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常丽鹏  袁太珍  徐英  龚国龄  赵敏  申军 《安徽医学》2018,39(10):1185-1189
目的 研究影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急性应激障碍(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及ASD诊断标准将ASD患者纳入研究组(n=75),无ASD患者纳入对照组(n=225),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AIS-I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析影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ASD的单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将AS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分别实施常规干预、综合干预,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性别、年龄、性格、创伤史、并发症、受伤时恐惧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RISC、SSRS评分低于对照组,HAD、AIS-ISS、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并发症、受伤时恐惧、焦虑抑郁、疼痛感强为创伤性骨折患者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弹性水平高是保护因素(P<0.05);干预后干预1组干预有效率90.00%,高于干预2组的71.43%(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会受多因素影响而发生ASD,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可获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晨  李春红  申凤乾  李宁  张超鑫  秦林茂  宋莉 《安徽医学》2022,43(10):1135-1140
目的 旨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32例PCOS患者,采用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16)进行抑郁状态评估,根据患者QIDS-SR16评分,≥6分为抑郁组(n=72),<6分为非抑郁组(n=16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32 例PCOS患者有72例(31 %)出现抑郁症;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多毛、痤疮比例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催乳素(PR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心理疾病家族史、月经量、不孕、抽烟、饮酒和睡眠障碍比例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硫酸脱氢表雄酮、总胆固醇、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雄烯二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游离雄激素指数、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PCOS患者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5 kg/m2 (OR=3.516, 95%CI: 1.442~8.574)、LDL(OR=3.238, 95%CI: 1.883~5.570)和PRL(OR=1.362, 95%CI: 1.218~1.524);降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为HDL(OR=0.049, 95%CI: 0.009~0.270)。结论 高 BMI、LDL、PRL和低HDL水平是PCOS 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发生状况及其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50例,使用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提出的蛋白质能量消耗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蛋白质能量消耗组(n=52)和非蛋白质能量消耗组(n=98),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数据的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EW危险因素,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PEW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维持性透析患者PEW发生率34.7%;PEW组SAS、SDS、PSQI评分均高于非PE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1.053,95%CI:1.013~1.096)为PEW危险因素,上臂中部周径(OR=0.556,95%CI:0.371~0.834)、高血红蛋白(OR=0.969,95%CI:0.944~0.995)为PEW保护因素。PEW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发生风险相关,PEW组焦虑的发生风险是非PEW组的2.752倍(95%CI:1.307~5.795,P=0.008),PEW组抑郁的发生风险是非PEW组的3.387倍(95%CI:1.371~8.371,P=0.008),PEW组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是非PEW组的2.939倍(95%CI:1.402~6.161,P=0.004)。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EW发生率较高,C反应蛋白为PEW危险因素,上臂中部周径、高血红蛋白为PEW保护因素,PEW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WHO健康问卷、生命质量、Beck抑郁和焦虑问卷、Braatte冲动问卷和Buss攻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应付方式等问卷对在急诊室留观诊治的132例自杀未遂患者和按1:1匹配筛选的躯体疾病对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差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7.07±3.07)分和(9.76±7.11)分;对照组(13.42±3.31)分和(17.08±3.81)分,均P<0.05],Beck抑郁和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15.22±11.22)分和(27.87±7.24)分;对照组(6.87±6.36)分和(26.22±5.44)分,均P<0.05];自杀未遂患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 87.67±20.08)分和(73.74±19.61)分;对照组(73.34±14.54)分和(63.78±16.44)分,均P<0.05];社会支持利用评分低于对照组[(6.53±1.84)分和(7.78±1.72)分,P<0.05];自杀未遂组患者自责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3.42±2.44)分和(2.35±2.04)分,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年限、生命质量、健康状况、Beck抑郁评分、冲动性评分、合理化、支持利用度、计划性评分、躯体冲动、愤怒等11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甦漪  陈静  魏雪梅  兰德  张杰 《安徽医学》2022,43(9):1003-1006
目的 观察人体成分与反流体征指数评分(RFS)量表低阳性评分慢性咽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临床诊断为慢性咽炎,且RFS评分为8~10分的患者250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人体成分等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对RFS低阳性慢性咽炎的影响。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焦虑和失眠症的比例分别为15.6%和19.2%,对照组分别为6.8%和8.8%,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以及内脏脂肪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量是RFS低阳性慢性咽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5;95% CI:1.019~1.179;P=0.014)。结论 人体成分中内脏脂肪是RFS低阳性评分慢性咽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光建  曹静  高婷叶  舒京平  王舟  唐小伟 《安徽医学》2023,44(10):1255-1259
