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构建重组质粒pETNF P16并研究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970 6中X射线照射诱导表达特性和基因 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NF P16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EC970 6细胞。利用ELISA ,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pETNF P16在被转染的EC970 6细胞中的X射线照射诱导表达特性。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载体pETNF P16并转染EC970 6细胞。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被转染细胞中TNFα的表达量明显高于 0Gy组 (P <0 0 5或P <0 0 1)。 2GyX射线照射后 2~ 4 8hTNFα和P1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0 1)。在正常的EC970 6细胞中没有P16的表达 ,在转染组和辐射诱导组中P16有较强的表达。结论 在pETNF P16质粒转染的EC970 6细胞中X射线可诱导TNFα和P16的表达增强。本研究结果为临床食管癌基因 放射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并研究其体外稳定转染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p16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双酶切、粘端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有辐射诱导特性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和p16的pEgr—p16的质粒载体,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入人HeLa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照射转染后的HeLa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全自动测序证明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构建正确;稳定转染可见有明显的p16表达增强;5Gy以内p16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在2Gy照射后2hp16蛋白表达水平即开始增高,4h达到最高,12h趋于正常水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p16,在HeLa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Egr-ss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对移植黑色素瘤B16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瘤内辐射诱导表达。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Egr-ssEndostatin重组质粒后42h,接受20Gyx射线照射,观察放疗后不同时间肿瘤大小,检测放疗后第2天瘤内Endostatin转录水平。结果 pEgr-ss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荷瘤小鼠能够增强放疗疗效;单纯接种pEgr-ssEndostatin质粒组和接种pEgr-ssEndostatin质粒 20Gy照射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内有Endostatin mRNA表达,且pEgr-ssEndostatin质粒照射组的EndostatinmRNA水平高于单纯pEgr-ssEndostatin质粒组。结论 pEgr-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基因治疗,肿瘤局部转染重组质粒后照射瘤内Endostatin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反义STAT3寡核苷酸对B16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反义STAT3转染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利用反义寡核苷酸转染B16细胞后,以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变化,Hoechst33258染色对细胞凋亡作形态学上的观察。用Annexin V/PI复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反义STAT3转染后加以γ射线照射,B16细胞的增殖相比于两者单独作用组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水平也增加。结论 反义STAT3寡核苷酸联合γ射线对B1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增强,提高了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表明阻断STAT3蛋白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提高肿瘤辐射敏感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重组质粒p-Egr-p16并探讨在SMMC-772l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及抗肝癌的作用。方法 用双酶切、粘端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有辐射诱导特性的早期反应因子Egr—1和p16的p-Egr-p16的质粒载体,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人人肝癌SMMC-772l细胞,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转染后的人肝癌细胞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和2Gy照射后不同时间的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研究证实,1~6Gy照射后p16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在2~4Gy照射后达到峰值,2Gy照射后不同时间均有所增高,在照射后24h增高最明显。结论 2Gy^60Coγ射线照射后p16基因转录水平在2~24h呈现时问依赖性的增高,在24h增高最明显,48和72h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提示^60Coγ射线可激活早期反应生长因子Egr-1,从而介导其下游基因p16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诱导脂质体介导的p16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抗癌作用。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介导重组质粒Egr-p16转染人HeLa细胞,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Coγ射线照射转染后的人HeLa细胞剂量效应和时程变化,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研究证实0.5~8Gv照射后p16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在2~4Gy照射后达到峰值,2Gy照射后2—24h高于对照组,在照射后4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体外稳定转染联合。Coγ射线照射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周期变化显示转染后的HeLa细胞经过照射后G0/G1期比例呈现剂量依赖性的下降,而S期则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出现明显的S期阻滞,G2/M期在2Gy出现明显的阻滞,在5和10Gy时逐渐下降,但是仍然高于对照组。结论^60Coγ射线可诱导转染的HeLa细胞p16转录水平的增强,同时在细胞增殖上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Egr-IFNγ重组质粒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辐射诱导表达及其抑瘤效应。