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182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有CPR史,对CPR的发生时间、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指标、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2~13(5.4±3.0)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6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3例,均无侧支循环。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3级。脑复苏不全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75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对73例的梗死相关动脉行急诊PCI,随访1~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73例接受PCI的患者中7例行单纯PTCA,66例(88%)置入支架;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术中发生室颤,复律无效死亡,共有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6%(8/69),其中2例猝死,4例出现再梗死,2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行再次PCI。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治疗的并发症及临床特点,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住院的AMI患者进行急诊PCI治疗。结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率100%,138枚支架均成功置入,全部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 I)3级血流,无严重操作并发症。门诊随访1 a,存活率98.3%。结论急诊PCI对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204例AMI患发病0.5-2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冠状动脉闭塞,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径行TP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结果:全组204例患再通197例,成功率96%,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1-27h,平均5.6h,PTCA失败7例,其中心包填塞2例,钢丝不能通过2 ,术中死亡2例(均发生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前壁心肌梗死患),率为0.9%,5周内死亡2例(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未明显改善,死亡心功能不全),2-6个月死亡6例(因再发心肌梗死而死亡,总死亡率4.9%。结论:AMI后早期(6h内)成功的再灌注可挽求涉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和明显降低死亡率,即使 在较晚时间(>12h),病人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使梗死的血管再通仍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充分的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的预后,急诊TPCA治疗,可命名开通闭塞血管的届时时间提前,PTCA后残余狭窄甚微,再灌注血流充分,极少发生恢复期心肌缺务及心功能不全,在条件的大型A,TPTCA治疗AMI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PCI临床资料。结果:入选的165例AMI患者中单支病变45例(27.3%),双支病变49例(29.7%),三支或三支以上病变71例(43.0%)。165例患者行PCI,成功率98.8%,共置入支架205枚。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LAD)90例(54.5%),置入支架112枚;左回旋支(LCX)21例(12.7%),置入支架23枚;右冠脉(RCA)54例(32.7%),置入支架70枚。PCI术前出现心源性休克者18例(10.9%),2例于术后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病变为分叉病变时,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1209例发病在12h内的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3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2例,其中梗死相关病变为分叉病变的患者(分叉病变组,BF)247例(20.4%),为非分叉病变的患者(非分叉病变组,NBF)962例(79.6%)。观察BF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急诊PCI的成功率及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F组和NBF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Ⅲ~Ⅳ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变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BF组中220例(89.1%)只在主支置入支架,102例(41.3%)应用导丝保护边支,27例(10.9%)主支及边支均置入支架。BF组与NBF组主支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比98.2%,r=2.10,P=0.15),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比3.2%,x^2=1.53,P=0.22),术后1年随访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2%比12.5%,x^2=0.51,P=0.48)。结论AMI患者IRA病变为分叉病变时,急诊PCI治疗有较高成功率,近期及远期疗效与AMI患者非分叉病变类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应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置入国产DES支架的429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7例患者均具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梗死相关血管1例为左前降支,6例为右冠状动脉而且均为弥漫长病变、术前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到支架置入时间为(124.2±3.7)min、支架释放压力为(1261.39±213.78)kpa,有5例患者行高压球囊支架内后扩张,平均扩张压力为(1491.39±169.20)kPa,平均次数为(2.8±1.5)次;血栓发生后有3例患者经重复球囊扩张,1例经再次置入支架,3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等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国产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多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梗死相关血管为弥漫长病变,且多为右冠状动脉、术前服用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释放后多次高压后扩张等因素有关。经再次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支架(Firebir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38例,平均年龄(61±8.3)岁,男性23例,女性15例。发病12h内急诊行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原则上行药物支架置入。观察住院期间(15.6±4.2)d心脏主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置入药物支架42枚,手术成功率100%,IRA为前降支l9例,左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即刻的前向血流TIMI3级34例,占89.7%,TIMI2级3例,占8.4%,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左心衰,1例患者术后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研究显示国产药物支架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近期疗效。方法109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并与178例同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的STEMI患者(UK组)进行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结果与同期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胸痛缓解迅速,120min ST段回落明显,再灌注成功率高(P〈0.01);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P〈0.01)、再梗死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133例(A组),非糖尿病AMI患者296例(对照组,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肾功能、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和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1)。