目的 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照顾者照顾负担、应对方式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科确诊的68例ADHD儿童的照顾者为ADHD组,选择同期在医院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83例正常儿童的照顾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结果。结果 ADHD组压力、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10.0(6.0,16.0)、6.0(2.0,11.5)和5(2.0,11.5)分,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为27.0(20.0,45.0)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照顾者的压力与照顾负担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ADHD照顾者的焦虑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ADHD照顾者的抑郁与照顾负担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照顾负担、消极应对方式是ADHD照顾者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照顾负担、积极应对方式是ADHD照顾者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照顾负担、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ADHD照顾者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DHD照顾者的负性情绪较多、照顾负担较重,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其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包皮系带撕裂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治的25例包皮系带撕裂伤的患者为病例组,从体检中心随机抽取3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内心理状况;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性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SLSQ)、Zung氏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研究对象术后1、3、6个月抑郁、焦虑症状及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并对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包皮系带撕裂后1个月,患者SCL-90中的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病例组的IIEF-5、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生活满意度、治疗方式是伤后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包皮系带撕裂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发生与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治疗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因素间的差异.方法 以在5家医院急诊室诊治的232例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有精神障碍组(105例)和无精神障碍组(127例),比较两组间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应付方式和行为的冲动攻击性等.结果 有精神障碍组平均年龄大于无精神障碍组[(37.9±l4.5)岁,(32.9±13.3)岁,t=2.710,P=0.007];女性所占比例较低(65.7%,81.1%,x2=7.099,P=0.008);自杀意向强度较高[(7.1±2.8)分,(4.8±2.3)分,t=6.498,P=0.000].有精神障碍组健康状况、抑郁、焦虑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健康量表、冲动性及各因子的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低于无精神障碍组,自责的应付方式因子评分高于无精神障碍组(均P<0.05).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具有不同的自杀行为学特征和心理社会学特征,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自杀强度更强.  相似文献   

9.
李玲  陈巧  曹丽  刘蕾  梁莉 《安徽医学》2022,43(10):1145-114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病情稳定后即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价;根据3个月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生存组(n=133)和死亡组(n=73),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抑郁、焦虑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73例患者死亡,占比35.44%,其中死亡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合并焦虑、单焦虑、单抑郁、无抑郁和焦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及GAD-7、PHQ-9得分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Q-9量表和GAD-7量表得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40,敏感度分别为0.822、0.904,特异度分别为0.619、0.739。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抑郁、焦虑情分对其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远  赵梅  唐新龙  朱心怡  陈静 《安徽医学》2020,41(4):368-371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2月7日~2月15日,使用问卷星形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360名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分析医护人员焦虑、抑郁水平及其与应对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VID-19流行期间六安市区三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焦虑粗分(32.82±7.80)分,抑郁粗分(37.90±8.30)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阳性者(总粗分≥40分)68例(18.9%),抑郁阳性者(总粗分≥41 分)138例(38.4%);医护人员应对方式总分9~60分,平均为(36.61±8.55)分。积极应对6~36分,平均为(24.49±6.14)分。消极应对1~24分,平均为(12.12±4.19)分;偏相关分析显示,医护人员焦虑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15,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147,P<0.05)。抑郁得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74,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7,P<0.05)。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166名研究对象施以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80名为自杀意念组(研究组),86名正常大学生为无自杀意念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结果:有自杀意念组自动思维问卷及退避、幻想、自责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维度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动思维与退避、幻想、自责呈正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与自责是危险因素,求助是保护因素。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于大学生自杀起到诱导作用,积极的求助及有效解决问题能力可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2.
