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研究Clevenger装置改进前后对尤力克柠檬精油提取率和精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改进型Clevenger装置分别提取了青柠、尤力克、艾伦尤力克、费米耐劳、无籽里斯本5个不同柠檬品种的果皮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得到不同品种的柠檬果皮精油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Clevenger装置改进后尤力克柠檬精油的提取率增加了63.37%,且对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无显著影响;5个柠檬品种中分别检测到51、50、41、43种和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酸类和酮类。烯烃类物质是各个品种精油成分中最主要的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β-蒎烯、γ-松油烯次之。品种间差异较大,除了含有32个共有成分之外,每个品种都存在自身特有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四个品种赣南脐橙(纽荷尔、朋娜、华盛顿、奈维林娜)为原料,通过检测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确定了四个品种果实的成熟度,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果皮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四个品种在精油得率和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脐橙的固酸比均大于或等于20.0,均已达到成熟状态;各脐橙果皮精油得率为:纽荷尔(1.05%)>奈维林娜(0.94%)>华盛顿(0.91%)>朋娜(0.75%);样品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烯烃类、3种醇类和5种醛类,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纽荷尔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d-柠檬烯(92.962%)、月桂烯(2.851%)和罗勒烯(1.039%)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朋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3种,d-柠檬烯(92.328%)、月桂烯(2.700%)和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020%)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华盛顿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4种,d-柠檬烯(92.322%)和β-蒎烯(2.65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奈维林娜脐橙果皮中鉴定出11种,月桂烯(47.036%)、2-蒎烯(15.313%)、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11.593%)为其主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赣南脐橙品种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重庆梁平地区不同树龄的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凝聚层级聚类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5个不同树龄梁平柚皮精油共分离鉴定出7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1%),共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3.40%~87.61%;HCA分析法将5个不同树龄段梁平柚皮精油聚类为3类,结合PLS-DA分析结果得出E-2-已烯-1-醇、大根香叶烯B、L-薄荷醇等21个挥发性成分为3类精油的特征性挥发物质。研究结果同时发现不同树龄段梁平柚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呈现出不同的香型特征,这为梁平柚果皮精油差异化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香研1号、香研2号和香研3号三种资源依兰花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精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合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精油香气成分均由烯烃类、醇类、酯类、醚类和酚类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其中香研1号依兰精油主要以烯烃类和酯类物质为主;香研2、3号依兰精油主要以烯烃类为主。通过PCA分析得出PC1和PC2贡献率分别为85.10%和13.90%,同时得出β-石竹烯、大根香叶烯D、A-香柠檬烯和α-法呢烯对样品挥发香气组分贡献较大。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资源依兰精油香气组分为今后依兰种质资源库建立及资源鉴定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杂柑皮中挥发性精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杂柑皮中挥发性精油成分,探究新品种的研究价值,为柑橘新品种的筛选、加工及皮渣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种柑橘品种(玫瑰香柑、JoJo和象山红)中挥发性精油,运用GC-MS法分析挥发性精油成分,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品种分别检测出66、68种和61种精油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37%、99.18%和97.42%。3种品种中共有36种相同的精油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α-萜品醇、α-蒎烯等。不同的柑橘品种精油成分存在差异,可作为不同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的成分,分别采用冷磨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使用分子蒸馏设备将所得原油分别分为轻、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原油及各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得到柚皮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及其各自轻重组分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检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有成分为14种,经对比分析发现冷磨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更能保留原有的精油香气成分。分子蒸馏分离后,各级馏分中成分数量及相对含量差异显著,轻组分中烯烃类物质含量均超过99%,说明分子蒸馏可有效分离纯化沙田柚精油,可用于柚子精油的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取GC-MS联用技术,对超临界CO_2萃取的狗牙腊梅鲜花精油产品的香气组分进行鉴定分析,从两批不同原料生产的精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96种和100种香气成分,占各样品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98.33%和99.53%。结果分析表明,批次1精油(样品1)的香气成分中以烯烃类和醇类物质为主,主体成分有壬醛、芳樟醇、罗勒烯等;批次2精油(样品2)香气成分中以烯烃类和醛类物质为主,主体成分有戊醛、1,3-戊二醇、甲苯等。