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板栗栗仁褐变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板栗的栗仁加工过程中褐变发生与栗仁的单宁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板栗各部位的单宁含量不同,缝合线处高于表面高于栗仁心部,单宁含量越高,褐变越容易发生。加工过程中的水质、温度、时间、pH值可以防止褐变的发生。过氧化物酶能够促进褐变的发生,用热汤的方法可以杀死酶的活性,抑制褐变的发生。热烫栗仁4min可以将酶全部杀死,不再发生由过氧化酶而引起的褐变现象。不同的护色液可以减轻或防止褐变的发生,在试验用的6种  相似文献   

2.
板栗酒加工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栗酒加工中四个环节易发生褐变,及时将栗仁浸入0.2%偏重亚硫酸钾 0.1%柠檬酸,或0.1%偏重亚硫酸钾 0.1%异抗坏血酸 0.1%柠檬酸的水溶液中,可防止板栗去皮后栗仁的褐变;加入栗仁和水总重(即浆液重)0.02%的偏重亚硫酸钾,可防止栗仁打浆和浆液糖化时的褐变;酒液保持20~30mg/L的游离SO2,或20~30mg/L的游离SO2配合50mg/L的异抗坏血酸,可防止酒液陈酿、贮存期间的褐变。栗仁打浆后,浆液90℃保温10min可钝化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微波处理对板栗仁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微波处理时间和处理量,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板栗仁的PPO、POD活性和色差ΔL*值。结果表明:PPO的活性对栗仁酶促褐变的影响较大,栗仁中POD的热稳定差,易失活。在功率密度8 W/g、处理时间100 s的条件下,PPO活力下降为18.33 U/m L,POD活力为0.53 U/m L,栗仁色差ΔL*值为7.46。说明微波处理栗仁能很好地抑制酶促褐变的发生,起到了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找到了引起板栗褐变的主要酶是多酚氧化酶(PPO),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pH和不同添加剂对PPO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护色液的筛选,各种工艺条件的优化,最终产品的理化项目和卫生指标的测定等研究,提出了抑制其褐色变有效方法和技术要点,并在防止酶促褐变的基础上,抑制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减轻龙眼果肉干制期间的皱缩变形及褐变度为目的,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热烫时间和冷却方式对热烫处理后龙眼果肉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配比护色液对龙眼果肉干制产品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热烫工艺参数为热烫温度100℃、热烫时间3 min、室温冷却;0.10%抗坏血酸+0.20%柠檬酸+0.10%半胱氨酸+0.10%CaCl 2的复合护色液可以保持龙眼果肉干制品的最佳品质。该工艺的实施能有效抑制龙眼果肉的褐变,使果肉在干制加工过程中保持自然色泽和良好风味,解决了产品干制后果肉皱缩变形、褐变严重、色泽差、二氧化硫残留等问题,并延长了产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杏的无硫护色工艺.结果表明:杏片的厚度、护色工艺影响护色效果.将4mm~5mm杏片浸泡于0.3%β-环状糊精+0.2%葡萄糖酸锌复合液中,热烫2 min,经此处理的杏片仍保持杏原有的橙黄色,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为了防止破碎的杏浆料的褐变,采用90℃下热烫2min以钝化多酶氧化酶(PPO),防止有酶参与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杏的无硫护色工艺.结果表明:杏片的厚度、护色工艺影响护色效果.将4mm-5mm杏片浸泡于0.3%a-环状糊精 0.2%葡萄糖酸锌复合液中.热烫2mim.经此处理的杏片仍保持杏原有的橙黄色,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为了防止破碎的杏浆料的褐变,采用90℃下热烫2min以钝化多酶氧化酶(PPO),防止有酶参与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8.
板栗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板栗罐头加工过程中栗果褐变和糖液混浊现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煮制中添加0.9%EDTA-2Na、2%柠檬酸、1%NaHSO3等组成的护色液,用0.2%CaCl2进行硬化和用1%壳聚糖裹包,可以减少栗果褐变和糖液混浊现象,明显提高了板栗罐头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出口板栗馅加工中的褐变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找到了引起板栗褐变的主要酶是多酚氧化酶 ( PPO)。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 p H等对 PPO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护色液的筛选、各种工艺条件的优化 :最终产品的理化项目和卫生指标的测定等研究 ,提出了抑制其褐变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要点 ,并在防止酶促褐变的基础上 ,抑制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找到了引起板栗褐变的主要酶是多酚氧化酶(PPO)。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pH和不同添加剂对PPO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护色液的筛选、各种工艺条件的优化、最终产品的理化项目和卫生指标的测定等研究,提出了抑制其褐变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要点,并在防止酶促褐变的基础上,抑制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1.
板栗冻结规律及速冻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板栗在不同冻结温度的冻结曲线探讨板栗冻结规律 ,并通过酶活性检测、色差分析和感官评价 ,探讨冻结前热烫、添加抑制剂处理等措施对速冻板栗色、香、味保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板栗冻结过程与一般的果蔬冻结过程有所不同 ,冻结过程 3个阶段不明显 ,只有初阶段和中阶段。其冻结点温度为 - 2 8℃ ,而最大冰晶生成带为 - 2 8~ - 1 5℃ ,与通常果蔬的 - 1~- 5℃不同。板栗含水分少、淀粉多 ,对冷冻适应能力强 ,适合冻结与冻藏 ,只要加工处理适当 ,就可以保持较好品质。影响速冻板栗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酶活性 ,其次是包装。冻结前浸渍糖液及其他添加剂处理对速冻板栗色泽、风味影响不明显。除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 ,表层色素物质受破坏也是导致栗仁褐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板栗罐头贮藏期非酶褐变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分别贮藏在4,25℃和60℃条件下的板栗罐头,检测板栗罐头汤汁和栗仁与非酶褐变相关的指标——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单宁、5-羟甲基糠醛和褐变度的变化,应用5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可较好地解释板栗罐头在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动态变化。在上述贮藏条件下,板栗罐头汤汁和板栗仁的5-羟甲基糠醛和褐变度A420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板栗罐头汤汁和栗仁5-羟甲基糠醛的积累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3.03 kJ/mol和26.41 kJ/mol,非酶褐变色素物质的积累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51 kJ/mol和24.49 kJ/mol。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板栗褐变的主要原因以及水质、热烫对板栗褐变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四种护色剂:亚硫酸氢钠、植酸、柠檬酸、EDTA-2N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了炒板栗的最佳护色方案为NaHSO3 0.3 %、植酸0.4 %、柠檬酸0.1 %、EDTA-2Na 0.03 %.  相似文献   

