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金属眼镜架的镜框、镜腿、鼻梁3个部位进行模拟磨损后在人工汗液中浸泡,测试其在人工汗液中镍的释放量。结合国内外相关产品镍析出的限值标准,认为金属眼镜架中过量的镍析出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并提出金属眼镜架生产技术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皮革制品在酸性汗液中17种元素铝,锑,砷,钡,硼,镉,铬,钴,铜,铅,锰,汞,镍,硒,锶,锡和锌的迁移量测试方法。采用模拟人体汗液即酸性汗液对皮革中的17种元素进行萃取,实验发现17种元素在10~500 u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可达到0.9999以上,方法检出限在0.03~0.80 mg/kg范围内。对皮革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在90.90%~105.26%之间,重复性(n=10)在0.09%-5.73%。此方法准确,快速,可以同时测定皮革制品中17种元素的迁移量。选取50批次的实际样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样品中砷,铬,铅,镉,锡,铝,硼,钴,硒这九个元素均有检出,而皮革制品在长期与皮肤接触过程中过量的化学元素迁移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食品加工设备中与食品接触的铝及铝合金制品中锌、铅、镉、砷、铬、镍、锰7种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在流通领域进行抽样,设定不同浸泡条件,参照GB/T 5009.72—2003《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迁移条件对迁移量的影响与元素的类别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元素不同其迁移量的变化也不同;锌、铬、镍、锰4种元素在高温的条件下较易发生迁移(尤其是锌),并且均表现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越长迁移量越高的趋势。结论不同元素受迁移条件的影响不同,在高温条件下较易发生迁移,建议不要将铝及铝合金制品长时间放置于高温环境中使用,以降低各元素发生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39个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基、淀粉基、纤维基材质的一次性生物基餐具中的22种元素迁移,并评估其安全风险。方法 样品经迁移实验得到迁移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迁移液中的22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锑、铊未检出, 20种元素(铍、硼、镁、铝、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砷、锶、镉、锡、钡、铅)均有检出,其中铝、锰、锌、镓、锶、钡迁移的检出率为100%。各元素迁移量范围为1.0×10-4~6.9×101 mg/kg,镁的平均迁移量最高为3.5 mg/kg。22种元素在PLA基与淀粉基制品中的迁移水平整体低于纤维基制品且不存在元素迁移的安全风险。纤维基样品中铝、铬、锰、锌、铅超出特定迁移限量,锌、镉、铅的日暴露量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而且还出现了多个金属元素迁移同时超标的现象。结论 部分纤维基样品中金属迁移存在超标现象及潜在安全风险,需要重点对纤维基样品的金属迁移加强关注和监管。本研究为不同材质一次性生物基餐具中金属迁移的安全性研究及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叶水中重金属铅、铜、锌、锰的浸出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尖、普洱茶叶为研究对象,模拟实际生活中泡茶方式,考察了浸泡次数、浸泡时间、浸泡水温3种不同浸泡方式对铜、锌、锰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2种茶叶中Pb含量很小,低于检出限,Cu、Zn、Mn的含量未超标,但是Mn含量高,毛尖、普洱茶叶Mn含量分别为696.0mg/kg和659.4mg/kg;浸泡时间为30min、浸泡水温为90℃时,第一次浸泡的茶水中铜、锌、锰的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地产茶叶中14种元素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茶叶中铅、砷、铜、铁、锰、锌、镉、铝、硒、镍、铬、钴、锡、铋等14种元素的含量分布,为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福建省主要产茶地区的产地和市场随机抽取9个茶叶品种共112份样品,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14种元素含量。结果 9种茶叶中14种元素的含量水平分别为:锰135~1 797 mg/kg,铝69~1 126 mg/kg,铁37~371 mg/kg,锌3.93~90.05 mg/kg,铜2.25~43.66 mg/kg,镍0.95~7.40 mg/kg,铅0.29~5.45 mg/kg,铬0.10~2.39 mg/kg,钴0.018~0.67 mg/kg,硒0.020~0.68 mg/kg,镉0.014~0.24 mg/kg,砷0.023~0.30 mg/kg,锡0.010~0.49 mg/kg,铋0.006~0.073 mg/kg,铅合格率为99.1%,铬、镉、砷合格率为100%。结论福建省地产茶叶中都富含锰、铝、铁、锌、铜。铬、镉、砷、铅等有害元素污染水平较轻,且不同地区不同茶叶中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某煤矿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淋滤实验研究煤矸石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分析淋滤液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Cr的释放量是最大,Zn最大释放量较为明显。Cd、Cu、Pb、Zn在浸泡中的最大释放率均大于在淋滤中的最大释放率,而Cr在浸泡中的最大释放率略小于在淋滤中的最大释放率外,这说明多数金属在浸泡中的浸出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属镜架中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镍元素。