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射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照射后第l,3和5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结果 照射后第3天重组质粒 20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照射后第l,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射后第9-15天,4次(质粒 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重组质粒 20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多次基因-较小剂量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基因.较大剂量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稳定转染人胶质瘤SHG-44细胞后联合X射线照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携有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SHG-4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应用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等特性的影响。结果 稳定转染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可见核内染色质趋边的类似早期凋亡的改变;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5Gy以内随吸收剂量的增加,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稳定转染不同剂量照射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稳定转染0Gy假照组的1.5—2.3倍、为未转染照射组的1.9—4.4倍、为未转染0Gy假照组的3.4—5.1倍;同时稳定转染细胞Bcl-2蛋白表达则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体外PTEN基因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Bcl-2蛋白表达下调,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Egr-IFNγ基因-放射联合治疗对修黑色素瘤B16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Egr-IFNγ重组质粒后36h,接受20GyX射线照射,观察放疗后不同时间肿瘤大小,放疗后3d瘤内IFNγ转录水平和15d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pcEgr-IFNγ基因-放射联合治疗后第3-15天,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照第第9-15天明显低于单纯基因治疗组和空质料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pcEgr-IFNγ基因-放射联合治疗组瘤内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基因治疗组;脾脏NK毒胞毒活性、IL-2和IFNγ分泌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单纯基因治疗组。结论:pcEgr-IFNγ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基因治疗组,其机理可能与放疗诱导瘤内IFNγ基因表达增强,激活荷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p16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p16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辐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将外源野生型p16基因连接到pCDNA3.1^+载体构建pCDNA3.16+ -p16重组质粒,利用Lipofectamine^TM介导转染胰腺癌JF305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照射后,RT-PCR检测p1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和肿瘤细胞杀伤率。结果 转染p16基因的JF305细胞有外源p16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生长速度明显减少,对辐射的敏感性增强。结论 导入外源野生型p16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细胞恶性增殖,提高胰腺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2、4、6、8、10 Gy)的6 MeV高能X射线对大鼠IEC-6细胞进行照射,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建立IEC-6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0.5、1、5、10、20、40 μmol/L)对IEC-6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1、2、4、6、8 μmol/L)对照射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 Gy)和白藜芦醇组(10 Gy,1 μmol/L),对照组接受伪照射并予等量载体孵育;模型组接受6 MeV高能X射线照射,予等量载体孵育;白藜芦醇组在照射前2 h予相应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接受与模型组等剂量的高能X射线照射。采用 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Real-time qPCR、Western Blot检测p16p21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情况。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Tukey’s HSD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结果 4~10 Gy电离辐射明显抑制IEC-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浓度为0.1、0.5、1、5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均P>0.05);浓度为0.1 μmol/L、1 μmol/L的白藜芦醇可增加电离辐射后细胞活力(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强度、β-Gal 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中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但p16 p21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降低活性氧水平,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从而减轻IEC-6细胞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X射线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48~96 h以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0、5、10、20 Gy 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中Cx4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使细胞Cx43表达沉默,或转染Cx43高表达质粒使Cx43过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x43沉默和过表达对受照HUVEC凋亡的影响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后48~96 h HUVEC凋亡增加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0~20 Gy范围内,Cx4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高。Cx43沉默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意义序列组(t=3.674、6.375,P<0.05);Cx43过表达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空载体组(t=9.399、11.190,P<0.05);Cx43沉默组较无意义序列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强,而过表达组低于空载体组。