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添加枸杞、金银花的红茶菌发酵饮料对免疫低下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红茶菌饮料低剂量组、红茶菌饮料中剂量组和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经环磷酰胺造模之后,饲喂13天,断颈处死;以小鼠的体重、NK细胞的杀伤活性、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IL-2、IL-6和IFN-γ等细胞因子相对于内参基因的表达量为指标,研究红茶菌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提高作用。结果:添加枸杞、金银花的红茶菌发酵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体重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加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鼠肝癌细胞(H22)的杀伤活性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红茶菌饮料剂量组对于IL-2、IL-6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添加枸杞、金银花的红茶菌发酵饮料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70g/L,接种量为7.5%,菌种比例(酵母菌J∶醋酸菌C)为6∶4,发酵时间为6d时,制得的红茶菌饮料色泽均匀,香味怡人,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发酵液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混合菌株发酵白菊薄荷红茶调味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黄山贡菊、薄荷为主要原料,利用混合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发酵,制备一种新型发酵风味调味醋;利用单因素法与响应面法达到优化发酵茶菌调味醋发酵工艺的目的,结合总糖利用率(以葡萄糖计)、感官评定、色度、pH值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红茶加入量为6g/L,黄山贡菊加入量为8g/L,薄荷加入量为8.2g/L,混合乳酸菌菌株接种量为10%,糖加入量为50g/L,发酵温度为37℃。该实验将黄山贡菊、薄荷添加到复合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在保持茶调味醋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使复合菌种发酵液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在保健调味醋及醋饮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酶法红薯糖浆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的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水解酶用量、红薯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与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适水解酶用量为糖化酶100u/g、液化酶14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接种量20%、茶汁65%,且绿茶浸提液优于红茶浸提液;30℃静态培养至pH2.5,红茶菌生长旺盛,菌膜肥厚,总糖转化率高,菌液富有红薯特有的清香.因此,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生产红茶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酸甜爽口,且经济、安全.为红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红茶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发酵液p H值和感官评分为衡量指标,得到红茶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基质中加入红糖,速溶普洱茶∶水=0.8 g∶1 000 m L,红糖添加量为5.5 g时,红茶菌发酵液p H值为3.7,红茶菌饮料呈橙红色,香气好,口味酸甜适中,且产膜效率高,优化工艺的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红茶菌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而且发现没有报道过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有利于红茶菌的发酵且对人体有益。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的黑枸杞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种,制备黑枸杞乳酸菌饮料,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g∶mL),植物乳杆菌接种量2.0%,发酵时间6 h,装液量40%。在此最佳条件下,黑枸杞乳酸菌饮料感官评分为9.3分,总糖含量为0.17 mg/mL,总酸含量为1.69 g/L,花青素含量为52.75 mg/L、总黄酮含量为0.07 mg/mL、总酚含量为0.99 mg/mL。  相似文献   

7.
以老山芹汁、茶、糖水为原料接入红茶菌制成发酵型饮料,选择菌种接种量、加糖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总糖、总酸度和感官评价作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最优组合A_2B_1C_3D_3,即红茶菌接种量6.0%、加糖量10.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0 h,总糖为3.54 g/100m L、总酸为2.88 g/100 mL。制得色泽鲜艳,酸甜适口,具有老山芹特殊香气的发酵型饮料。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咖啡饮品,采用红茶菌为菌种发酵咖啡液,研制低咖啡因发酵饮料。以发酵液的p H、还原糖含量和感官评定作为指标,通过对咖啡液浓度、糖浓度和发酵时间的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及发酵过程中咖啡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6℃恒温静置培养条件下最优配比组合为咖啡浓度2 g/100 m L,糖浓度4 g/100 m L,发酵时间8 d。经检测,最优组合发酵液中主要含乳酸菌5.0×10~6 cfu/m L、醋酸菌4.8×10~6 cfu/m L和酵母菌5.3×10~6 cfu/m L,咖啡液经发酵后咖啡因含量降低了13.04%。这不仅丰富了红茶菌饮料的口味,也为降低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柑橘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新会柑橘、英德红茶为主要原料,通过接种红茶菌发酵生产柑橘红茶菌饮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运用4因素3水平,以pH值为响应指标,探究乳酸菌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种因素对柑橘红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确定柑橘红茶菌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结果表明,柑橘红茶菌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乳酸菌添加量0.40%、蔗糖添加量1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此时pH值为3.14,感官评价分值为93.1分,可溶性固形物消耗量为12.30%,与3次验证试验的结果接近,说明回归模型拟合程度高,因此响应面法优化柑橘红茶菌饮料的发酵工艺具有可靠性,可为柑橘红茶菌饮料研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葡萄梅鹿辄、黑枸杞为原料,开展干红葡萄酒发酵工艺研究,以黑枸杞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因素,以感官评价为主,以还原糖、酒精度和总花色苷含量为辅助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黑枸杞干红葡萄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黑枸杞添加量4%、酵母添加量0.15 g/kg、发酵时间18 d,得到的黑枸杞干红葡萄酒的还原糖含量为3.89 g/L,酒精度为12.4%vol,总花色苷含量为416.56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