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多轴电液转向系统行驶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六轴全路面起重机电液转向系统为例,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按分组控制及冗余度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多轴电液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因元器件故障而导致的转向安全事故,为相关多轴电液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总线网络的多轮驱动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化施工对特种工程车辆的要求,讨论了采用基于现场总线控制的数字化电液伺服转向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实现过程,通过采用开环参数调节和闭环系统控制,实现了多轴驱动的大型工程运输车辆转向系统的控制,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施丁现场对行走、转向和调平性能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轮式工程车辆的液压转向系统,提出了由中央控制器、脉宽调制放大器、比例阀控缸、转向动力机构构成的电液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工具箱进行仿真,最后通过车辆运行实验验证了模型及仿真结果的有效性,为轮式工程车辆高性能转向系统及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轴六自由度液压振动台系统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三轴六自由度振动台系统的机械部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液压激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以及电液伺服控制原理分析,建立了三轴六自由度液压振动台系统的整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得的数学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该系统的动态特性,其模型频率特性与实际系统相近。  相似文献   

5.
国内电液负载仿真台研究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国内学者克服多余力(矩)、提高系统快速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技术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从硬件结构和控制软件两方面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在分析电液伺服阀非线性因素基础上,将电液伺服阀作为惯性环节来处理,构建了操纵负荷液压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电液伺服阀的非线性因素对位置扰动型伺服施力系统影响显著;虽然根据结构不变性原理进行前馈补偿能够有效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多余力,但其并不能解决非线性因素带来的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7.
方桂花  常福 《机床与液压》2015,43(14):99-101
主要研究电液比例换向阀的阀芯直径、阀芯质量、弹簧刚度和弹簧预紧力等对汽车线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其液压模型并进行仿真,对比了不同参数对线控液压系统响应性能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轴线转向车辆转向机构是车辆实现转向功能的核心部件,根据某矿用车对转向机构的工作要求,设计和建立了多轴线转向车辆转向机构的仿真模型,并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分析软件对液压系统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测试,证明所设计转向杆系及液压系统的响应特性与仿真结果吻合,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郝经佳  赵克定 《机床与液压》2001,1(1):59-60,106
本文给出了电液负载仿真台的数学模型,在分析电液负载仿真台中多余力矩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同步补偿方案抑制与 舵机运动速度有关的多余力矩、合理设计舵机系统与加载系统连接刚度改善多余力矩通道特性的电液负载仿真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系统的控制性能,并解决多余力抑制这一技术难题,对流量阀单阀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和流量阀与P-Q阀双阀并联控制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和试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载系统采用双阀并联控制比单阀控制的多余力明显减小,动态加载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履带运输车差速转向仿真模型,分别从转向负载变化、液压系统及动力源3个方面研究运输车的差速转向过程,对比分析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证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并利用该仿真模型分析输入变量对该履带运输车转向半径、发动机扭矩消耗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损失问题,设计了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于仿真软件AMESim对负载敏感泵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当在直线行驶工况下,该系统以低压、小流量的待机状态输出;当有转向需求时,系统能根据转阀开启阀度,快速调节泵出口的压力和流量,并且能够满足助力需求。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减小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传动装置液压二次调节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试验台的原理和组成方案的基础上,利用液压二次调节和实时仿真技术建立了综合传动装置动态仿真试验台的在环硬件和实时仿真环境。确定了综合传动装置负载转矩模拟的实时模型,研究了利用液压二次元件模拟惯性负载的方法,采用非线性死区环节解决了转向阻力矩对转速差的敏感性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完全能够满足综合传动装置动态性能试验的需要,为综合传动装置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车辆制动系统反应时间,提高能量回收效率,设计了自激电液制动器,采用非线性控制系统,并对支撑压力进行仿真验证。给出了自激电液制动器装置简图,推导出制动执行器正、负阀开度方程式。针对输入和输出线性模型进行简化,设计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给出了自激电液制动器控制流程。在不同状态条件下,采用MATLAB软件对自激电液制动器支撑压力控制效果进行仿真,与线性控制系统形成对比。结果显示:采用线性控制系统,自激电液制动器支撑压力跟踪误差较大,自适应调节时间较长,而采用非线性控制系统,自激电液制动器支撑压力跟踪误差较小,自适应调节时间较短。同时,摩擦系数和阀阻尼系数都会影响到控制系统输出结果,但摩擦系数影响较大。因此,采用非线性控制系统,自激电液制动器制动反应较快,制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铰接车辆通过前后车体间的相对转动实现转向行驶,这种特殊的转向形式导致其转向稳定性差,转向运动控制精度要求高。针对此问题,以某四轮分布式驱动井下支架搬运铰接车为原型,构建包括车身模型、轮胎模型和单阀控双非对称缸液压转向系统在内的分布式铰接车辆11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设计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液压转向控制系统,用以提升铰接车辆的转向稳定性。为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初始车速为2.5 m/s的转向分析,并在同种工况下,加入外界干扰力矩,以PID控制器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液压转向系统控制器的抗扰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DRC控制的液压转向系统的转向角度误差在0.017 rad以内,且转向角度跟踪速度快,相对于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抗扰动性能,有效提高了铰接车辆的转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油液可压缩性是液压系统建模与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液压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影响较大。在分析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油液压缩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油液压缩性对电液比例溢流阀和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影响较小;对电液比例溢流阀和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大。仿真结果为电液比例压力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黄振全  王锡荣  何云 《机床与液压》2007,35(11):143-145
介绍了某型高炮电液随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某型高炮电液随动系统仿真模型.对高炮电液随动系统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获得了反映系统性能的仿真曲线,验证了该电液随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轨道车辆转向架综合参数检测台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和实时跟踪的性能要求,建立具有弹性负载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对具有弹性负载的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非线性因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既能体现该电液伺服系统的特性,又方便数学建模。在此电液伺服系统中,以阀控缸对称式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和实时跟踪控制。利用Simulink对模型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高精度地实现电液伺服的控制,满足轨道车辆综合参数检测台实时控制的要求。并详细讨论了影响电液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及其在注塑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宏光  曹健  赵阳 《机床与液压》2005,(3):119-120,90
建立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频响不高的场合直驱式电液伺服装置完全可替代传统的电液伺服装置。  相似文献   

20.
现场混装炸药车生产的炸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物料的配比及敏化器的转速,液压控制系统多采用电液比例阀调节马达转速控制各生产原料的配比,现场复杂环境无法满足比例阀调控负载恒定的前提。通过在AMESim环境中建立电液比例阀调速模型,分析其对负载的响应性能并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能够消除负载波动对转速的影响,为现场乳化混装炸药车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