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沈茜刚  顾雅佳  钟国民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44-114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现142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64个,良性病变78个.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2个、等信号32个、高信号4个;T2WI呈低信号2个、等信号20个、高信号56个.恶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8个、等信号14个、高信号2个;T2WI呈低信号1个、等信号13个、高信号50个.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多为较均匀强化,以Ⅰ型(持续强化)曲线为主(56个);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以Ⅲ型曲线(廓清型)为主(47个).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优于平扫MRI (71.8%)和乳腺X线摄影(65.5%).结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3例临床疑为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强化特征 ,根据MRI表现鉴别良、恶性疾病 ,并与X线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63例患者共计 78个病灶 ,恶性 33个 ,良性 45个。动态增强MRI根据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 92 %。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清晰显示乳腺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 ,因而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MRI扫描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07-02-2009-02间43例50枚(恶性=21,良性=29)乳腺病变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检查序列T1WI、T2WI 、STIR(SPAIR)及3DTHRIVE动态增强.根据病灶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良恶性病变鉴别,并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结果 综合应用各MRI序列病变检出率分别98.00%;对恶性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95%、89.66%、86.00% .结论 MRI增强扫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23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7例,良性病灶6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等及时间-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腺环形强化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动态增强MRI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PTs,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表现及强化曲线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S表现特征。结果5例乳腺PTs病理诊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MRI上4例表现为分叶状,1例为卵圆形;5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内有低信号分隔;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的PTs于动态增强早中期(增强后第一至第三时相)呈快速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中后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例呈平台型,1例呈轻度流出型;5例PTs于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3例行MRS检查,均可见胆碱(Cho)峰。结论MRI检查有助于乳腺PTs的诊断,但确诊仍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
乳腺恶性肿瘤磁共振征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白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 27例乳腺恶性肿瘤行MRI平扫,其中1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乳腺恶性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特点以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27例患者中平扫15例具有不规则形态、T2WI不均匀高信号、周边有毛刺等典型恶性征象,余12例需行动态增强扫描者,7例呈“快进快出”方式强化。浸润性小叶癌T2WI信号较低,强化不明显,呈不典型表现;粘液腺癌及叶状囊肉瘤肿块较大,周边毛刺不明显,强化呈“快进慢出”方式,表现亦不典型。结论 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癌高场强MRI与螺旋CT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螺旋CT平扫与动态增强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肾内实性占位病变 ,包括肾细胞癌 3 4例 ,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例 ,复杂囊肿 8例 ,肾嗜酸性细胞瘤 1例 ,均经 1.5TMRI及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 ,CT与MRI检查时间间隔 2d~ 1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高场强MRI检查对肾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97.1%、89.4% ,高于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91.2 %、83 .0 % )。其诊断准确度有显著差异性 ,Ρ <0 .0 5。MRI检查对不典型肾癌、小肾癌及肾内不典型良性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 86.5 % ,明显高于CT检查 (70 .2 % ) ,Ρ <0 .0 1。结论 高场强MRI平扫与螺旋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癌及肾内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 ,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 ,高场强MRI是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乳腺疾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疑有乳腺病变的患者行MRI多序列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2年以上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病变24例,无异常发现者10例。结合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敏感性达到94%,特异性82%。