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中渡槽的安全监测对保证其长距离输水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目前渡槽变形预测中原型观测资料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和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分解和机器学习的渡槽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奇异谱分析法将渡槽变形监测数据分解为周期分量、趋势分量和剩余分量三部分,使用核极限学习机对周期分量和趋势分量进行预测,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相空间重构理论建立剩余分量的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叠加,建立渡槽变形组合预测模型。以双洎河支渡槽的变形监测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为渡槽的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土石坝沉降的主要因素是时效变形,目前常用的统计模型中时效分量主要采用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但在某些工程实际中两子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文中在统计子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石坝沉降组合模型,用于对土石坝沉降的拟合和预测,并给出实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好地发挥了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并比统计子模型的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存在随机波动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ISSA)优化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VMD算法将多维光伏特征数据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和残差分量,以降低原始序列的非平稳性;然后,采用ISSA对LSTM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全局寻优,建立了不同模态序列分量下的ISSA-LSTM组合模型;最后,使用训练好的组合模型对各分解的子序列模态特征分量进行多维预测,并将各层模态预测序列叠加组合成最终的输出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VMD-ISSA-LSTM组合模型相较于常规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高精度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变权组合预测策略。首先,为了降低负荷数据的不平稳度,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将负荷数据分解成了高频、低频、残差3种特征模态分量。其次,充分计及负荷数据的时序特点,参考指数加权法原理设计自适应误差重要性量化函数,并结合组合模型在时间窗口内的历史负荷数据的均方预测误差设计改进最优加权法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以完成子模型的准确变权。最后,针对波动较强的高频分量选定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模型并使用改进最优加权法进行组合预测、低频分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预测、残差分量使用LSTM模型预测,叠加各模态分量的预测结果,实现了短期负荷数据的准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策略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18%。与使用传统组合策略的组合模型相比,平均绝对百分比预测误差平均降低了0.87%。  相似文献   

5.
基于EEMD和ARCH的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风电功率具有非平稳性和波动集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组合模型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EEMD分解法将风电出力分解为一系列平稳的时序分量,再由游程判定法,将时序分量重组为波动分量、短期趋势分量和长期趋势分量,以集中分量特征信息降低预测难度;针对各分量的波动特征,建立相应的ARCH预测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种组合预测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更好的反应风电功率的波动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SE的电力负荷分量的多特征短期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将原始负荷分解为一系列模态分量与残差,VMD的分解层数由样本熵值(sampleentropy,SE)确定;然后对比原始负荷与模态分量的SE值,重构为平稳分量和波动分量,来降低运算规模;同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筛选特征变量,删除特征冗余,建立灰狼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GWO-SVR)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分别对平稳分量和波动分量预测;最后以某地区2018—2020年用电负荷为例进行实验。实验证明:此模型精准度高达94.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降低到2.98%,具有更好的精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力负荷数据存在的波动性、非平稳性而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二次分解重构策略的深度学习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对负荷数据进行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STL)-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二次分解,通过计算样本熵和最大信息数对分量进行重构;然后在Informer模型中引入非平稳性机制,并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对重构分量进行预测;最后,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线性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3个评价指标上的预测误差均低于所对比模型,证明该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并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考虑相关风电场之间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提升新建风电场的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技术(VMD)将单风电场风电功率预处理分解为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将各风电场同频段分量,即低频分量、高频分量和残差分量,组合为二维特征矩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输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同分量子模态下空间特征信息,输入到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提取时间序列中的长时依赖关系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进行叠加,获得完整的预测结果。组合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设置相较于单一模型对预测精度的影响更大,采用新型麻雀搜索算法(SSA)可以节省人工手动调制参数的时间、提高超参数设置的精度和效率。使用该方法对某风电集群中的新建基准风电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经SSA优化的VMD-CNN-LSTM模型在预测风电集群数据上有较高的精度,预测效果好于对比模型LSTM,CNN-LSTM和SSA-VMD-LSTM。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上海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上海市电力月峰值负荷时间序列的特点 ,选择趋势分量和周期分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 ,给出 BP神经网络辨识预测此类系统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步骤。从预测的结果可以看出 ,人工神经网络辨识和预测具有趋势性及周期性波动时间序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朱坤  付青 《电源技术》2023,(1):103-107
光伏功率预测对电网调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光伏功率数据具有较强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Kmeans)和蚁狮优化(ant lion optimization, ALO)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的光伏功率组合预测模型。对光伏功率数据进行EEMD分解,得到相应的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残差项;引入Kmeans聚类对分解后的序列重构,降低序列复杂度和分量数量;将重构后的子序列输入经ALO优化的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将各序列预测结果简单加和作为最终预测值。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EEMD-LSTM模型对比,表明EEMD-Kmeans-LSTM和EEMD-Kmeans-ALO-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的缺陷,把单纯形法嵌入到遗传算法中构成复合遗传算法,建立了基于遗传单纯形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较遗传神经网络模型、BP模型收敛性能好,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较快的训练速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用于大坝变形预测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是一种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用时序预测模型挖掘其规律并进行预测。本文利用时序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堆石坝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解(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STL)将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不规则波动三部分,再使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不规则波动平稳化处理,最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预测分解后的序列,并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进行超参数优化。为评估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以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为例,通过控制训练时长、预测时长、离群值数目等变量进行多组仿真实验,并与其他时序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广,对于堆石坝的性状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开展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的研究可以对监测异常值进行预警,有助于监测大坝的运行状态,保障其安全运行。本文基于混凝土坝的监测数据,结合有限元(FEM)分析和传统的混凝土坝位移统计分析(HST),建立混凝土坝长期运行位移FEM-HST混合预测模型,其中水压分量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根据实际测点监测数据反演得到;温度分量采用简谐温度模型;时效分量采用时间的线性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线性组合统计模型。所建立的FEM-HST混合模型显著改进了HST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反映大坝和地基的结构和材料特性,能够更好预测极端荷载工况下大坝的位移,这有助于监控大坝在极端工况下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14.
