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几种常见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然后测其酸价和过氧化物值,与未加热的样品进行比较;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考察了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生育酚(VE)对油脂加热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法都会使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升高,而微波加热条件下两指标的升高是常规加热条件下的两倍左右;VE对延缓植物油脂品质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对两种植物油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对植物油中维生素E的8种异构体的影响。方法 大豆油、棕榈油进行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后, 用异辛烷进行超声提取, 最后用正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两种加热方式都会使植物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降低, 其中微波加热对维生素E的影响更大。结论 加热时间过长会影响植物油的品质, 同时也能通过对植物油中维生素E的检测推论该植物油是否经过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鉴于微波加热和常规外加热方式作用的内要机理完全不同,研究了两种加热方式对植物油温度和氧化稳定性影响的情况,发现植物油的温升速率受加热方式的影响较大,而其品质方面却没有太显著的关别。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对植物油过氧化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植物油中存在着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性分子,在微波辐射环境中势必受到影响而发生性质变化。主要探讨植物油过氧化值在微波场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微波辐射时间或辐射强度增大时,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均随之增大,而且其变化的幅度与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微波对植物油品质因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微波对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过氧化值(POV)和酸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对此两种植物油最大POV值分别为0.0478和0.0947;而出现该峰值时的微波辐射时间及微波辐射强度都为6min,595 W。这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菜籽色拉油较大豆色拉油受微波影响更大一些。但该两种植物油酸价自始至终都小于0.3 mg/g(色拉油标准),这表明在0 min~8 min内,植物油酸价几乎不受微波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菜籽油、芝麻油、粟米油3种特种植物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并与不加热时的样品进行比较,分别检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了微波加热对植物油品质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油脂中添加VE对其加热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微波火力下、不同辐射时间下超临界萃取维生素E对植物油中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其抗油脂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微波参数变化时,植物油的上述指标也随之而变,且其受影响程度与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有关维生素E对油脂抗氧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茶油加热过程中苯并芘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茶油在微波辐射与常规加热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处理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与常规加热的热效应机制不同,对茶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也不一样。常规加热时,茶油中苯并(a)芘总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达到一定温度时,茶油会产生油烟挥发时带走一部分苯并(a)芘,导致茶油中检测出的苯并(a)芘含量随时间(小于120min)的变化规律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下降的趋势,增加和减少的幅度与温度有关;微波加热时,茶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随着功率和时间的增大先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9.
微波对特种植物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 3种特种植物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 ,与不加热时的样品进行比较 ,并通过检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 ,研究了微波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 ,同时也探讨了油脂中添加VE 对其加热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炜栋 《印染》2013,39(24):23-26
在微波条件下对亚麻织物进行壳聚糖改性预处理,并以微波辐射加热的无盐染色工艺对亚麻织物进行染色;对比了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染色效果,讨论了壳聚糖改性亚麻织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优化的改性工艺条件为:壳聚糖6%(omf),微波强度560W,处理时间60min,pH值3;经检测,微波无盐染色织物的K/S值均优于常规染色织物的K/S值,水洗牢度和日晒牢度与常规染色均无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赵功玲  路见锋  苏丁 《食品科技》2006,31(4):107-109
以大豆油、花生油作植物油的代表,比较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3种加热方式对植物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微波炉加热,再次为常规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的油对热效应越敏感;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三种加热方式对大豆油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进行处理,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比较了三种加热方式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大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与加热的温度及时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依次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姜岩  毕文斌 《金属制品》2008,34(1):18-19
用传热学理论并借助计算机对钢丝在纯辐射加热条件下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行推算,归纳出当钢丝热处理炉采用辐射为主的加热方式时,存在Dv值近似为常数的规律,用具体案例分析讨论这一规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根据正交实验的设计理论,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食盐加入量、味精加入量为油脂品质的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分别以铁锅和不粘锅为加热介质对大豆油进行不同环境下的热处理,测定处理后油脂的酸值及羰基值,比较几种因素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对油脂酸值及羰基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加热温度,食盐及味精加入量对酸值和羰基值的影响最小,不粘锅环境下油脂的酸值和羰基值整体比铁锅环境下大,表明加热介质对油脂品质有影响,铁锅环境下油脂品质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下植物油的过氧化物(P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微波的辐射功率和时间均将使所实验的植物油PV值和TBA值升高,因此,当利用微波处理植物油时,应该合理地控制微波施加的功率和时间,以确保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net protein utilisation, digestibility and biological value of casein solution heated by microwave or conventionally, ie on an electrically heated plate. Portions (500 ml) of an aqueous solution of casein (100 g litre?1) were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of 80°C and subsequently kept at 80± 5°C for 2 min. The heating times of microwave and conventional heating were the same. Additional portions were subjected to a so-called abused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repeating the normal microwave or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three times. Next, the nutritive value of heated and unheated casein was determined in a 10-day feeding study with Wistar rats. The net protein utilisation, digestibility and biological value of unheated casein were 61.1, 100 and 61%, respectively. Comparable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casein heated by microwave or conventionally. These results did not therefore indicate any decrease in nutritive quality of the protein by microwave heating or conventional heating under simulated househo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热方法对大米主要化学成分及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米为对象,研究常规加热、微波加热和混合加热对不同品种大米品质的影响,为微波防虫防霉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加热方法和品种对大米品质的影响有差异,水浴加热对大米品质的影响大于微波处理。在试验范围内,先用常规加热将大米预热,再用微波处理的混合加热法对大米品质的影响小于单独加热。预热后大米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加热时间对大米品质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建立了预热后大米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加热时间与大米的水分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化学成分和食味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吸湿发热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采用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附录A的方法测试针织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对测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传感器、计时器、测试过程的随机效应等进行逐一分析、计算,找出影响测量最高升温值和30 min平均升温值2个重要评价指标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而评估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量最高升温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35℃,测量30 min平均升温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19℃,其中,温度传感器和计时器引起的不确定度均小于测试过程中随机效应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即样品组成的均一性和取样位置等随机性因素是影响测试重复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