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清清  张杰 《浙江医学》2022,44(20):2144-2148
目的探讨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ln-cRNA芯片微阵列分析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Huh7SR和亲本细胞Huh7中的lncRNA,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的lncRNA。将转染后的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Huh7SR分为ENST00000484679-小干扰RNA(siRNA)组和阴性对照(siNC)组。ENST00000484679-siRNA组加入lncRNAENST00000484679-siRNA转染,siNC组加入无关序列NC-siRNA转染。Transwell实验观察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钙黏蛋白N(N-cadherin)、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芯片筛选出lncRNAENST00000484679在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了Huh7SR细胞ENST00000484679mRNA表达水平高于Huh7细胞(P<0.01)。ENST00000484679-siRNA组ENST00000484679mRNA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组,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iNC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ncRNAENST00000484679促进肝癌索拉菲尼耐药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EMT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AMD3100通过调控碳酸酐酶Ⅸ(CA9)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逆转人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耐药性机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uh7和HepG2为研究对象,建立索拉菲尼耐药株Huh7/Sor和HepG2/Sor;检测索拉菲尼单独或联合使用AMD3100对Huh7、HepG2、Huh7/Sor、HepG2/Sor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索拉菲尼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侵袭能力的区别,AMD3100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索拉菲尼单独或联合使用AMD3100对Huh7、HepG2、Huh7/Sor和HepG2/Sor细胞的CA9和CXCR4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D3100 (50μmol/L)可提高索拉菲尼对Huh7/Sor和HepG2/So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 <0.05);与Huh7细胞比较,索拉菲尼耐药株Huh7/Sor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P <0.05),AMD3100(50μmol/L)可降低Huh7和Huh7/Sor细胞的侵袭能力(P <0.05);与Huh7和HepG2细胞比较,Huh7/Sor和HepG2/Sor细胞的CA9...  相似文献   

3.
王清清  张浩  曹浩强  俞清江 《浙江医学》2019,41(17):1836-1839,1844
目的探究大黄素(Emo)增强索拉菲尼(Sora)抗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功构建人肝癌Sora耐药细胞株HepG2R和Huh7R;根据处理因素的不同分为对照组、Sora组、Emo组及Sora+Emo组,后3组细胞分别予不同浓度的相应药物处理。采用药物细胞毒性实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的表达变化。结果Sora+Emo组的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个数、细胞迁移个数及N-cadherin、Vimenti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ra组及Em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mo能增强Sora抑制人肝癌Sora耐药细胞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癌Sora耐药细胞EMT相关。  相似文献   

4.
练维生  姚征  曹非  郑屹峰 《浙江医学》2022,44(18):1928-193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癌耐药细胞HepG2/ADM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取人肝细胞癌耐药细胞HepG2/ADM,以预实验确定的姜黄素合适浓度20μmol/L处理细胞。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EMT标志物及NF-κB/Snai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相较于HepG2/ADM组,HepG2/ADM+姜黄素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N-cadherin、Vimentin、NF-κBp65、Snail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HepG2/ADM细胞过表达Snail后,由姜黄素诱导的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调均被逆转(均P<0.0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HepG2/AD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NF-κB/Snail通路抑制细胞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ABCG2稳定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检测ABCG2稳定过表达前后MCF-7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蛋白表达在ABCG2过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中明显低于常规MCF-7细胞(P<0.05),而N-cadherin蛋白表这在ABCG2过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中明显高于常规MCF-7细胞(P<0.05).结论 ABCG2过表达可以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强乳腺癌细胞的EMT能力,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Xie K  Hao K  Tian XD  Chang ZG  Qin CF  Yang Y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03-3106
目的 观察特异性阻断hedgehog(Hh)信号通路对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Smoothened (SMO)基因特异性的RNA干扰靶点,运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SMO基因表达以阻断人胰腺癌Panc-1细胞Hh信号通路.应用Matrigel/Transwell法检测阻断Hh信号通路后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阻断Hh通路后Panc-1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Fibronectin等的表达变化;并检测EMT调控因子Snail、Slug等的表达变化.结果 稳定干扰SMO基因表达阻断Hh信号通路后,人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20;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而间质表型Vimentin、Fibronectin、N-cadherin等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值分别为0.020、0.001、0.031和0.022;与对照组相比,SMO干扰组细胞中转录因子Snail、Slug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值分别为0.018和0.016.结论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SMO基因阻断人胰腺癌细胞中Hh通路活性,可显著抑制Panc-1细胞EMT过程,其机制与下调转录因子Snail及Slug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RRFIP1表达上调对肝癌细胞Huh7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并初步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LRRFIP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效率,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过表达LRRFIP11对Huh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Huh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Huh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谱技术串联(CoIP-MS)法筛选可能与LRRFIP1互作蛋白。结果:过表达LRRFIP1促进了Huh7细胞的增殖(P<0.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01),抑制了细胞凋亡(P<0.01);过表达LRRFIP1导致Huh7细胞G0/G1期比例减少,S期增加(P<0.001,P&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SNHG3)对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利用 GEO 数据库芯片分析 lncRNA SNHG3 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样本中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 PCR 检测LncRNA SNHG3、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 N-cadherin、Snail、Vimentin 和 E-cadherin 基因表达水平;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N-cadherin、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SiHa细胞中转染siRNA干扰片段来敲低lncRNA SNHG3,并采用qRT-PCR验证转染效率;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LncRNA SNHG3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敲低lncRNA SNHG3后,明显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1)、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SNHG3可下调N-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水平(P<0.001),同时上调E-cadherin表达水平(P<0.001)。