堆石体的流变参数对高面板堆石坝的长期安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参数反演可以准确获得符合坝体实际长期变形规律的流变参数。本文分别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构造出待反演参数与位移值之间的响应,引入统计学回归预测模型中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等指标来全面评估不同神经网络响应面映射能力的优劣,从而提高参数反演的效率和准确率。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响应面的评估指标均优于BP神经网络响应面。利用RBF神经网络响应面和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得到反演后的流变参数并将其用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蓄集峡坝体沉降值在大小和分布上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精度的变形预测模型对于大坝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鲜有针对大坝的变形滞后性特点以及变形特征因子的影响性分析与评估,这会对模型的预测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并导致模型缺乏可解释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时间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架构。首先通过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对原始大坝变形数据中由于监测器异常导致的随机噪声与异常值进行处理。其次,利用随机森林(RF)对各变形特征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筛选模型输入的特征因子。最后,针对大坝变形的滞后性,利用时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GRU模型对时间维度上的动态特征关注度,增强模型对时间维度信息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且对时间注意力进行可视化进一步提高了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在隐藏状态阶段上的可解释性。通过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确实存在一定适用性,同时本文所提出的耦合时间注意力机制的变形预测模型有着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过程中的隐藏状态层级有较强的解释性,并揭示了温度与水位因素对大坝变形的长期影响,为大坝变形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张宏立  王聪 《电测与仪表》2020,57(22):33-39
为提高风速时间序列预测精度,基于风速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提出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和正交粒子群算法(Orthogo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OPSO)优化Chebyshev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混合风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CEEMD-OPSO-Chebyshev)。利用CEEMD将原始风速时间序列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分量,避免了传统的分解信号重建中冗余噪声残留问题。同时引入排列熵分析各分量内在特性进行聚类,提出基于OPSO优化算法的Chebyshev神经网络风速预测模型,利用OPSO优化预测网络权值,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对实际采样的风电场风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可得所提出的混合预测模型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能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大坝变形通常是由于多种复杂耦合因素而致,并且是具有高度的灰色性和模糊性的不确定性系统。由于多因素影响下的大坝变形问题没有确定性数学物理关系公式解决,而组合模型能够充分利用各子模型的有用信息,较单一模型更能够反映大坝变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更为科学预测分析大坝变形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缺乏对于大坝变形的组合预测模型的研究并且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对组合模型权重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灰色模糊模型(ANFIS-GM模型)和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A-BP模型)作为子模型,采用考虑时间影响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组合模型权重的求解方法,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通过西南某心墙堆石坝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综合其子模型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精度,同时也比未考虑时间影响的最小误差平方和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它比最小预测误差平方和组合模型精度平均高10.50 mm。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滚动轴承完全失效阈值的设置多根据人工经验选取、退化轨迹适配忽略时间序列整体形态趋势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波动一致性偏移距离的滚动轴承失效阈值设置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引入前向差分(FD)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信号计算均方根(RMS)值作为退化指标(DI);其次,融合双指数模型对DI曲线进行拟合确定最终参考轴承的完全失效阈值(TFT),降低TFT的设置偏差;最后,利用形态波动一致性偏移距离(MFCDD)计算DI曲线相似度,完成对测试轴承失效阈值的设置,并利用粒子滤波更新双指数模型完成滚动轴承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在XJTY-SY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滚动轴承RUL预测的score得分较动态时间规整匹配方法、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方法分别提升了82.97%和73.64%;在PHM2012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滚动轴承RUL预测的score得分较动态时间规整匹配方法、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方法、长短期记忆-自注意力机制预测方法分别提升了99.99%、60.65%和9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