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影响疾病演变的主证,探寻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发病72 h内入院患者进行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连续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结果]缺血性中风病起病24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相关;痰证与风证、火热证相关;至发病48 h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和气虚证相关;痰证与火热证、气虚证相关,气虚证与风证、痰证、血瘀证均相关;而至发病72 h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痰证、气虚证和火证均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是风、火挟痰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气虚血瘀,气不化津则痰凝,痰瘀互结,致气虚益甚,使疾病不断恶化;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上蔽神明,阻塞脑府脉络,而加重神机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中医证候演变特点。方法收集8家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患者500例,制定AECOPD危险窗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指标,分别观察并记录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及稳定期各阶段基础证、临床证候的分布及演变情况。结果收回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有效调查表各406份,稳定期有效调查表370份。病性:COPD在急性加重期,病性虚实比为1∶2.86,证候以实为主;危险窗时,病性虚实比为1∶1.06,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稳定期,病性虚实比为1∶0.09,证候以虚为主。病位: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兼肺肾气虚、痰热壅肺兼血瘀和痰湿阻肺兼肺脾气虚为急性加重期的6个主要证候,急性加重期病位以肺为主,进入危险窗后新增病位心和脾,进入稳定期后,病位以肺肾和肺脾多见。急性加重期共出现54种证候类型,危险窗期53种,稳定期44种。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险窗虚实兼半,病位在肺、脾及肾;稳定期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肺、脾及肾,体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真心痛的证型规律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60例,对其辨证分型进行归纳,并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对其血脂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瘀、气虚、痰浊为真心痛的主要病机,痰瘀痹阻证、气虚血瘀证和气阴(血)两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HDL降低和VLDL升高与真心痛发病密切相关。血瘀证、气虚证和痰证与VLDL升高密切相关,气虚证与TG升高密切相关。结论 真心痛辨证应重视血瘀、气虚、痰浊;HDL降低和VLDL升高是真心痛发病的危险因素;血瘀证、气虚证和痰证的真心痛患者VLDL水平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中风急性期始发证候要素的持续时间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同一地点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结果:中风急性期(14 d)证候分布以风证(占87.8%)、痰证(占80.0%)、火热证(占49.6%)为主。急性期火热证、痰证的自然持续时间至少有12 d。中风急性期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负相关。结论:中风急性期各个始发证候持续时间不相同,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分期证候要素(证素)动态演变规律。方法 制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临床调查表》,动态采集2019年0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3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稳定期中医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以证素为节点,以不同分期的证素与证素间的复杂关系为边,借助PyCharm(JetBrains PyCharm Edition 2018.2.3)开发工具采用Python编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复杂网络建模,构建COPD不同分期复杂网络,分析不同分期证素演变规律。结果 共纳入303例COPD患者,完成303例;急性加重期提取病性证素11个,危险窗期提取病性证素10个,稳定期提取病性证素8个;根据病性证素复杂网络中心性、边权重,发现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病性证素网络核心节点分别为痰、热、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阴虚,血瘀。结论 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病性证素由实到虚,痰热逐渐转变为痰湿并逐渐减弱或消失;气虚贯穿于始终,转变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  相似文献   

6.
伍大华教授认为,眩晕乃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其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精、髓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标实或为风火痰瘀郁阻清窍,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扰,发为眩晕。周围性眩晕急性期病机为肝风裹挟痰浊上犯,应治以熄风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治法,采用平眩定晕汤平补肝肾,熄风化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急性期,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其病机为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痰瘀同治,常以柔肝通络汤为主方。精神疾患相关眩晕常合并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病机关键为肝郁气滞,且常兼夹血瘀、痰浊、火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同时注重心理治疗,常以逍遥既济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7.
