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建立的酿造用水数学模型生产浓香型白酒,应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判法,对出窖母糟以及黄水感官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判,得出母糟与黄水发酵质量都比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舌对橙汁感官品质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采用电子舌技术对橙汁感官品质进行快速定量评价。试验以3类20种品牌橙汁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感官评价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橙汁感官品质,获得各个感官指标得分值;同时采集样本的电子舌传感器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橙汁各感官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得出橙汁感官品质的总得分。然后对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电子舌传感器响应值与感官品质总得分值之间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因子分析法可以有效分析不同类型橙汁的感官指标,得到色泽、香气、酸度、甜度、苦涩味、体态的权重分别为0.15、0.06、0.20、0.24、0.15、0.20。当采用主成分数为3,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效果最优。模型预测集中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关系数为0.9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20。研究结果可为橙汁感官品质的智能化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窖龄的黄水为研究对象,设定味道、色泽、悬性和香气为影响黄水感官质量的4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不同窖龄黄水的感官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对不同窖龄白酒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黄水感官质量的好坏与相应白酒品质的优劣一致,某种程度上可以用黄水的感官质量大体上来反映白酒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以4种不同配方培养的人工窖泥为研究对象,参照酿酒行业窖泥感官质量标准,设定影响窖泥感官品质的3项主要因子(颜色、气味、质感),合理确定各因子权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作为描述人工窖泥老熟程度的评价指标,对人工窖泥的老熟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通过与酒质的感观尝评进行比较,论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评价人工窖泥老熟程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出窖母糟进行感官质量鉴定(即"看糟配料"),来判定母糟的"柔熟·泡气"特征并制定配料生产方案。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母糟质量特征进行感官鉴定和数据检测,确定母糟的数据化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配料,以保证入窖糟醅达到糠、曲、水、温、酸、醅、淀的最佳配合条件,促进窖内糟醅正常发酵,最终实现酿酒优质、高产的目的,并为建立智能酿酒生产数据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母糟色度主要是采用感官检测,尚无量化测定方法。采用16/18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定量测定母糟色度,测定最佳吸收波长为314 nm、比色皿5 cm,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以浓香型母糟为原料,75%vol的乙醇作为浸提剂,按照1/2n的方式对母糟浸提液稀释后测定其色度,最后将浸提液的色度换算为固态母糟的平均色度。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模糊数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叉烧包的感官评价体系。采用模糊二元对比决策和专家咨询法,排序优选出具有代表性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分配,采用百分制建立叉烧包的感官评价体系;将新建的感官评价体系应用于面团三种不同的发酵时间制作的叉烧包。结果表明:排序优选出8个重要的感官指标包括形状、色泽、表皮光滑程度、内部组织结构、气味、滋味、粘牙性和弹性;并确定其权重分配,形状、色泽、表皮光滑程度、滋味和内部组织结构权重均为0.15,粘牙性和弹性均为0.10,气味为0.05;感官评分表明:面团发酵6h制作的叉烧包色泽和表皮光滑程度评分最高,面团发酵8h制作的叉烧包总分和形状评分最高;面团发酵8h和10h制作的叉烧包内部组织结构、滋味和粘牙性评分较高。因此运用模糊数学建立的感官评价体系能清晰区分出叉烧包各感官指标优劣程度,并且能进行数量化。  相似文献   

8.
余疾风 《食品科学》1990,11(1):15-16
<正>在用模糊数学来评价食品的感官质量时,需事先慎重、合理地制定食品各感官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案,因为权重分配方案是影响最终评  相似文献   