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扫及动态增强应该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乳腺病变磁共振检查分别进行反转恢复法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早期增强率、峰值增强率、峰值时间、时间-信号强度(T-SI)曲线等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乳腺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有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强化均匀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良恶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达到峰值强化的时间以及曲线类型分布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峰值增强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能满意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液动力学特点,是诊断乳腺癌十分有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活性在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测定端粒酶活性在诊断和预测卵巢肿瘤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PCR-TRAP法检测30例卵巢肿瘤组织(良性组织8例,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5例)的端粒酶活性。结果:8例卵巢良性组织中均未测出端粒酶活性,7例卵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组织中,4例(57%)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15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14例(93.3%)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在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输尿管病变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①SCTU图像好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②SCTU图像可见,结石位置、大小及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肿瘤者局部管腔内造影剂柱变细或突然中断,管壁不光整;单纯狭窄者管腔呈逐渐变细,管壁无增厚。迷走血管压迫狭窄者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者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输尿管瘘者显示瘘口位置、走行。结论:SCTU可多方位观察输尿管病变,可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与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减少移植后疾病的复发。方法 :比较了液体培养净化的ABMT和混合 1/ 6量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有核细胞的ABMT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对ABMT组 11例和混合移植组 2 3例的疗效进行了随访和分析对比。结果 :ABMT组除 2例移植早期死亡 ,余 9例皆重建造血功能。混合移植组 4例早期死亡 ,余 19例皆成功造血重建。后者外周血三系细胞造血恢复均慢于前者 ,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ABMT组无病存活 4例(36 .4% ) ,平均随访 48(34~ 92 )个月均CCR。混合移植组无病存活的 10例 (43.5 % ) ,中位随访 2 5 (16~ 6 5 )个月 ,仍存活 ,且均CCR。移植相关死亡ABMT组为 18.2 % ,混合移植组为 17.4%。ABMT组复发率为 44 .4% ,混合移植组为 31.6 %。混合移植组有 6例发生轻度皮肤型GVHD ,激素治疗后渐好转。二组病人皆未观察到急性GVHD。结论 :混合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优于ABMT ,并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再植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后原位再植的效果及骨瓣的体外保存方法。方法:将临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离体骨瓣体外保存,3月后行自体颅骨原位再植成形术。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效果良好,2例半年后复查见内骨瓣吸收明显,局部凹陷。结论:自体颅骨瓣体外保存后原位再植方法可行,成形效果理想,优于各种替代材料修补颅骨缺损,骨瓣体外无菌保存后仍能保留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行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发性肾破裂11例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并出血6例,肾癌1例,原因不明4例。原因不明4例保守治疗成功,余7例均手术治疗。结论:掌握本病临床特点配合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原因不明者,行肾切除应谨慎。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心脏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腔积液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45例,观察其心电图。心脏B超,胸片及胸部CT等的变化。结果:45例中32例(71.1%)有各种心脏病变的体征和/或阳性检查结果。结论:有中等和少量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其胸腔积液与心脏功能的衰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兰州地区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和肝病患者中输血传播绵感染状况及致病性。方法: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120例供血员、56例静脉毒瘾者和74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TV-DNA。结果:TTV-DNA检出率供血员为7.5%(9/120),静脉毒瘾者为26.8%(15/56),肝病患者为13.4%(10/74)。10例TTV-DNA阳性的肝病患者中,6例为单一TTV感染,1例与甲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例与  相似文献   

18.
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技术观察肾脏病及肾功不全患者的HRV指标变化。方法 :用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HRV的时域指标。观察肾功正常的肾病患者 2 6例 ,肾功不全患者 34例 ,正常对照 34例。结果 :肾功正常肾病组RRI 76 3.0 5±10 4.2 1、SD 12 2 .48± 39.82、SDAIDX 111.87± 40 .6 0 ,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肾功不全组六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SD 76 .0 9± 37.70 ,SDAIDX 6 7.74± 34.47,SDIDX 2 9.5 9± 15 .37,及rMSSD 17.85± 9.35显著低于肾功正常组。结论 :肾脏病患者在肾功正常期即有自主神经功能损伤 ,以交感神经活动受损为主 ,肾功不全患者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19.
陆海空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军各军种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致伤原因。方法:选取陆海空三军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2447名新兵,统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陆海空三军总发生率29.4%,陆军为32.8%,海军为;28.2%,空军为25.0%。陆军与海军和空军有显著性差异,海军与空军无显著性差异。支队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陆军与海军开训后第7周为发生高峰,海军的高峰期略晚;各部位损伤中以下肢25.1%的发生率为最高(构成比为85.4%);各类型损伤中以过劳性损伤17.3%的发生率为最高(构成比为58.9%)。结论:加大训练强度可导致训练伤发生人数的增加,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内容与安排不同,训练伤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脑出血患者,32例脑梗塞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男性T明显降低,女性T明显升高,脑梗塞组男性T明显降低,女性E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男性E2/T值较对照组显著高珩梗塞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