葛文静  储爱琴  张海玲  管晓红 《安徽医学》2023,44(12):1508-1513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肾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208例肾移植受者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肾移植受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64.18±13.86)分,条目均分为(2.57±0.55)分,中高度疾病不确定者141例(67.7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住院期间照顾者是配偶、心理弹性水平高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保护因素(P<0.05),移植后出现并发症、采取屈服应对方式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变量共解释总变异的57.3%。结论 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应对措施,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从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筛查出303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研究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相差±3岁)、同村1∶1配对选择303名正常人(对照组),全部患者用SCID-I-P进行诊断。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结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的评分(P<0.01)。职业为农民/渔民者、受教育年限较低的或年龄较大的所有受试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较低(P<0.05)。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严重者或反复自杀未遂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较低(P<0.05),自杀意念强度高者,其消极应对维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积极应对能力相对正常人较差;受教育年限、年龄、自杀未遂次数、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可能是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积极应对能力的危险因素,自杀意念强度可能是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消极应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会  张德桂  胡桑  李玲玲  章秋  王艳燕 《安徽医学》2018,39(8):1004-100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的169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94.6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0.54±5.84)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普通饮食(8.83±1.25)分,最低的为药物(4.05±0.95)分;在疾病治疗期间,患者采取的3种应对方式中得分最高的为面对(17.40±2.66)分,得分最低的为屈服(11.51±1.54)分;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与回避、屈服方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3,0.493,P<0.05),与面对方式、自我管理水平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231、-0.16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水平,面对是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采取较多的应对方式,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与回避、屈服应对方式正相关,与面对方式、自我管理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自杀态度,并探讨其与病情、应对方式的临床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 000例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为合并组,另单纯抑郁症、单纯焦虑症患者各600例,为抑郁组和焦虑组。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3组自杀态度、病情、应对方式得分,分析合并组自杀态度与病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 合并组各维度自杀态度调查评分[(19.43±2.01)分、(20.07±2.11)分、(11.06±2.01)分、(11.01±1.85)分]、积极应对评分[(17.12±2.07)分],均明显低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SDS[(65.85±3.95)分]和SAS[(65.38±3.37)分]评分均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消极应对评分[(13.56±1.50)分]高于抑郁组和焦虑组(均P<0.05);合并组中F1、F2、F3和F维度自杀态度与SDS、SAS、消极应对均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而上述维度自杀态度与积极应对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排斥不明显,且与病情、应对方式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60名,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其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焦虑、抑郁、外向型激怒和内向型激怒;应对方式中选择积极应对的面对、回避,消极应对的屈服,得分分别为(10.32±2.76)、(18.39±3.24)和(15.08± 2.96)分;社会支持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关分析显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即面对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屈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较明显,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其心理问题,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更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尊和应对方式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自尊和应对方式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乡医学院53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尊、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1、-0.317、-0.200,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心理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419、0.404、0.350,P<0.01)。自尊、自责、幻想、合理化可以直接解释心理症状总变异的38.5%,自责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心理症状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2.0%。结论矫正消极应对方式、增加自我悦纳、维持良好自尊水平有助于促进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李佳  汤铜  宋杨  张磊  史加宁 《安徽医学》2022,43(7):743-74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39例)和非转移组(n=1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侧、肿瘤最大径、是否多灶、有无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紧贴包膜、有无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进行临床建模并绘制列线图,并计算C(校正)指数、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单/双侧、肿瘤最大径、是否多灶、是否紧贴包膜、有无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单/双侧、肿瘤最大径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3个因素构建诺莫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侧颈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6 ~0.89);构建模型的C-index为0.82(95%CI:0.76 ~ 0.88),校正C-index为0.80;模型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重合较好。结论 性别、单/双侧癌、肿瘤最大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进行的临床建模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