9.
以酱牛肉感官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原理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出酱牛肉感官综合评价方法,并确定出酱牛肉感官指标的权重系数。分析过程中,以酱牛肉的外观色泽、组织形态、口感、香气和肉滋味为评价目标集合,利用模糊数学对不同种类的酱牛肉感官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酱牛肉感官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种类的酱牛肉进行品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芝麻酱营养丰富、口感醇香,是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调味品。文章分别以带皮和脱皮芝麻为原料,采用炒制和微波两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进行热处理,对石磨和胶体磨碾磨之后的芝麻酱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选取色泽、香气、组织状态、口感为评价因素,采用强制决定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权重的确定,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评判芝麻酱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芝麻酱的感官品质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脱皮芝麻通过微波加热、胶体磨碾磨制得的芝麻酱感官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窖内各种理化指标、窖池温度以及风味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应有机酸对乙酯生成的推动作用更大;粗淀粉的消耗水平可影响出酒率,但不能同时反映优质酒率;只有通过调节母糟酸度,才能控制酒醅中乳酸含量,才能有利于酒体协调;窖池温度是影响窖内主体酸及其相应酯类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浓香型白酒中杂醇油含量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宋柯 《酿酒科技》2003,(2):44-44,46
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过程中,因季节变化,操作不当或生产环境,条件等引起糟醅变黑,酒质变差。通过工艺调整,生物活菌发酵液的驯化等措施,经1-2轮发酵后彻底消除黑糟,使母糟恢复正常,酒质达一级酒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朱文优  张超  魏琴  刘军  喻杜勇 《中国调味品》2012,37(4):82-84,91
文章以白醋醅为试验材料,热空气加热,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四川晒醋的烘醅工艺:白醋醅在密闭搅拌下,将醋醅品温控制在80℃下烘醅72 h.在此条件下,能完全达到传统烘醅工艺的质量要求,保证四川晒醋的传统风格,消除了严重影响四川晒醋口感的苦味;同时可使醋醅的醅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比重比传统烘醅工艺分别提高5.16%,4.95%和1.24%,提高了晒醋出品率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提法提取其游离阿魏酸。以游离阿魏酸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对酒醅中游离阿魏酸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 Benhnken试验设计,筛选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建立各显著性因素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从酒醅中提取游离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7.5 min、提取温度63 ℃。在此优化条件下,游离阿魏酸提取量为(91.50±2.99) μg/g,较优化前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轮底料作为母糟配料,采用翻沙工艺,应用回酒发酵及酯化液技术,夹泥发酵、回醅发酵和薄层串蒸技术,发酵120d,所生产出来的酒大部分能达到优质酒的水平,平均出酒率为28%。应用AADY可提高出酒率3.5%。(陶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窖底酒醅进行多轮次循环发酵,得到高质量的多轮底发酵酒醅。同时,应用酯化酶回沙工艺强化积累多轮底发酵酒醅中的风味物质。然后将发酵好的多轮底酒醅与上层30天发酵酒醅混合蒸馏,使得多轮底酒醅中丰富的风味物质在酒精浓度相对较高的上层酒醅中得到充分的馏取。最后参与蒸馏的多轮底发酵糟醅与上层30天发酵的糟醅混合均匀后进入下一轮发酵。结果表明经过本试验可以将本厂浓香型白酒生产发酵周期缩短至30天,与42天生产发酵周期比较,窖池周转率提高40.6%,原酒特一级品率提高25%、特二级品率提高16%、优级品率提高25%、一级品率提高6%,各级原酒己酸乙酯含量提升2-3倍,四大酸、四大酯比例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建立的酿造用水数学模型生产浓香型白酒,对发酵过程中糟醅的温度、水分、淀粉、糖分、酸度、酒精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出窖母糟和黄水进行感官质量鉴定;测定实验窖的出酒率,品评酒质。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适用浓香型白酒生产。  相似文献   

18.
李涛 《酿酒科技》2012,(9):78-80
五粮液传统酿酒工艺中,要求控制入窖糟醅"疏松不糙、柔熟不腻",以达到利于发酵生香、提高优质品的目的。通过对"疏松不糙,柔熟不腻"的理解及实践感知,从母糟用量、粮粉用量、糠壳用量、水的使用、曲药用量等配料五要素的角度,以及母糟状态、粮食颗粒与母糟颗粒的接触情况、出窖糟含水量、润粮时间、糊化时间、摊晾操作等其他环节,介绍了酿酒生产中影响"疏松不糙,柔熟不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清香型白酒大米查酒醅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酒醅中乙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酸乙酯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清香型白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水添加量、大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对酒醅中乙酸乙酯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大曲添加量12.2%,发酵温度28℃,水添加量118%、发酵时间21 d。在此优化条件下,酒醅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为(0.91±0.02)g/kg。  相似文献   

20.
探究不同形态硒元素的添加对白酒酒醅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在白酒酿造酒醅中添加外源硒进行发酵,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发酵完成的酒醅样品解析其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未添加外源硒、添加有机硒和添加无机硒的三组白酒酒醅样品之间的细菌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外源硒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Shannon指数数值较高,Chao1指数较低,在细菌的β-多样性中,硒的添加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群落中的占比,添加无机硒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成为酒醅中优势菌门,外源硒的添加提高了白酒酒醅细菌菌群的多样性;真菌菌群的α、β多样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硒的添加(5 mg/kg)对白酒酒醅细菌菌群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