两者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种类大致相似,相同的成分有62种;不同生产批次腊梅精油产品的同一组分香气物质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如2-硝基乙醇和(-)-斯巴醇在样品1中含量较高,在样品2中并未检出。本文还对主要香气组分对狗牙腊梅鲜花精油香气特征的贡献进行了讨论,为其生产加工及其产品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金柑品种果皮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我国15 个金柑品种果皮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15 个金柑品种累计检出195 种挥发性物质,各品种果皮检出组分数变幅为45~78;总含量变化幅度为791.69~27 405.95 μg/g,变异系数为46.46%;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月桂烯、松油烯、萜品烯、异柠檬烯、异松油烯、左旋-α-蒎烯、γ-榄香烯、丁香烯、吉马烯、α-紫穗槐烯、芳樟醇等物质,不同金柑品种间累计特有成分55 种。利用R软件数据统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基于挥发性物质对金柑品种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柑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丰富,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不同金柑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比较广西百色地区台农、贵妃、红象牙、金煌、桂七芒的果实、果皮和果叶香气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种芒果的果实、果皮和果叶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对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不同芒果品种的15个样品中共检测出66种主要香气成分,以烯类为主,烯烃和酯类为辅,共同作用形成芒果独特香气,其中烯类又以单萜烯为主;5个品种共含香气成分β-蒎烯、莰烯、α-蒎烯、β-罗勒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萜品油烯和石竹烯,但含量各不相同,同品种不同部位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对品种共含的8种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175%,8种香气物质的不同含量构成了芒果的典型香气。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果皮精油品质评价与发掘特殊香气柑橘精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种柑橘果皮精油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单萜、14种倍半萜、5种烷烃、12种醇类、8种醛类、4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醚类和1种酸类。4种柑橘果皮精油均以单萜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83.00%~91.93%)。按照化合物组成,可将4种柑橘分为2个化学类型:柠檬烯/γ-萜品烯型和柠檬烯/3-蒈烯型。ROAV法从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筛选出24种关键香气物质,其中北京柠檬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为紫苏醛,关键香气物质共10种;温州蜜柑、酸橙和枳雀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芳樟醇,关键香气物质分别为12种、20种和20种。这些关键香气物质对柑橘果皮精油的香气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柠檬果皮香气和酚类成分在不同成熟阶段的变化特点,以抗病品种香水柠檬和泰吹柠檬不同成熟阶段果皮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挥发物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酚类成分.结果表明:2个品种柠檬果皮中共检测到86种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香水柠檬果皮中倍半萜和醛类含量较高,泰吹柠檬果皮...  相似文献   

12.
The peel essential oil profiles of an interspecific allotetraploid somatic hybrid, achieved by protoplast fusion of the ‘Valencia’ sweet orange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and ‘Femminello’ lemon (Citrus limon L. Burm), and three sexual hybrids obtained by back crosses between Femminello lemon and the allotetraploid somatic hybrid (Valencia + Femminello), have been stud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combined with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and a mass spectrometry (MS). In total, 83 component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and grouped in four classes (monoterpene hydrocarbons, oxygenated monoterpenes, sesquiterpenes, and others) for an easier comparison of all oils. A statistical treatment by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of the compositional data from the allotetraploid hybrid and the three sexual hybrids show an intermediate essential oil profile with respect to those of both parents. The contribution of ‘Femminello’ lemon parent is in all cases predominant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volatile profiles of the new hybrids; however, a different behavior in the peel essential accumulation between the allotetrapolid hybrid and the three hybrids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柠檬片干制过程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冷冻干燥(FD)、热风干燥(AD)、红外干燥(IRD)及真空干燥(VD)对柠檬片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鲜柠檬与FD处理、AD处理、IRD处理、VD处理的柠檬片中均检出了72种挥发性物质,在各处理的柠檬片中含量不同,对柠檬片风味产生了影响,包括20种萜烯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13种醛类物质、13种醇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和1种呋喃类物质。