两组急诊PCI处理的靶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糖尿病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O.01);TMPG分级0-1级和2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MPG3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人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支架内血栓和30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二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Ill级以上心功能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多见,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补救性PCI和延迟PCI 3种不同的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血运重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因AMI住院并接受PCI治疗者 5 8例。急诊直接PCI者 19例 ,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未通行补救性PCI者 12例 ,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行延迟PCI 2 7例。直接PCI或补救性PCI者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 ,延迟PCI者除处理梗死相关血管外 ,对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也同时进行了处理。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直接PCI和补救性PCI组梗死相关血管均成功开通 ,延迟PCI组除梗死相关血管外 ,对 17支非梗死相关血管进行了扩张或支架术 ,结果均获得成功血运重建。术中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直接PCI和补救性PCI者较高 ,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术后即刻慢复流的发生率直接PCI和补救性PCI组也较延迟PCI组高 (P <0 .0 5 )。其中 2 0 %梗死相关血管和 2 9.4 %非梗死相关血管行直接支架置入 ,均获得有效的血运重建。梗死相关血管支架的置入率为 96 .7%。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平均残余狭窄为 (8± 6 ) % ,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术后随访期间 3例死亡 ,2例术后 3个月内发生心绞痛 ,经造影证实再狭窄。结论 :经皮冠脉血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 84例老年与 88例非老年人AMI急诊冠脉内支架术结果。结果 老年组 84支梗死相关血管 ,置入支架 86枚 ,围手术期死亡 2例 ,手术成功率为 97 6 % ;非老年组 88支梗死相关血管 ,置入支架 88枚 ,围手术期死亡 1例 ,手术成功率 98 9%。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支架特点及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 老年人AMI急诊冠脉内支架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7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所有患者术前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后均长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等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结果:单支病变57例,双支病变71例,3支病变56例,左主干病变3例。处理冠状动脉病变256处,置入支架178例(支架置入率95.2%)。185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8.9%,病死率1.1%。1周、1年、3年和5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5%、1.89%、3.31%、5.83%。结论:AMI后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极为重要,急诊PCI使AMI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多支血管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处理情况,探讨非梗死相关动脉的处理时机。方法选择成功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AMI患者252例,其中未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用药物治疗51例,行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而需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患者196例,其中7d内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排除急诊PCI治疗当时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患者)19例,7—14d内处理的患者81例,28-35d处理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的重点为各组3个月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结果与其他组相比,28—35d干预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9.38%)、因心源性疾病二次入院率最低(10.4%)(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第28—35天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青年A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结果42例中,41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6%,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7.6%。结论青年AMI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青年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至2008年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202例,发病时间在12h内(其中13例〉12h但〈24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202例患者中195例(96.5%)介入治疗获得成功。202例患者置入263枚支架。13例发生无血流现象,其中5例死亡。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7例,23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195例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康复,无心血管事件发生。202例患者中7例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3.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将31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76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240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DM组患者血脂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2.1%和24.2%,(10±3)mmol/L和(5±2.1)mmol/L,68.4%和49.6%,P〈0.05]。(2)DM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60.5%和42.1%,P〈0.05),DM组三支病变、弥漫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8.9%和46.3%,67.1%和46.3%,P〈0.01)。(3)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4年 2月的STEMI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两组 :药物洗脱支架组 ( 4 8例 )和普通支架组 ( 4 8例 )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 ,一组置入cypherTM ,另一组置入普通支架。结果  96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 4 8支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 4 8处罪犯病变置入 4 9枚药物洗脱支架 ,另 4 8支IRA的 4 9处病变置入 4 9枚普通支架。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置入cypherTM 者术后出现脑梗死 ,于第 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相比较 ,PCI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随后对 95例病人进行了 1~ 9个月随访 (平均 4 5± 2 6个月 ) ,药物支架组患者未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 ,普通支架组有 2例发生心绞痛。结论 cypherTM 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