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对芭蕉芋淀粉进行交联以制备芭蕉芋交联淀粉。以沉降积为指标,碱性硫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三偏磷酸钠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交联反应的工艺优化,并对交联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硫酸钠加入的质量分数为15%,温度35℃,反应时间5 h,三偏磷酸钠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5%时,淀粉的交联度最好;芭蕉芋交联淀粉在拉曼光谱中有明显的磷酸基团吸收峰,具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凝胶质构特性和假塑性,可提高体系的弹性与剪切稳定性,为其在食品中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改性剂,对芭蕉芋淀粉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芭蕉芋交联淀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制备工艺的优化,以淀粉糊化特性中的崩解值和水合特性中的膨胀力为指标,结果表明:当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分数的0.7%,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5h,反应pH值为9.50时,淀粉的交联效果最好。还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芭蕉芋交联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件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千质量的1.5%、反应时间1.5h、反应pH10.25、反应温度50℃。  相似文献   

4.
淀粉化学变性技术是目前淀粉工业发展的方向。研究了木著淀粉经三偏磷酸钠交联和琥珀酸酐酯化变性处理后高温热糊特性的变化,指出了7个反应因素(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交联pH、酯化时间、酯化荆用量、酯化pH、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变性后的淀粉高温热糊的粘度较原淀粉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5.
刘峻恺  王绍康  顾志鹏  扶雄  黄强  张斌 《食品科学》2022,43(24):174-181
以高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使用三偏磷酸钠、三氯氧化磷、环氧氯丙烷3 种化学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度的交联淀粉。采用体外粪菌发酵模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价不同化学交联度交联淀粉的体外大肠酵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交联淀粉的发酵速率均能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3 种交联淀粉均提高了有益菌Roseburia、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但相比于三偏磷酸钠和三氯氧化磷交联淀粉,环氧氯丙烷交联淀粉抑制体外发酵速率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能够更多地促进丁酸生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进行了交联合成工艺及条件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合成玉米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pH 10.0、三偏磷酸钠用量1.0%、时间2h、温度50℃。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玉米交联淀粉交联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交联—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备交联-羧甲基(CCMS)复合变性淀粉,并分析了其性质,包括糊透明度、抗酸碱能力、抗老化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糊黏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交联一羧甲基淀粉(CcMS)既保存了单一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的优点,又弥补了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即随着淀粉颗粒交联程度的降低,颗粒的膨胀历程由中心脐点处爆裂膨胀方式转化为颗粒整体向外的均匀膨胀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应用湿法工艺制备了不同改性程度的马铃薯磷酸酯双淀粉,探讨了改性程度对马铃薯磷酸酯双淀粉糊特性的影响,并将其在粉条中应用作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产品的沉降积随三偏磷酸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交联改性程度升高;随交联改性程度的提高,产品的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B)和冷黏值(E)降低,沉降积为6.3 mL的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高的峰黏和较好的凝胶性;不同改性程度的马铃薯磷酸酯双淀粉在粉条中应用效果差异较大,沉降积为6.3 mL的改性淀粉适合于粉丝制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
复合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环氧氯丙烷、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轻度交联复合交联玉米淀粉.探讨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75%,反应时间l h,反应pH 10,反应温度45℃.所制备的复合交联玉米淀粉较玉米原淀粉、单一交联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老化性、抗酸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食用交联甘薯淀粉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变性,制备食品用交联甘薯淀粉。以交联淀粉峰值粘度和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以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pH、温度、时间和硫酸钠用量为因素研究交联反应最优工艺;并研究系列食用交联甘薯淀粉粘度、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及形态学和结构性质,为其在食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法制备交联玉米淀粉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晔  张焕容  彭何花  刘雄 《食品科学》2010,31(6):118-121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选用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研究反应的pH 值、交联剂的用量、微波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4 个因素对微波干法制备交联淀粉工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微波干法制备交联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pH10.5、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2.5%、微波功率350W、时间5min。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在交联淀粉制备中,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对工业干法制备交联淀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碎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碎米交联多孔淀粉。选取沉降积作为交联淀粉交联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取交联工艺最佳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3.5%、pH9、交联温度40℃、交联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碎米交联多孔淀粉的沉降积为1.78mL,吸油率为86.1%。  相似文献   

15.
多孔淀粉改性和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交联多孔淀粉.通过对三偏磷酸钠交联处理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缩小单个因素变化对制备的影响范围,正交试验测定多因素综合条件下交联多孔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与普通多孔淀粉相比,交联后的多孔淀粉结构得到强化,对吸附物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STMP)为交联剂,研究不同STMP添加量(0.5%~2.0%)对油莎豆淀粉持水性、持油性、溶解度、膨润力、体外消化性、黏度特性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FT-IR)等理化特性与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反应后淀粉样品的持水性由89.04%上升至97.86%,持油性由73.75%降低至69.99%,淀粉糊的稳定性提高,抗性淀粉含量由13.85%上升至64.33%,溶解度、膨润力及透明度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间接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显示交联反应导致淀粉颗粒边缘变得模糊。交联淀粉与原淀粉的性质差异较大,通过交联反应后可拓宽油莎豆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交联酯化作用对木薯淀粉热糊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丁二酸酐为变性剂,以水为介质对木薯淀粉进行改性并制备交联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条件。以淀粉热糊粘度为评价指标,着重讨论了制备过程中淀粉乳的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对干淀粉的质量分数)、交联时间、交联pH值、丁二酸酐的用量(对干淀粉的质量分数)、酯化时间、酯化pH值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热糊粘度的影响,与原木薯淀粉的峰值相比较,热糊粘度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18.
大米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冻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以不同的PH值、温度、时间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出制备大米交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2.2%、PH值10、50℃、35min。另外对交联淀粉以及在其中加入不同添加剂后的冻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米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淀粉,加入氯化钠和柠檬酸降低了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而加入蔗糖则增加了交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交联甘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为酯化剂,制备交联甘薯淀粉.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pH值及三偏磷酸钠用量对交联甘薯淀粉(csps)的结合磷含量的影响,并得出了制取交联甘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反应pH值为10.5,STM,添加量为5.5%.与原淀粉相比,交联甘薯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乳化性及凝沉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交联作用对合成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合成的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研究了交联作用对合成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的影响,并探究了羟丙基木薯淀粉黏度与取代度、交联羟丙基木薯淀粉黏度与交联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