结论 Cx43通过调控cleaved caspase-3活化,抑制HUVEC细胞凋亡,从而对X射线照射的HUVEC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p16和p5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将重组体腺病毒p16、p53、p16联合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16、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p53不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6和p53等外源基因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证实其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明显半调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本研究显示p16及p53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和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0、0.5、1.0、2.0、4.0及6.0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 hd'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和24 h,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在0.5~4.0 Gy范围内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t=-24.23~-3.96,P<0.05),6 Gy时均出现表达下降(t=-11.19、-14.50,P<0.05);与假照射组相比,在0~6.0 Gy照射后4和24 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剂量增大逐渐增加(t=-29.96~8.80,P<0.05);并于6.0 Gy时达最高(t=-11.84~-3.42,P<0.05),仅胸腺细胞1 Gy照射后4 h除外(t=-3.42,P>0.05).结论 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HCV-NS4B)对肝细胞IGF-Ⅱ、P16表达的影响,探讨HCV-NS4B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转染载体PCXN2或PCXN2-NS4B至LO2肝细胞中,以正常LO2肝细胞为空白对照利用MTT法绘制空白载体PCXN2组及PCXN2-NS4B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的IGF-Ⅱ水平,RT-PCR检测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1)PCXN2-NS4B质粒转染入LO2细胞并有稳定表达。(2)PCXN2-NS4B组与PCXN2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增加。(3)PCXN2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PCXN2-NS4B组,而S期及G2/M细胞比例低于后者(P〈0.05或P〈0.01)。(4)空白对照组、PCXN2两组IGF-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PCXN2-NS4B组(P〈0.01)。(5)空白对照组、PCXN2两组P1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PCXN2-NS4B组(P〈0.01)。结论 PCXN2-NS4B质粒转染入肝细胞后有稳定表达,HCV-NS4B可能通过促进IGF-Ⅱ的表达及抑制P16表达而促进肝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wild type p53 (Tp53) on murine melanoma B16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carbon-ion beam (C-beam) irradi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murine cell line B16, which has wild-type Tp53 gene status was studied, as well as B16 cells transfected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 containing the wild-type Tp53 gene (B16/Tp53). Cells were irradiated with C-beam and assayed for cell survival (colony-forming assay), cellular morphology (acridine orange assay), the frequency of apoptotic cells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B16/Tp53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16 cells. In contrast with Tp53 transfer alone, the combination of C-beam with Tp53 transfer induce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poptotic cells and micronuclei. After C-beam irradi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1 and Tp53 in B16/Tp53 cells compared to B16 cells, but a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urine double minute-2 (Mdm2)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beam combined with Tp53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in huma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经太空环境诱变后B16细胞致瘤性改变的细胞株,观察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寻找与黑色素瘤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克隆化,随机选择5株克隆细胞株(1^#、5^#、6^#、7^#和8^#),接种C57BL/6J小鼠,分别观察细胞致瘤性、荷瘤小鼠生存期及瘤体病理变化,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其中2株初筛致瘤性改变细胞株(1^#和8^#)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细胞株接种小鼠后,肿瘤潜伏期延长(P<0.05),1^#和8^#细胞株移植瘤瘤体重量减小(P<0.01),且荷瘤小鼠生存期延长(P<0.01);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和8^#细胞移植瘤内血管不及对照组丰富,坏死区较少,瘤体内浸润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瘤旁组织内有较多淋巴细胞;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B16细胞相比,2株诱变细胞(1^#和8^#)分别有145和125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P<0.05),其中9个基因为共同变化基因,前列腺素D2合成酶基因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相比,差别在5倍以上。结论 1^#和8^#细胞株致瘤性减弱,且2株细胞的移植瘤肿瘤新生血管及癌旁浸润减少,癌旁组织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推测可能与前列腺素D2合成酶等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 16INK4A及Ki-67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1例宫颈腺癌(官颈腺癌组)及34例正常官颈组织(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P16INK4A及Ki-67蛋白的表达,并对61例浸润性宫颈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正常宫颈腺上皮P16INK4A及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3%、20.59%,而宫颈腺癌组分别为80.33%、8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型、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颈腺癌组织中P16INK4A与Ki-67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P16INK4A及Ki-67蛋白表达可作为宫颈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