14.
速溶即食板栗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板栗原料的特性和板栗深加工产品的现状,对速溶即食板栗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防褐变及护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影响炒板栗褐变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研究了加工工艺对炒板栗褐变的影响。研究表明炒板栗的最佳工艺为:板栗经切口后用0.5%NaHSO3热烫4min,再经40℃复配护色液浸泡0.5h,炒制后用铝箔袋进行充氮包装。  相似文献   

16.
控制梨果发生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的护色液浸渍梨果片,旨在控制酶褐变的发生,结果表明,以0.8% ̄1.0%的D-异抗坏血酸钠浸渍20min的护色效果最佳,其次为0.8% ̄1.9%的氯化锌浸渍15min,而1.0% ̄2.0%食盐液的护色效果最差,氯化锌护色液的pH为4 ̄6时,其护色时间与护色液的酸度成反比,pH≤4时,梨果片基本保持原有色泽。  相似文献   

17.
杨芳  张丛兰  王铁旦  杜萍  李庆  章焰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2700-2705
板栗仁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是导致其褐变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溶剂浸泡护色方法抑制酶的活性,以控制板栗仁褐变。在对板栗仁中PPO和POD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浸泡护色的温度、时间和pH值等参数。分别研究了浸泡护色处理对板栗仁的总色差(△E*)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4.0时,板栗仁中的PPO和POD活性较低,总色差较小。PPO在30 ℃处理10 min之后,PPO酶活显著下降,而POD在30 ℃处理25 min后,酶活最低。浸泡护色处理的最佳条件为pH值3.8,温度为25 ℃,时间为20 min。经过此护色处理后,板栗仁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下降,但主要的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基本不变,该护色工艺对板栗仁油脂脂肪酸组成和风味没有明显影响,可作为有效的板栗仁护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纸形油菜在加工中很易发生酶促褐变,通过热烫与Vc、柠檬酸、乙酸锌组合护色的L9(34)正交实验,以褐变度为指标,对油菜护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00℃热烫2min后,再在褐变抑制剂组合0.10% VC、0.2%柠檬酸、0.02%乙酸锌中浸泡1h,取得了良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护色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茭白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酶褐变,影响茭白的质量。文中研究了温度、pH值对茭白中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定茭白的无硫护色条件。结果表明,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36℃,最适pH值为5.6。用质量分数为0.1%L-半胱氨酸、0.7%柠檬酸、0.07%抗坏血酸、0.02%CaCl2配成的复合护色液护色20min后,茭白在整个实验期间内,色白,无褐变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防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全粉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为防止褐变现象,考察物理和化学方法对褐变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去皮后的护色效果要优于未去皮的马铃薯;马铃薯切片在5 mm~8 mm时,浸泡于浓度为0.8%的VC液中10 min护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