(2+)离子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大麦醋生产中以在糖化阶段加入为最佳,加入量为原料的0.01%,所得的大麦醋风味和外观均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因子对燕麦β-葡聚糖提取纯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中华  乔有明 《食品科技》2007,32(8):122-126
以水为溶剂对燕麦中β-葡聚糖进行了提取研究,并通过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不同提取因子的不同水平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灭内源酶温度为140℃、脱脂料液比为1∶3、脱脂时间为50min、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1h、pH为11、料水比为1∶12、电解质浓度(CaCl2)为1mg/mL条件下,所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产品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β-葡聚糖酶对酵母β-葡聚糖进行酶解,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以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得率为指标优化酶解工艺,并对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与原酵母β-葡聚糖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佳酶解条件:底物质量浓度1.14 g/100 mL,酶活浓度0.16 U/mL,温度44℃,pH 4.2,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得率为39.89%。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与原酵母β-葡聚糖的糖苷键型均为β构型,分子构象相同。热稳定性分析表明,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和原酵母β-葡聚糖的特征分解温度分别为356℃和360℃,终止分解温度分别为740℃和780℃,热稳定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张莹  赵迎春 《啤酒科技》2013,(2):37-39,43
应用在啤酒糖化中的β-葡聚糖酶有改善过滤性能、提高麦汁收得率及降低粮耗等作用。本文对大麦中β-葡聚糖酶在制麦芽和糖化过程中的变化、外源添加微生物β-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国内啤酒酿造用β-葡聚糖酶产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高黏度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提取法,即在燕麦麸皮中加入乙醇,酶法除去蛋白质和淀粉后,用热水提取β-葡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乙醇、胰蛋白酶、淀粉酶、酶解温度和时间对β-萄聚糖保留率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的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研究热水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β-葡聚糖的表现黏度.结果:在60%乙醇溶液中加入60U/g胰蛋白酶,50 ℃酶解60min,残渣中β-葡聚糖的保留率为96.11%,蛋白质的去除率为71.79%.淀粉酶作用可以去除淀粉并使细胞壁破裂.响应面分析表明,在料液比1:20、浸提温度80℃、漫提时间60min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为7.34%,且β-葡聚糖黏度高.结论:乙醇-酶和热水二步法是提取高黏度燕麦β-萄聚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使用木霉TP09固态发酵,提纯并鉴定了β-1,3-葡聚糖酶的部分性质。采用饱和度为70%的(NH4)2S04及DEAE--琼脂糖凝胶CL-6B柱层析纯化,β-葡聚糖酶相对粗酶溶液纯化了28.7倍,酶回收率为45.2%。经SDS--PAGE分析,该酶分子量近似54.6KD。酶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温度为50℃。在pH3.0-5.0、温度30℃-70℃之间酶活相对稳定。Fe3+、Mg2+、Mn2+以及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Zn2+、Ca2和Fe2+则有激活作用。底物选择性研究表明该酶为β-1,3、β-1,4-葡聚糖酶。该酶可作用于含β-1,3、β-1,4糖苷键的底物,对含α-1,4和α-1,6糖苷键的底物无作用。以上表明分离自啤酒废水的木霉TP09生产的β-1,3-葡聚糖酶可增强不溶性β-1,3-葡聚糖的可溶性,促进了其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能够把纤维素降解成可发酵性糖,在许多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以窖泥为材料,采用传统平板法对产酶菌株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强的菌株XWS-A,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液态条件下,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产内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5.5,培养时间72 h;产外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产β-葡萄糖苷酶最佳条件为温度40℃,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5.5;外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的冻融提取方法.方法:采用热水浸提-冻融循环提取燕麦β-葡聚糖,研究内源酶活性、水浸提温度和时间、燕麦β-葡聚糖质量分数和冻融次数等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纯化的β-葡聚糖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不灭内源酶活,55℃提取2h,将提取液浓缩至β-葡聚糖质量分数为1%,冻融3次,燕麦β-葡聚糖的得率为1.5%,纯度92%.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证实冻融法提取到的物质是β-葡聚糖.结论:采用冻融法,不必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和酶,仅凭借冻融这一物理过程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燕麦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19.
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焙焦温度对成品麦芽品质及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麦芽的糖化力、α-AN、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且糖化力下降显著(α=0.041<0.05):色度、糖化时间、麦汁黏度随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且β-淀粉酶活力下降极显著(α=0.0004<0.01);蛋白酶活力、β-葡聚糖酶活力、PPO活力都有所下降,且得出PPO的失活温度为82℃.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良好的啤酒酿造原料,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价格较低,品种多,富含蛋白质、淀粉。本文设计添加10%小麦芽进行糖化,研究不同糖化温度和糖化时间对7^oP麦汁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2℃15mm、63℃110min、72℃20min、78℃过滤糖化工艺中,7^oP麦汁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最多,为1034.33mg/L;52℃15min、63℃100min、72℃20min、78℃过滤糖化工艺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为72.96mg/L。当阿拉伯木聚糖产生919.33mg/L、β-葡聚糖产生两为72.96mg/L时,7^oP麦汁的粘度最大,此时,过滤速率为81.52mL/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