结论 LncRNA SNHG3可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BCAR3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和乳腺癌的迁移侵袭的关系。探讨他莫昔芬耐药和乳腺癌细胞EMT现象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上皮样和间质样细胞系中BCAR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侵袭转移能力。结果:BCAR3在乳腺癌上皮样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间质样细胞系;E-cadherin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为阳性,Twist和N-cadherin表达为阴性;他莫昔芬耐药的细胞MCF-BCAR3 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而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阳性。BCAR3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过度表达BCAR3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对他莫昔芬治疗产生耐药,可能与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IL-18对单核细胞(THP-1)的活化作用以及白介素18(IL-18)激活诱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L-18激活诱导的TAMs和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迁移作用的变化;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共培养后A549细胞体外侵袭作用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EMT标志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 Snail以及Slug的表达。结果 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表型由M2向TAMs方向分化;IL-18诱导TAMs促进了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发现TAMs促进A549细胞尾足生长;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AMs抑制A549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促进了N-cadherin、 Snail以及Slug的表达,说明TAMs激活了A549细胞发生EMT。结论 在肺癌中,IL-18可以激活诱导TAMs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AMs通过激活EMT机制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胶质瘤U8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阐明Res对胶质瘤细胞EMT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EMT组(TGF-β1诱导EMT)和Res处理组(Res处理EMT)。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和波形蛋白)、诱导EMT的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T组胶质瘤U87细胞的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和波形蛋白)、诱导EMT的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1)和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EMT组比较,Res处理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和P<0.01);40 μmol·L-1 Res处理组效果较20 μmol·L-1 Res处理组更明显(P<0.05)。EMT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Res处理组胶质瘤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明显低于EMT组(P<0.01)。结论:Res能抑制胶质瘤U87细胞EMT,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外源性IL-23通过PI3K/AKT/c-Myc通路对TE-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IL 23及其受体(IL 23R)的表达和胞内定位;蛋白质印迹检测TE 1细胞与阴性对照NIH3T3细胞中IL-23p19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IL-23R的表达;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空白对照组,50 ng/mL IL-23组,1 μmol/L Wortmannin +50 ng/mL IL-23组细胞中c-Myc mRNA及其蛋白与E 钙黏蛋白、波形蛋白、p-AKT、Snail 1、Slug蛋白的表达;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TE-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ESCC组织及其细胞质中IL-23呈高表达,细胞膜上IL-23R高表达;与阴性对照比较,TE 1细胞中IL-23p19及IL-23R呈过表达(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IL-23组细胞中c-Myc mRNA及其蛋白、p-AKT、波形蛋白、Snail 1、Slug蛋白明显升高,E 钙黏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E-1细胞划痕愈合率和迁移数明显升高(P均<0.05)。与IL-23组比较,IL-23+Wortmannin组细胞中c Myc mRNA及其蛋白、p-AKT、波形蛋白、Snail 1、Slug蛋白明显降低,E-钙黏蛋白明显升高,TE-1细胞划痕愈合率和迁移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IL-23通过PI3K/AKT/c-Myc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的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Kyse70)的DCLK1基因。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DCLK1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CLK1敲除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TCG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食管鳞癌患者(n=95)中DCLK1表达和EMT相关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有效地敲除食管鳞癌细胞系DCLK1基因并影响其表达。DCLK1缺失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如Vimentin、ZEB1、Slug和Snail的表达(P<0.05)。另外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患者中DCLK1与EMT相关转录因子存在相关性。结论 DCLK1敲除可通过抑制EMT进程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对肺癌H1975细胞的抑制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吉非替尼与二甲双胍单用及联用对原发性耐药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Matrigel包被的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组对H1975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抑制效应优于吉非替尼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P<0.05);吉非替尼和二甲双胍单用时较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当两者联合作用时细胞凋亡率增加更显著(P<0.05),且明显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两药联用明显逆转H1975细胞EMT的发生;间质细胞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Slug、Snail)表达水平降低,上皮细胞相关蛋白E-cadhenn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EGFR-TKIs原发性耐药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及逆转EMT的发生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靶向干扰叉头框E1(forkhead box E1,FOXE1)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TP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肿瘤侵袭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FOXE1基因表达,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FOXE1后TPC-1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改变。 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干扰FOXE1基因后PTC细胞TPC-1的运动、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干扰FOXE1基因表达后,细胞形态出现EMT变化,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而间质表型Vimentin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细胞的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2.24倍;同时,PTC细胞TPC-1的运动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穿过小室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2.11倍。结论特异性沉默FOXE1基因,可能通过EMT增强PTC细胞的侵袭潜能。  相似文献   

16.