冯学功 《中医杂志》1998,39(8):458-460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是指该病发病后2周(中脏腑者1月)至半年内者。目前对该期病机的认识,多归于本虚标实。然而本虚只言气虚、阴虚,独不言肾虚;标实多言痰瘀,略于风邪。此外情志因素亦多忽略。笔者认为:肾虚气弱,风痰瘀血阻络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重要病机,肝郁气滞亦应予以重视,兹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证素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规律。方法以16家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调查表,采用现场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中医证型情况,从辨证结果中提取证素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患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病性及病位证素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分期各证素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发放调查表2500份,回收2481份,有效2428份。1273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1个,总频次为2902,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痰(54.12%)、寒(42.11%)、饮(42.11%);病位证素6个,总频次为1304,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71.09%)、脾(14.06%)、肾(8.09%)。586例慢性持续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1个,总频次为1407,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气虚(59.73%)、痰(42.32%)、寒(42.32%);病位证素6个,总频次为998,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89.08%)、脾(41.98%)、肾(30.72%)。569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共提取病性证素10个,总频次为843,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气虚(72.58%)、阳虚(16.70%)、阴虚(13.88%);病位证素5个,总频次为833,出现频率前3位依次为肺(70.65%)、脾(40.42%)、肾(29.53%)。与急性发作期比较,慢性持续期病性证素中热的构成比显著降低,气虚构成比显著升高;病位证素中脾、肾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与急性发作期比较,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中痰、寒、饮、热的构成比显著降低,气虚、阳虚的构成比显著升高;病位证素中脾、肾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与慢性持续期比较,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中痰、寒构成比均降低,气虚构成比升高(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性证素以痰、寒、饮、热为主,病位以肺为主;慢性持续期病性证素以痰、寒、气虚为主,病位以肺、脾、肾为主;临床缓解期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为主,病位以肺、脾、肾为主;血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书心 《河北中医》2001,23(12):954-956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 ,是内科危急重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真心痛、厥心痛范畴。近年来 ,许多医家开始进行中医药救治AMI的尝试 ,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医家们一致认为AMI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 ,病位在心。衷敬柏等[1 ] 认为本虚以气虚为主 ,标实以痰浊、血瘀痹阻 ,心阳不振为主。李国勤等[2 ] 认为AMI病机多为气虚血瘀 ,阳虚血瘀 ,痰浊闭阻。刘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及治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统计了本院既往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与其发病阶段关系密切.本病急性发病期的主要病机为痰瘀气滞,感受时邪是诱发本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外因,肺阳虚衰为本病整个发病过程中的病理基础.结论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同发病阶段与病机,急性期以涤痰祛瘀行气泻实为主,辅以温补肺阳,缓解期以温阳固本为主,兼以涤痰祛瘀.采取上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较系统的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病机与辨治原则.  相似文献   

11.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及4个或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机复杂,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寻AMI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对10年来我国AMI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重点对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基本方治疗研究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AMI最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心血瘀阻、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气虚、气阴两虚。目前存在问题是缺少统一分型标准、实验设计不规范等。结论尚需进行大规格、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AMI中医证候规范的研究,进行科学规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资料 51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重在血瘀、痰浊、气滞;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某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春霞  颜乾麟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76-1077
本文提出,瘀血是导致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基本病理因素,活血化瘀是贯穿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根据气、血、津液相关的理论,实证多从肝郁血瘀、痰瘀交阻论治,虚证则有气虚血瘀、阳虚血瘀之分.临床上灵活应用理气活血法、化痰祛瘀法、益气活血法、温阳活血等法,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方面探讨客观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证候规律。方法: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患者3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NT-proBNP水平;检测心超指标;应用SPSS16.0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R×C列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多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功能Ⅲ级、Ⅳ级多为心肾阳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证。随NT-proBNP水平增加及EF、FS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到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趋势。结论: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EF、FS等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脉搭桥术术前中医证型分布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伟  阮新民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77-1378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理196份冠脉搭桥术病历,搜集术前中医证型和肺部并发症方面的资料,并将病例按有无肺部并发症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各因素有无差异。结果: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前中医证型构成方面,基本证型包括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气滞、痰浊、血瘀,6个基本证型相互组合成为13个临床证型。血瘀89.79%;痰浊57.65%;心气虚仅47.45%;心阴虚仅29.59%。总体特点:以虚实夹杂,夹杂实邪多见,虚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实以痰浊、血瘀为主。痰浊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较大;心阳虚型,发生术后肺间质水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急性期与痰瘀火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出血与瘀血、痰水、火热、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火毒论治脑出血 ,一要依据脑出血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瘀血、痰水、瘀热、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方用药 ;二是注意脑出血始终以气阴虚为本 ,痰瘀火毒为标 ,治疗应急则治其标 ,以提高急性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血症中医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蒲晓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90-1191
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症革兰阴性菌感染转危的重要病理变化,与中医学"温病"、"瘟疫"过程中的一些重症相似.笔者根据文献学习及中医学基本理论提出热毒内盛、瘀血阻滞、气阴两虚是内毒素血症的重要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是内毒素血症防治的根本治法,并对该治法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以冀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