在不同的温度和p H值下,对金属镜架的镜腿部分进行镍释放量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和p H值的降低,镍释放量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对于镍释放量在标准所规定临界值附近的产品,理应引起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固体饮料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全面的测定和分析,为固体饮料中污染物测定和判定能够提供更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样品经硝酸消解赶酸后,采用ICP-MS对不同类型的固体饮料中的有害元素铅、砷、镉、铬、汞、铝、铜、镍、硼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来源进行研究。结果固体饮料中有害元素含量表现为AlBCuNiCrAsPbCdHg。由于茶粉的添加,茶固体饮料中铝平均含量高达49.4 mg/kg;同时由于大豆粉的添加,蛋白固体饮料中硼、铜和镍平均含量高达3.86、2.87和1.43 mg/kg。而以添加剂为主要原辅料的风味固体饮料和其他类固体饮料中9种有害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总体的平均值。结论固体饮料中由原辅料引入的有害元素污染风险较高,而由食品添加剂引入的有害元素污染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13种重金属迁移量(铝、砷、钡、镉、钴、铬、铜、锰、镍、铅、锑、硒与锌)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法。方法 采用4%(V:V)醋酸溶液, 在特定迁移实验条件下, 避光浸泡试样, 优化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浸泡液中13种元素迁移量。结果 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0 mg/L,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8%~105.1%, 相对标准偏差为0.96%~3.8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 为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多种痕量有害元素迁移量进行合理产品风险评估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自动微波消解仪和ICP-MS测定茶汤中的铜、铅、镉的浸出量,研究浸泡时间、温度、次数、料液比对铜、铅、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中影响Cu浸出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时间料液比温度。影响茶叶中Pb、Cd浸出率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料液比温度时间。从总金属浸泡出规律看,最宜采用的泡茶方式是料液比1∶30,浸泡3次,温度为70℃,浸泡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快速测定与食品接触陶瓷制品铅、镉、镍、铬、砷、锑、锌、钴、铜、锰、铝、钡等12种元素溶出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4%醋酸溶液,在(22±2)℃室温条件下避光浸泡样品24 h±20 min,以45Sc、72Ge、115In、209Bi作为内标,优化仪器参数和试验条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浸泡液中12种元素溶出量,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0~10.0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6.0%,相对标准偏差0.86%~4.31%。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可适用于食品接触陶瓷多种痕量有毒有害元素溶出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6种元素(铝、银、砷、钡、镉、钴、铬、铜、锂、锰、钼、镍、铅、锑、钒和锌)的迁移量的方法。方法以3%乙酸(w/V)作为食品模拟物提取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6种元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迁移量。结果 16种元素在1~100μg/L浓度范围内性线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0.01~0.8μg/L,加标回收率为91.0%~109.1%,重复性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5.2%。对6批次样品中16种元素的迁移量进行测试,发现13种元素(铝、砷、钡、镉、钴、铬、铜、锂、锰、镍、铅、锑、和锌)有检出, 4批次样品中6种元素(砷、镉、钴、锂、镍和铅)超标。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6种元素的迁移量,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加,元素迁移量明显降低。重金属迁移是该类产品重要的风险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鱼露中的钙、镁、铁、锰、铜、锌、硒、铝、铅、砷、镉、铬、镍13种元素。13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086~0.15mg/kg,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9%~4.21%,加标回收率为93.6%~103.2%。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鱼露中多种有益和有害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富锌茶的锌浸出率及其饮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利用茶树的生物富集作用制得的富锌茶的锌浸出率、饮用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锌茶的锌浸出率为47.1%~51.1%,茶叶锌浸出率主要与加工方法等有关,而与锌含量无关;经粉碎加工的袋泡茶浸出率高于炒青。第一泡浸出的锌为两次浸泡锌总浸出量的80%左右,饮茶时一次冲泡即可获取茶叶中的大部分可浸出锌,通过饮用富锌茶可获取10%~15%的锌营养,并不会造成锌过量。利用生物转化生产富锌茶的农残及铅铜含量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该富锌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锌饮料。  相似文献   

16.