黄艺  高月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0):991-994
目的 探讨MiR-223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是否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方法 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过表达MiR-223,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转染10 d后宫颈癌细胞的克隆情况;进一步利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标志物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N-钙粘蛋白(N-cadher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MiR-223后,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224 h和48 h后,实验组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穿膜数量远小于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同样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过表达MiR-223后实验组中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Twist表达较对照组降低,E-钙粘蛋白的表达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过表达MiR-223通过抑制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来抑制Hel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胶质瘤细胞的干细胞样特性,阐明白藜芦醇(Res)对其干细胞样特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TGF-β1诱导胶质瘤U87细胞发生EMT,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诱导EMT的转录因子(Snail、Slug、Zeb1和Twist1)表达水平。确定胶质瘤细胞发生EMT后,实验分为对照组(U87细胞不做处理)、EMT组(TGF-β1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EMT)和Res处理组(Res处理发生EMT的U87细胞),检测各组胶质瘤U87细胞二代胶质球形成数和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Bmi1和Sox2)表达水平。结果:经TGF-β1处理48 h的胶质瘤U87细胞表现出分散、拉长和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外观。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TGF-β1组胶质瘤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Zeb1和Twis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表明胶质瘤U87细胞发生EMT改变。与对照组比较,EMT组胶质瘤U87细胞二代胶质球形成数明显增多(P<0.01),胶质瘤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Bmi1和Sox2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EMT组比较,Res处理组胶质瘤U87细胞二代胶质球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胶质瘤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Bmi1和S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发生EMT的胶质瘤U87细胞呈现干细胞样特性,Res能抑制其干细胞样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胶质瘤U8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为阐明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TGF-β1体外处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2.5×10-6、5.0×10-6、10.0×10-6和20.0 ×10-6g·L-1 TGF-β1组,以0×10-6g·L-1TGF-β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U87细胞中上皮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和间质标志物(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以及转录因子(Snail、Slug和Zeb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U87细胞形态表现;划痕愈合实验检测U87细胞相对迁移距离。结果: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胶质瘤U87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2.5×10-6、5.0×10-6、10.0×10-6和20.0 ×10-6g·L-1 TGF-β1组U87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5或P < 0.01);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神经钙黏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升高11.5%(P>0.05)、39.4%(P>0.05)、51.0%(P<0.05)和76.9%(P<0.05);10.0×10-6和20.0×10-6g·L-1TGF-β1组U87细胞中波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5.0×10-6、10.0×10-6和20.0×10-6g·L-1TGF-β1组U87细胞中Snail、Slug和Zeb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10-6 g·L-1TGF-β1组U87细胞呈拉伸状和更为狭长,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TGF-β1能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胶质瘤U87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9.
舒静  姜源  姚雪  陈俊霞 《重庆医学》2015,(36):5057-5060
目的:研究过表达核糖核酸抑制因子(RI)对膀胱癌移植瘤侵袭转移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 T )的影响。方法将 RI 过表达质粒(pIRES2-EGFP-RI)和阴性对照质粒(pIRES2-EGFP)稳定转染膀胱癌 T24细胞,稳定表达细胞株分别命名为:T24-RI 组、T24 vector 组、T24组。将各组 T24细胞分别接种至 BALB/C 裸鼠左腋皮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微血管密度及肺组织转移灶的变化;进一步分析 RI 、MMP-2、MMP-9、EM T 相关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 、Snail 、Slug 、Twist 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24-RI 组较 T24组与 T24 vector 组,瘤体质量显著降低(P <0.01),抑瘤率分别为26.67%和38.85%;与对照组比较,T24-RI 组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肺组织未见明显转移灶,同时 CD31在瘤组织中表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24-RI 组瘤组织中 RI 、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而 MMP-2、MMP-9、N-cadherin 、Vimentin 、Snail 、Slug 、Twist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过表达 RI 可能通过调节侵袭转移 EM T 关键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了膀胱癌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