与鲜柠檬相比,4种干燥方式处理后,柠檬片中标志挥发性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醛类物质含量上升,而萜烯类物质含量较为稳定。指纹谱图结果表明IRD和AD处理的柠檬片对于丁酸乙酯、乙酸甲酯保留效果较好,糠醛和己醛含量有所上升,PCA结果表明鲜柠檬片与干制样品具有明显差异,热图聚类表明IRD与AD、VD处理效果较为相似。结论:相比其他干燥方式,IRD处理对柠檬片的标志性酯类物质的保留效果更佳,高于其他处理组11%~27%,同时标志挥发性醛类物质含量增加较多,与鲜柠檬相比增加了53%,对其风味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量描述性感官评价法对柠檬发酵酒与蒸馏酒进行感官评定,检测其理化指标,并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2种柠檬酒口感接近,除涩味外,苦、酸、甜味无显著差异(P>0.05);总酸、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通过GC-MS技术从柠檬发酵酒与蒸馏酒中分别检测出40种、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均以酯类物质种类(20种、15种)及相对含量(53.63%、48.43%)最高。与柠檬发酵酒相比,除检测到酯类、醇类、酸类、醛类物质外,柠檬蒸馏酒中还检测到烷烃类、杂环类及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巴氏灭菌前后沃尔卡姆柠檬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鑫 《中国酿造》2020,39(10):176
为探究巴氏灭菌对新鲜沃尔卡姆柠檬汁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巴氏灭菌前后新鲜柠檬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巴氏灭菌前后的柠檬汁中分别共鉴定出86种和9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巴氏灭菌后,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15%和0.86%,而烷烯类、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10.77%、0.40%。巴氏灭菌后原有的挥发性成分有所变化,同时也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柠檬汁中柠檬烯、萜品油烯、β-蒎烯、α-松油醇、4-萜烯醇、月桂烯、香茅醇、1-β-红没药烯等主体挥发性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7?个白肉品种、15?个红肉品种枇杷成熟果肉的挥发性成分,结合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枇杷果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品种枇杷成熟果肉检测到醛、萜烯、醇、酮、酯及其他6?类挥发性化合物,醛类物质是枇杷果肉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酮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枇杷特有风味的重要组成,正己醛是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7?个白肉品种枇杷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挥发性物质14?种,莰烯、氧化石竹烯、2-甲基丁酸仅在白肉品种枇杷中检测到;15?个红肉品种枇杷检测出8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挥发性物质10?种,甜瓜醛、反-2,4-癸二烯醛、反-β-罗勒烯、3-蒈烯、丁二醇、叶醇、十二醇、植酮、乙酸己酯、水杨酸甲酯、丁酸芳樟酯、香叶酸甲酯、乙酸橙花酯、肉桂酸乙酯、百里香酚、丁香油酚是红肉品种枇杷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不同果肉类型枇杷的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醇类和酯类物质,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在红肉枇杷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白肉枇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把除‘冠玉’和‘乌躬白’外的其他白肉品种枇杷聚集,壬醛是对果肉风味贡献率最高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安岳柠檬高产优质示范资源圃内8年生的尤力克、阿伦、费米耐劳、斐诺、库托迪肯、蒙纳盖洛、维尔纳和维拉弗兰卡8个柠檬品种为材料,并将主栽品种尤力克柠檬设为对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柠檬果实中糖酸代谢组分成分,测定柠檬果实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8个柠檬品种中共鉴定出糖酸代谢组分34种,其中糖及衍生物类23种、有机酸和氨基酸类11种。8个柠檬品种果实糖酸代谢组分中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间存在差异,彼此间差异为0.05%~14.60%。8个柠檬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分别大于125 g和1.0,均达到优等果的标准。高可溶性固形物和高酸含量的品种均为斐诺、尤力克、维尔纳和维拉弗兰卡。斐诺和尤力克的TSS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分别高达7.80%和7.71%。斐诺的总酸含量为6.89%,极显著高于尤力克和其他6个品种(p<0.01)。  相似文献   

18.
不同烤烟品种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主要烟区4个主栽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和云烟85共计390个样品的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和K326品种上部和中部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和呋喃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云烟87和云烟85;红花大金元上部和中部烟叶的醇类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K326、云烟87和云烟85,氮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则显著低于后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技术相结合对新疆南部地区9个不同石榴品种的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固相微萃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较优条件为:加盐量0.3 g/mL,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45℃。电子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石榴果实之间的整体挥发性成分之间存在差异性。HS-SPME-GC-MS从9个石榴果实样品中共检测出73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物质23种,醇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15种,酮类物质5种,酸类物质8种,其它3种。不同石榴品种之间果实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6种,相对含量为63.11%~92.32%,它们构成了新疆石榴果实挥发性成分的主体特征,特有挥发成分分别有2、6、0、1、3、3、3、3、3种,赋予了不同品种石榴果实各自特有的风味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部分石榴品种的品质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