ICP-MS测定食品模拟物中的铅、砷、镉、镍、钴、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食品模拟物中铅、砷、镉、镍、钴、锌的方法。分别用水、3%(V/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95%(V/V)乙醇水溶液在40℃下浸泡涂有内涂层的金属饮料罐两片罐和三片罐240 h,得到食品模拟物样品。对于水、3%(V/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三种食品模拟物样品,用电热板将样品蒸发至近干,用10%硝酸定容,上机检测。对于95%(V/V)乙醇模拟物样品,用电热板将样品蒸发至近干,剩余液体过滤后用10%(V/V)硝酸定容,上机测试。方法的检出限在0.5 ng/mL到15 ng/mL之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在两个浓度水平进行添加实验,大部分回收率在92.3%~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3%~13.3%之间。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是检测食品模拟物中铅、砷、镉、镍、钴、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一定浓度的铝、锌、铜盐溶液浸种后,苦荞种子萌发7d内发芽势、发芽率、粗蛋白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铝、锌、铜盐溶液浸种萌发对种子的芽苗生长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有促进的作用,而对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并不显著;正交试验发现对总黄酮含量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萌发温度>萌发时间>金属盐种类,最佳萌发工艺条件为:金属盐种类为1000mg/L硫酸铝溶液,萌发时间为84h,萌发温度25℃,在此工艺条件下,苦荞种子中总黄酮含量可以达到1347.1mg/100gDW.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定卷烟侧流烟气中的有害醛酮类化合物,考察了卷烟侧流烟气捕集装置各部分对8种有害醛酮的捕集量和样品处理方法对其测定量的影响,建立了捕集、处理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卷烟侧流烟气中8种有害醛酮类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市售国内外21种卷烟样品侧流烟气中这8种有害醛酮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所测卷烟样品侧流烟气中8种醛酮的总释放量在3300~4600μg/支之间。其中,乙醛释放量最高,在1600~2300μg/支之间;丙酮和甲醛次之,释放量在400~800μg/支之间;而其他5种醛酮的释放量在70~250μg/支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盐渍海蜇脱铝研究及安全食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弱酸浸泡盐渍海蜇脱铝,探讨海蜇产品铝含量超标安全风险,研究降低海蜇产品铝含量的食用方法。方法采用高纯水、盐酸、冰醋酸、柠檬酸以及食用醋5种不同溶液分别浸泡不同铝含量的盐渍海蜇除去盐渍海蜇中的铝,分析实验前后铝含量及观察实验前后样品感官变化。结果水浸泡法对降低海蜇中残留铝的效果有限;盐酸与柠檬酸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但脱铝后海蜇样品韧性变差,品质下降;冰醋酸与食用醋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且脱铝后海蜇样品有光泽,柔软饱满、有弹性,冰醋酸浓度为0.1 mol/L浸泡4h时和食用醋浓度为体积比1/9浸泡4 h,是最佳的浸泡浓度及时间,脱铝后海蜇样品铝含量符合SC/T3210-2001《盐渍海蜇皮和盐渍海蜇头》中明矾含量使用规定。结论建议生产者在生产即食海蜇时增加冰醋酸溶液浸泡工序,消费者在食用盐渍海蜇时进行食用醋溶液浸泡,以降低铝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测定化橘红中9种矿物质的含量,探讨其保健功能。方法:采用ICP-AES法。以操作方法将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硝酸消解后测定,第二部分为用水浸泡浸出后测定。通过对化橘红的钙、钾、磷、镁、锰、钠、铁、铜、锌九种元素含量结果分析,评价其营养功效。结果:分析10个不同冲泡时间的化橘红中矿物质元素的浸出量。发现金属元素的浸出量(y,μg/kg)与浸泡时间(x,min)的关系符合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对化橘红的九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检测中发现化橘红含有Ca、K、Mn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十分理想的食用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